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当“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准时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时,长年担负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守卫任务的武警陕西总队渭南市九中队官兵,深深地为自己圆满完成“嫦娥二号”发射授时安全保障任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提起“北京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问起“北京时间”的测报地,也许不少人认为是在北京。其实不然,它的测报地是在陕西渭北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县城——蒲城。由于各国的标准时间一般以首都所处的时区来确定,但我国东西跨了5个时区,授时中心必须建在中心地带,发射的时间信号要便于覆盖全国,而蒲城恰恰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这样,发布“北京时间”的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授时部就建在了这里。这里测报的“北京时间”30亿年误差仅为1秒钟。授时中心是1966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建的,是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在此之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是“格林威治时间”,之后便采用“北京时间”。这里自上个世纪70年代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不但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还为以国家的卫星,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常规及战术、远程战略武器的发射、入轨、姿态控制提供可靠的高精度授时保障。守卫目标的重要性,九中队官兵从走上哨位的第一天起就牢记在心。
由于“北京时间”的发射采用的是长波和短波发射,受强磁场辐射的影响,九中队官兵常常会遇到吃饭不香、难以入睡、上哨困乏等难题,加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甚至秒复一秒的上哨、验证、巡逻任务,也让许多官兵感到枯燥乏味。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守卫的“北京时间”关乎国家主权、关乎国防建设、国家安危、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容不得半点闪失。
10月1日14时许,笔者在中队长何伟的带领下执勤哨位,只见执勤哨兵个个警容严整,领班员查验出入人员证件认真负责。
何队长告诉笔者,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得知我国10月1日发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消息后,为保证授时安全保障任务圆满出色完成,中队及时组织官兵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卫星发射成功的深远意义和担负任务的重要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力做好各项应急、“处突”准备。中队在教育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哨位虽小却连着”“嫦娥”,岗位平凡可责任重大、守好时就是为“嫦娥”发射作贡献等思想的基础上,中队还结合任务特点,从实战角度出发,组织官兵以防冲撞、防袭击为背景,设置多种情况定期进行演练,旨在提高官兵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并根据渭北高原气候、天气特点和周围环境,在风雨和嘈杂声中练“听功”;在视线不良的情况下练“眼功”;在远距离不明物体接近时练“辨功”,有效提高哨兵预警、判断、应变、使用和制胜的执勤能力。同时,结合担负任务实际,狠抓值班、查勤制度落实,有效督促监控当班哨兵认真履职尽责,适时搞好讲评;以抓好每班哨的组织与实施为日常勤务管理重点,确保执勤哨兵严格正规;严格落实查勤制度,积极采取连续查、回头查、监控查和电话查等方式,加大查勤力度,及时对长波台、短波台等重点部位执勤人员进行了调整,严格实行双人双哨和干部、骨干带班带哨制度,并逐入逐哨落实安全责任;同时,加大了对天线区和工作区巡逻的密度与次数;对出人人员的身份、证件进行严格审验,没有特别通行证的车辆一律不予放行。
进入九月下旬以来,为“嫦娥二号”守时早已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官兵们纷纷表示,航天科研人员废寝忘食研制卫星,是为国家航天事业做贡献,站在时钟前忠于职守的我们,同样也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指导员杨光告诉笔者,得知“嫦娥二号”即将发射升天后,中队官兵纷纷写申请、表决心,决心上好哨、执好勤,中队干部主动放弃国庆长假的轮休,全部在位值班,战士们也纷纷推迟了休假,全力以赴投入到执勤任务中,一致决心要以实际行动为“嫦娥二号”守好时。中队长何伟老家在湖南,因为工作原因已连续3年没有回去探亲,早在年初就答应父母将未曾谋面的孙子带回去看看,可他再次“爽约”,国庆前夕,早早就把妻子和两岁的儿子送上了火车。副中队长王亚民原定于“十一”结婚,在听到“嫦娥二号”初步定于国庆期间发射的消息后,就耐心地做父母和女朋友的工作,最终征得了家人的谅解和支持,主动推迟了婚期。
在此之前,中队还先后配合授时部出色地完成了“长二”系列运载火箭、“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北斗一号”、“神舟”系列载人航天试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等百余次重大发射的授时安全保障任务。
责任编辑/王璇
提起“北京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问起“北京时间”的测报地,也许不少人认为是在北京。其实不然,它的测报地是在陕西渭北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县城——蒲城。由于各国的标准时间一般以首都所处的时区来确定,但我国东西跨了5个时区,授时中心必须建在中心地带,发射的时间信号要便于覆盖全国,而蒲城恰恰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这样,发布“北京时间”的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授时部就建在了这里。这里测报的“北京时间”30亿年误差仅为1秒钟。授时中心是1966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建的,是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在此之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是“格林威治时间”,之后便采用“北京时间”。这里自上个世纪70年代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不但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还为以国家的卫星,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常规及战术、远程战略武器的发射、入轨、姿态控制提供可靠的高精度授时保障。守卫目标的重要性,九中队官兵从走上哨位的第一天起就牢记在心。
由于“北京时间”的发射采用的是长波和短波发射,受强磁场辐射的影响,九中队官兵常常会遇到吃饭不香、难以入睡、上哨困乏等难题,加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甚至秒复一秒的上哨、验证、巡逻任务,也让许多官兵感到枯燥乏味。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守卫的“北京时间”关乎国家主权、关乎国防建设、国家安危、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容不得半点闪失。
10月1日14时许,笔者在中队长何伟的带领下执勤哨位,只见执勤哨兵个个警容严整,领班员查验出入人员证件认真负责。
何队长告诉笔者,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得知我国10月1日发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消息后,为保证授时安全保障任务圆满出色完成,中队及时组织官兵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卫星发射成功的深远意义和担负任务的重要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力做好各项应急、“处突”准备。中队在教育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哨位虽小却连着”“嫦娥”,岗位平凡可责任重大、守好时就是为“嫦娥”发射作贡献等思想的基础上,中队还结合任务特点,从实战角度出发,组织官兵以防冲撞、防袭击为背景,设置多种情况定期进行演练,旨在提高官兵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并根据渭北高原气候、天气特点和周围环境,在风雨和嘈杂声中练“听功”;在视线不良的情况下练“眼功”;在远距离不明物体接近时练“辨功”,有效提高哨兵预警、判断、应变、使用和制胜的执勤能力。同时,结合担负任务实际,狠抓值班、查勤制度落实,有效督促监控当班哨兵认真履职尽责,适时搞好讲评;以抓好每班哨的组织与实施为日常勤务管理重点,确保执勤哨兵严格正规;严格落实查勤制度,积极采取连续查、回头查、监控查和电话查等方式,加大查勤力度,及时对长波台、短波台等重点部位执勤人员进行了调整,严格实行双人双哨和干部、骨干带班带哨制度,并逐入逐哨落实安全责任;同时,加大了对天线区和工作区巡逻的密度与次数;对出人人员的身份、证件进行严格审验,没有特别通行证的车辆一律不予放行。
进入九月下旬以来,为“嫦娥二号”守时早已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官兵们纷纷表示,航天科研人员废寝忘食研制卫星,是为国家航天事业做贡献,站在时钟前忠于职守的我们,同样也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指导员杨光告诉笔者,得知“嫦娥二号”即将发射升天后,中队官兵纷纷写申请、表决心,决心上好哨、执好勤,中队干部主动放弃国庆长假的轮休,全部在位值班,战士们也纷纷推迟了休假,全力以赴投入到执勤任务中,一致决心要以实际行动为“嫦娥二号”守好时。中队长何伟老家在湖南,因为工作原因已连续3年没有回去探亲,早在年初就答应父母将未曾谋面的孙子带回去看看,可他再次“爽约”,国庆前夕,早早就把妻子和两岁的儿子送上了火车。副中队长王亚民原定于“十一”结婚,在听到“嫦娥二号”初步定于国庆期间发射的消息后,就耐心地做父母和女朋友的工作,最终征得了家人的谅解和支持,主动推迟了婚期。
在此之前,中队还先后配合授时部出色地完成了“长二”系列运载火箭、“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北斗一号”、“神舟”系列载人航天试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等百余次重大发射的授时安全保障任务。
责任编辑/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