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成分省略
一、省略主语
1 承前省。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其聲)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赤壁赋》)
2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 自述省。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余)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4 对话省。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
1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三、省略宾语
1 省略动词的宾语。
如:“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劝学》)
2 省略介词宾语。
如:“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让”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中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的多是代词“之”。如:
1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不如因而厚遏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隐含性省略
一、特殊句式中介词的省略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和“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语法上往往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句”或“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介词结构翻译到前面。
1 省略介词“于”
如:“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项脊轩志》)
翻译 我从十五岁时就在轩中读书。
2 省略介词“以”
如: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翻译 又(用)鸡试验斗蟋蟀,果真像成名说的。
二、句子本身没有省略,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句子就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需要将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1 翻译时要补充出介词的宾语。
如: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翻译 第二天,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使元军。
解析 在翻译这一句时,“凭借”的宾语“身份”要补充出来,否则句子就残缺、不完整。
2 翻译时要补充出动词的宾语。
如: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翻译 请允许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解析 此处翻译时动词“陈述”的宾语“意见”要补充出来,否则句子就残缺、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逻辑性省略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翻译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解析 此处若翻译成“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劣马拉车走十天怎么就成功了呢?因此要补充说明原因——也能走很远。
2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翻译 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解析 此处若翻译成“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在逻辑上不通,“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怎么就“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原来是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所以才“于人可讥、在已有悔”。
一、省略主语
1 承前省。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其聲)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赤壁赋》)
2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 自述省。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余)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4 对话省。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
1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三、省略宾语
1 省略动词的宾语。
如:“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劝学》)
2 省略介词宾语。
如:“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让”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中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的多是代词“之”。如:
1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不如因而厚遏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隐含性省略
一、特殊句式中介词的省略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和“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语法上往往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句”或“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介词结构翻译到前面。
1 省略介词“于”
如:“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项脊轩志》)
翻译 我从十五岁时就在轩中读书。
2 省略介词“以”
如: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翻译 又(用)鸡试验斗蟋蟀,果真像成名说的。
二、句子本身没有省略,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句子就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需要将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1 翻译时要补充出介词的宾语。
如: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翻译 第二天,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使元军。
解析 在翻译这一句时,“凭借”的宾语“身份”要补充出来,否则句子就残缺、不完整。
2 翻译时要补充出动词的宾语。
如: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翻译 请允许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解析 此处翻译时动词“陈述”的宾语“意见”要补充出来,否则句子就残缺、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逻辑性省略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翻译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解析 此处若翻译成“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劣马拉车走十天怎么就成功了呢?因此要补充说明原因——也能走很远。
2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翻译 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解析 此处若翻译成“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在逻辑上不通,“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怎么就“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原来是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所以才“于人可讥、在已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