课程理念下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方略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可以让德育活动更加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能够为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主题班会课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构建一个相对系统的框架,同时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进行呈现。
  【关键词】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方略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7-0026-03
  【作者简介】黄侃,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0)国际部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班会是在班主任领导和指导下或者是学生自发的,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的对全班学生开展教育的活动,是学校集体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活动之一。班会通常可分为固定班会和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班级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作为实施班级德育和开展班级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活动课程的一种,所以也被称为主题班会课。
  一、主题班会的课程特点
  1.主题班会要体现实践性。主题班会属于活动课程,因为它在体现“活动”特点的同时也具有“课程”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理解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因而,主题班会的首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调学生在班会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题班会在组织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参与的人员除了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邀请班级以外的人员,学科教师、心理教师、校医、学生家长、教育界人士、校友、名人大咖等都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唱主角”。
  2.主题班会要体现综合性。主题班会的第二个特点是综合性。活动课程注重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由于突破了知识体系的局限,主题班会一般以任务来构成内容结构,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师生可以灵活安排。
  3.主题班会要体现主体性。主题班会的第三个特点是主体性。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在课程中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而不再是课程的旁观者或被支配者。主题班会更多地是由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这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进行自我教育,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校国际班“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就是为了帮助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而开设的。中学阶段的学生可能从未细细体会过父母为他们做的点滴,他们把父母的叮嘱当成了唠叨,把父母的牵挂当成了负担。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并反思,我们让学生成为主角,同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和著名节目主持人参加活动。活动过程中既有学生的发言,又有家长代表的经验交流,还有学生齐声朗读班级成长宣言,向父母送上亲手制作的心愿卡等环节,整节班会课很好地体现了主题班会课的实践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二、主题班会课的主题选择和活动设计
  1.主题班会课的主题选择。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主题班会课的内容设计必须具有系统性。高中主题班会课主题的选择要根据高中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不同阶段所接受教育的侧重点,构建一个相对系统的框架,同时注意融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高一的学生刚进入高中校园,他们对高中生活、新校园、新同学和新教师都感到陌生和好奇,主题班会课的主题就可以围绕“适应高中生活”来选择,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指导他们确立高中三年的发展目标。而对高二和高三的学生而言,主题班会课则应以“成长”和“成人”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课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升学压力,给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国际班“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就是针对高二阶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处理亲情关系,和父母疏远,缺乏感恩之心等现象,结合“感恩节”的契机精心设计开展的。
  2.主题班会课的活动策划。主题班会课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在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因此,班主任對主题班会课应做到预设与生成并重,认真筹划,精心设计,使主题班会课的呈现形式尽可能丰富多彩。所谓丰富,主要指主题班会课本身形式的丰富性;所谓多彩则是指主题班会课的环境布置、环节设置、情绪渲染等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设计和组织主题班会课时选择恰当的形式,通过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为例,我们的策划过程如下:(1)确定时间。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根据国际班的学习要求,我们把主题班会的时间安排在感恩节当天进行,既增加了活动的仪式感,又能让国际班的学生切身感受国外传统节日的内涵。(2)确定主题。语文教师提前设计了“说说咱爸咱妈”命题作文,在全班学生都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班主任遴选6位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演讲,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经历,或跟父母说说心里话。(3)确定形式。学生自制邀请函,邀请父母参加主题班会;学生制作“说说咱爸咱妈”的主题展板;特邀江苏新闻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林杉现场朗诵朱自清的《背影》以烘托气氛;特邀美籍外教Anna介绍感恩节的来历以及她的感恩故事;全班学生集体讨论并撰写成长宣言,在主题班会课上集体朗诵。(4)确定内容。主题班会课由“理解感恩—领悟感恩—表达感恩—传递感恩”四个板块组成。班会课开始之初,我们首先会让学生观看视频《天堂午餐》来理解感恩:儿子在厨房里烧菜,盼望母亲回来吃饭,可是,这只是坐在餐桌前享用美食的儿子的幻想,母亲已经永远离他而去;接着请6名学生回忆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并与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父母最令自己感动或难忘的故事和生活片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最后,全班学生集体朗诵成长宣言,并将写好的感恩卡送给父母,将感恩之心传递出去。   三、高中主题班会课设计的注意事项
  1.强调教育时机的把握。教育时机的选择与把握,对主题班会课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意义。设计高中主题班会课,班主任需要根据高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校工作重点或社会热点来选择教育时机,把握好教育的“节气”。例如,“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就是我校国际班管理团队为了引导国际班学生正确认识西方节日、正确对待西方节日,正确理解西方文化并为我所用,抓住问题及时开展感恩教育的一次有意义的教育实践。
  2.重视班会活动情境的营造。主题班会课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获得道德认知,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参与、思想参与和情感参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努力营造感人的教育情境,同时通过教育情境的渲染和氛围的影响,让学生获得感恩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3.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在主题班会课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既是引领者,又是监督者,班主任要注意对主题班会课方向的正确引导,保证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这次“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进行的前后,国际班的班主任首先对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审核把关,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调整思路,改进方案,以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本次班会的展板主题班主任原先确定的是“夸夸咱爸咱妈”,但这个展板主题遭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夸夸咱爸咱妈”这个主题限定了只能说父母的好,其实父母也是人,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需要不断改进。班主任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情绪的基础上,将“夸夸咱爸咱媽”主题改为“说说咱爸咱妈”。实践证明,教师的这一“让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感恩节前夕,学生们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策划了这场与众不同但又意义非凡的主题班会课。
  总之,主题班会课的设计需要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确定主题和内容;需要班主任通过整合学校、班级资源,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更需要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潜心修炼,通过一次次积累实现育人的目标。我们虽然不可能通过一次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彻底改变,但我们能通过“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课让学生明白“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才会有所作为”的道理,并让学生们把这种情怀落实到在自己的行动上。■
其他文献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借助导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决定本堂课的重难点,以学定教。并且借助课堂讨论,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肖邦故园》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译文,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教师的引导。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我把思路定位在“方法—景物—情感”这条线上,作者运用对比、比喻
本期主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吴昌龙  主持人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就意味着,家校之间要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化社会,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学生家长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到校开家长会、邀教师家访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他们更希望随时随地关注教育,关注班级,关注
主持人语  自从2004年国内学者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至今已经过去了12年。那么,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如何?是否有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将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觉的研究实践呢?现实状况可能并不乐观。在现实层面,班级更多地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更多地强调班级的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而忽视了班级在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为此,南京师范大學班主任研究中心将近几年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话题聚焦为
在刘海燕老师执教的课堂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老套却永恒的话题——到底什么是好课?叶澜教授曾提出“好课”的五个特征: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固然是好课不可缺失的要素,但是好课的核心要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地达成学习目标”。“主动建构”是过程、是方式,
【摘 要】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为解决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提供策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创设内外兼容的共生环境从而构建积极的组织机构,设计合理匹配的问题情境提升积极的主观体验,挖掘积极向上的人文素材塑造学生的个人特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共生环境;价值认同;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48-03  【作者简介】滕旻彦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的理念,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新教材也以“大观念、大主题、大单元”的思路进行编写,强调整体视角和系统理解,关注数学内在联系。通过对新的人教A版和苏教版教材“立体几何初步”单元的内容与教学对比,探究“主题-单元”理念落地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对数学内在联系的整体把握和系统建构的能力。  【关键
【摘要】数理融合教学注重对数学和物理交叉知识的整合、汇聚和再组织,教学过程注重多样性、聚合性和创新性,强调在多元的环境中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数理融合视角对物理课堂教学重新组构,实现数理知识、思维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构建跨学科的认知平台,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多元化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图像教学;数理融合;“位移一时间图像”;高中物理  【中圖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学术型;立意;核心内涵;反馈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5-0053-03  学术型历史课堂,就是采取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研读史料,在体验和感悟历史真谛中,发展学生史学素养的课堂,它是以史实为基础、以史料为载体和以史感为归宿的课堂,是有明确实施路径和价值体现的课堂,是重在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根据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史学的学
【关键词】导学式课堂;难忘课堂;学导式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9-0069-02  我校在建构“难忘教育”课程图谱的过程中,结合在“导学式课堂”和“难忘课堂”探索中的实践积累,并汲取近年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建构形成了“以生为本”“智情融合”的“学导式智慧课堂”,促进了课程图谱中学科类课程的智慧性实施。一、“学导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活动。教学案例围绕中心主题,突出教学设计,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综合化,开阔教与学的视野,优化教与学的路径,充分发挥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教学设计;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