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农村青年的有效转移不仅关系到能否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也已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焦点问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真正实现有效转移却受到了自身素质的制约。农村劳动者的素质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也无形中缩小了他们的就业范围,更加大了他们实现有效转移的难度,阻碍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焦点问题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历史性的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而现阶段我国社會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城乡关系的不协调,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从协调城乡关系入手,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协调城乡关系,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应当解决农民问题,而在当前和今后几十年内,由于农村劳动力长期供过于求,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近年来,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和有效转移的问题。事实证明,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农村青年的有效转移不仅关系到能否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也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焦点问题。
  区别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效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稳定态和社会融合的转移,它不仅是一个农民非农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农民市民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社会结构下,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在城市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一定的收入;(2)已经实现了户口农转非,纳入了城市户籍管理体系,彻底与土地分离,不再重返农村;(3)核心家庭成员都生活在城市中;(4)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都融入到了城市中,实现了农民市民化。因此,判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实现了有效转移,只需要看他们的转移是否具备以上特征即可。以此为标准来考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可以明显看出,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大约1.6亿至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和非农产业,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实现有效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有效转移会给社会带来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和社会隐患。比如:由于向城市转移的多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导致农村的实际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也导致农村土地不能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般会把儿童留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问题也因此凸显了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候鸟”式的迁移生活,也给我国的交通运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连年造成春运紧张;由于农民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且没有正式纳入城市人口的范围,对他们进行社会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农民工也经常被视为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有效转移也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阻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受其自身素质的严重制约
  伊沃里特·李认为,影响乡-城人口流动的因素有以下四种:a.原居住地的因素;b.迁入地的因素;c.中间障碍因素;d.迁移者的个人因素。以此为指导,具体分析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因素,可以看到原居住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起着推动作用,而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则主要是中间障碍因素和迁移者的个人因素。这里所说的“中间障碍因素”主要是指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障碍;迁移者的个人因素则主要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具有的人力资本量,即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仅能反映他们在城市的就业能力,也能反映他们有效转移的能力。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努力消除城乡流动制度性障碍的今天,外因阻碍作用的减小使内因——农村劳动者自身素质相对低下——的阻碍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成为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大障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受到了自身素质的制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但文化、技能等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城市中不仅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以文化素质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却相对较低。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现阶段,城乡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16岁及以上农村劳动力中,51%的人仅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41%的人受过初中教育,8%的人受过高中教育,仅有不到1%的人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不仅是制约了他们在城市顺利实现就业,也已经成为了制约他们有效转移的“瓶颈”。
  农村劳动者的素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也无形中缩小了他们的就业范围,更加大了他们实现有效转移的难度。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低下,缺乏就业竞争力,不能适应城市就业的要求,因此他们要实现向城市的转移,必然更多的集中在所谓的“3D”(险、脏、难的英文第一个字母)职业岗位上,干某些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儿,不仅报酬低,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护设施差,而且缺乏必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中发生失业最频繁的也是农民工,他们在城市很难实现长期就业,加之农民工与市民在思想意识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市民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使得他们很难成为城市的稳定居民,难以实现和市民的真正融合,实现农民市民化,也难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由于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低下所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有效转移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因此,必须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有效转移能力”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争取早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建议
  当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大障碍是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低下问题。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改革现行义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自1985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至今已25年,但我国农村仍有相当多的青少年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农民收入结构单一,收入水平较低,交不起学费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义务教育属于“公共物品”范畴,义务教育的费用理应由中央财政、省财政或地方财政来负担。根据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我国完全能力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笔者认为,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甚至全国的义务教育费用都应当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使农村和城市拥有相对等的教育资源,切实保证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保障全国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完成,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水平,提高其向城市有效转移的能力。
其他文献
介绍了自1988年在株冶采用的无炉缸的鼓风炉熔炼,铅渣采用混合连续排放实践。该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炉内故障少,过程控制容易、材料消耗少等优点。
摘要文章认为应在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下,让公正和谐成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成败的标准之一。因为公正和谐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现实的呼唤,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人们尊严生活、体面劳动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由此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
首先介绍了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最后,围绕树立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调动和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提高公众服务质量以及改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自主品牌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湖北省自主品牌创建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湖北省自主品牌创建与发展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改革開放以来,湖北省企业进步巨大,水平显著提高,数量规模呈现翻倍之势,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我国及湖北的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利,不受制于国外企业,对自主品牌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1 湖北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现状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上海电缆研究所研究开发由上海赛克力塑料厂生产的WZ8501热塑性无卤阻燃护套料挤出加工性能极佳,适用于目前电缆行业广泛使用的各类挤塑机,勿需采取任何附加措施,护套断面密实,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