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法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元素,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样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将更多的情感雨露播撒在茁壮成长中的“幼苗”的心海。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人生的阅历尚浅,其接触到的知识面也并不宽,但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却有着强大的自尊,渴望个体的认知得到外界的肯定。语文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师更是肩负着熔铸师魂,将良好的情感教育播撒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    重要职责    方法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铸就了炎黄儿女与人为善、关怀他人等高尚的民族素养,这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有个体情感的介入,任何一个个体都希望所生活的空间笼罩着一种充满温暖、芬芳永驻的氛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非常注重对小学生行为品行的塑造,小学阶段毕竟是个体的各种基础得以夯实的重要时期,教师所应当肩负的不仅仅是对文化知识的传输,对良好的情感源泉的灌输更有着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小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对其构建完善的人格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学科选入教材的篇章有对父母的孝道,有对自然的关注,有对国家的信仰等,因此,语文学科是教师对学生播撒“爱”的甘霖的重要领域,这就要求每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将“读学生”作为日常工作的入手点,明晰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材施教探究相应措施,以良好的师德感染每一名受教孩子的心。
  一、小学课堂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
  1.构建良好审美结构,完善心智发展。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外界环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虽然其年龄尚小,但是其内心的自尊却是非常强大的。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文字的圣殿,无论是文本之中的每一篇文章,还是语文教师的每一句话语都可以成为学生品味的重要元素,引导小学生感知教师给予爱的关怀,学会捕捉爱的元素,就会使得整个课堂营造起融洽的氛围,让课堂中跳动起和谐的因子。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让课堂主体感受到教师的赞许,对他人的包容,对美的感知,潜移默化中就会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审美认知,同样,对语文学习也会升腾起一种自主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恰恰是在寓教于乐中完善小学生心智的良好契机。
  良好的审美情趣是小学生行走于未来人生路中的重要助推器,少年阶段捕捉到的生活色调,可以影响到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毕竟学生时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收获的是温暖的氛围,在其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传达的自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好认知。小学生正怀着求索的好奇心感受着世间百态,将语文课堂作为播撒“爱”的重要领域,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明辨善恶、美丑,构建起良好的审美框架。比方说,一篇《棉鞋里的阳光》就可以成为语文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情感抚慰的重要工具,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发言,畅谈生活中亲人给予的如阳光般温暖的关爱,引领其体会到世间的“爱”无处不在,用心品味,“爱”在身边。
  2.端正行为品行,激发正能量。尽管古人在《三字经》中告诉世人“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由于每一个小学生所处的生长环境等元素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的行为品行都或多或少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当今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呼唤正能量,这些积极向上的处事准则,需要从青少年阶段尽心渗透。
  语文文本之中蕴含着众多优秀的篇章,教师可以在《两只鸟蛋》中引领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义;在《北京》中跟随教师的讲述,升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恐龙的灭绝》中思索千年的奥秘……铁肩可以担道义,童稚的灵魂深处同样可以升腾起传播爱的责任,激发出潜在的正能量,为今后成为良好品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升语文授课效能,营造师生和谐氛围。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种良好的情感沟通桥梁,就会在小学生的心田中播下一颗叫做“爱”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的面容,一句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的话语,这些有益的爱的因子,自然能够成为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原动力,“亲师”,就会“信道”,师生都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融入到授课情景中,语文授课效能就会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提升,成为学生求学生涯中弥足珍贵的一段记忆。
  心理学家经过不断的调查研究,呼吁关注对幼儿以及青少年的早期情感教育。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所面对的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层次都处在萌芽阶段,身处散发文化氛围的语言课堂,他们不仅仅期待教师传达出奇妙的语言文字,他们也希冀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语文教师传输的温暖关怀。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寓言两则》时,需要学生开动思维思考“亡羊补牢”以及“南辕北辙”所传达出的寓言内涵,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道出故事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感受到一种没有压力的温暖,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互动环节,在童稚的气氛中,教师也会有一种站立于三尺讲台的自豪感,进而构建起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方法
  1.感受阅读之“美”,呼唤情感共鸣。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彰显着方块字的独特魅力,也饱含着独特的情感韵味。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篇章中所透露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在教师导读,自主阅读等环节,感受阅读之“美”,激发出教师、学生以及文本内容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要融入情感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氛围的营造,除了课上阅读文本篇章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能够引导学生构建良好品格的优秀读物,诸如《中华美德故事》《孩子的美德书》等,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在书海泛舟,之后畅所欲言地进行阅读感受交流,写读后感,相信这样的阅读体验会是小学生受益一生的重要活动。   此外,教师在进行文本篇章讲解的时候,也要意识到小学生易对事物产生好奇之心,但是注意力却容易转移的特点,在施教的过程中,要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利用扮演教材中的角色形象,进行游戏导引等形式,引导学生融入到读本情景中。在带领学生学习《两只小狮子》时,课前阅读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置身于阅读以及角色游戏情境,这会让学生们体会到小狮子之间存在的友谊,懂得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财富,进而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2.以声传情,熔铸师魂。作为语文教师,在走进师范院校的第一天起,就应当明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个人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一种信赖意识。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优美的写作文笔、端正的字体以及饱含感情的诵读,都会成为小学生“乐学”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深感悟到,将文字外化为有声的诵读语言,会为整个授课环节注入灵动的因子,教师进入角色的诵读,就会将“爱”的情感传输给学生,教师泛读之后,再充分发挥小组互助等优势,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感受到诵读的妙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每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元素都会成为学生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的有利介质。
  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是语文教师在走上三尺讲台之前,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同样在进行文章诵读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就需要字正腔圆将每一个方块字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传达出来。要借助诵读的声音传达文章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文章主旨,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唯有全情投入到情境之中,才可以真正感染学生。比方说《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饱含童稚的文章,教师在诵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情节应当采用的声调及语气,在描述被困在水洼中的小鱼的时候,应当传达出一份担忧的口吻,当以小男孩的口吻诉说要送小鱼回大海的语段时,要饱含着一份甜蜜的期待,在教师全情投入之下,学生的内心又怎会不受到“爱”的感染,体会爱护小动物的真谛。
  3.发挥现代教具优势,为情感传达着色。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仅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成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助推器,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手段等的应用,既提升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授课效能,也使得略显单调的授课变得更为灵动起来。小学语文课堂,所面对的是渴望有更多趣味性的十来岁孩子,所要传授的是蕴含着丰富情感元素的优秀篇章。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具的形象化的优势,恰恰能够使得文本内容更为形象,将向上的情感元素注入学生小小的心田。
  《活化石》是一篇科学探究意味比较浓厚的科普类文章,但是鉴于小学生所接触到的相关知识并不多,对于亿万年前形成的化石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高耸的银杏树、可爱的大熊猫、珍贵的中华鲟等制作成ppt图片,或者利用影音文件进行视频展示,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以及民族自豪感等的情感渗透,这样在现代教辅用具的配合下,语文课堂就会散发出更为人性化的气息。
  总之,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实施的关键阶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如雨后春笋茁壮在祖国的热土上。未来社会呼唤的不仅仅是具备良好技术水平的专职人才,更亟待这些人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身兼重任,在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字魅力的同时,更应当在学生的心海荡起“爱”的浪花,在潜移默化中对受教个体实施情感教育,学生们感知教师传达的“爱”的熏陶,不仅仅树立的是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同时也会为孩子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绵塘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其他文献
所谓片段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一节课中的某个局部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学的时间大致控制在10~15分钟。由于片段式教学是从整个章节内容中选取一个片段进行实际教学操作,可以展现教师平时的教学实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片段式教学法的应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收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苏教版初中《数学》具体教学实例,探讨片段式教学法的相关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引入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
期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尖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物联网这一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应用
生物学是研究与生命特性相关的科学,生物学概念阐述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体现出了一种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生命现象、原理和自然规律,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解生命现象、认识活动规律等活动的重要前提就是学习好生物学概念,这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基础。  一、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生物学的概念较多,学生普遍感到记忆起来非常困难,真正掌握就更困难
期刊
摘 要: 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对话、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初中物理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就需要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把握课堂上的小意外、小插曲,并及时将它们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使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得到及时解决,为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课
近年来江门会展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展会品牌初步形成,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但是也存在着大量问题,如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当地产业缺乏关联度,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等。本文在对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它具有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这种音乐的审美感受过程涉及联想、反应、想象、共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所以音乐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音乐心理。  一、重视学生音乐心理发展  学生从儿童到青少年,其心理发展处在从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音乐教学应当根据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特
期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载体,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内因。在当前种业的发展过程中,竞争日趋激烈,想要在行业中异军崛起,战胜对手,就必须不断提高种子质量,才能使种子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另外,以质量求生存、求效益、求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是种业长久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中,不断提高全过程的
当前,在高校“三圈三全十育人”要求导向下,如何深化思政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思考和探索构建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