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女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放射性直肠炎,探讨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放射治疗患者86例,其中住院19例,门诊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蒙脱石散口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总有效率77.77%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放射性直肠炎; 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44-01
女性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经放射性元素镭、钴、铯等照射治疗后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该病也是我国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在放射治疗期间,直肠粘膜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高。在初期,直肠受损黏膜红肿、充血、小出血点,数月或数年后形成溃疡,甚至进一步形成直肠阴道瘘。放射性直肠炎分为急性、慢性,后者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主要采取局部抗炎、对症治疗。保守治疗是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收敛、解痉、消炎、保护肠黏膜、促进损伤修复和止血为主[1],仅有少数行手术。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科患者应用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对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根据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病程在半年以内。
1.2 一般资料: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放射治疗患者86例,其中住院19例,门诊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年龄(45.60±0.87),病程(2.58±2.41);对照组年龄(47.30±0.96),病程(2.48±2.44)。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日晚间给药1次,排出大便后,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臀部尽量抬高,取1支美沙拉嗪灌肠液,轻轻挤入肛门,一次挤入直肠内嘱病人当日尽量少活动。 对照组: 将1袋蒙脱石散溶于50ml温水搅匀后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治疗4周。
1.4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下受损黏膜恢复正常; 有效: 症状减轻,内镜可见黏膜呈片状或点状出血;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2]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3 讨论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3]。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患者在放疗7-14天左右即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病情迁延最终出现便血加重、重度失血性贫血、直肠阴道瘘等。因初期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小动脉壁闭塞,导致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慢性期患者在放疗完成后数月或数年出现排便困难、便血甚至阴道流大便等症状。是因肠粘膜损伤加重,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肠壁组织病损进展,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该研究结果表明美沙拉嗪灌肠液在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期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仅极少数患者无效。美沙拉嗪灌肠液药物直达病灶利用率大于9 0%,依赖药物与病变部位的局部接触抑制白细胞移行加快异常细胞因子产生加快,花生四稀酸代谢物的产生加快特别是白三稀4 B及自由基形成加快抑制炎性因子生成修复结缔组织.并稳定细胞D N A 模板从而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机率。美沙拉嗪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和抑制结肠黏膜脂肪酸氧化、抑制某些炎症介质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来改善结肠黏膜炎症[4]。而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5];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6]。急性期在服用该药后仅部分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无法达到治愈,且口服给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用药时间长,尤其对于放疗期间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患者服药增加难度。而美沙拉嗪灌肠液仅直肠局部给药,用药简便、副反应小,直接接触炎症肠道组织,在肠道远端释放高浓度的美沙拉嗪,且全身吸收少,具有使用方便肛门给药直达病患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唐莎,李伟彬.中药小剂量保留灌肠对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25.
[2] 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86-188.
[3] 贾永.放射性肠炎误诊一例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8:1277.
关键词:放射性直肠炎; 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44-01
女性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经放射性元素镭、钴、铯等照射治疗后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该病也是我国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在放射治疗期间,直肠粘膜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高。在初期,直肠受损黏膜红肿、充血、小出血点,数月或数年后形成溃疡,甚至进一步形成直肠阴道瘘。放射性直肠炎分为急性、慢性,后者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主要采取局部抗炎、对症治疗。保守治疗是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收敛、解痉、消炎、保护肠黏膜、促进损伤修复和止血为主[1],仅有少数行手术。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科患者应用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对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根据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病程在半年以内。
1.2 一般资料: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放射治疗患者86例,其中住院19例,门诊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年龄(45.60±0.87),病程(2.58±2.41);对照组年龄(47.30±0.96),病程(2.48±2.44)。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日晚间给药1次,排出大便后,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臀部尽量抬高,取1支美沙拉嗪灌肠液,轻轻挤入肛门,一次挤入直肠内嘱病人当日尽量少活动。 对照组: 将1袋蒙脱石散溶于50ml温水搅匀后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治疗4周。
1.4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下受损黏膜恢复正常; 有效: 症状减轻,内镜可见黏膜呈片状或点状出血;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2]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3 讨论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3]。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患者在放疗7-14天左右即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病情迁延最终出现便血加重、重度失血性贫血、直肠阴道瘘等。因初期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小动脉壁闭塞,导致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慢性期患者在放疗完成后数月或数年出现排便困难、便血甚至阴道流大便等症状。是因肠粘膜损伤加重,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肠壁组织病损进展,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该研究结果表明美沙拉嗪灌肠液在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期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仅极少数患者无效。美沙拉嗪灌肠液药物直达病灶利用率大于9 0%,依赖药物与病变部位的局部接触抑制白细胞移行加快异常细胞因子产生加快,花生四稀酸代谢物的产生加快特别是白三稀4 B及自由基形成加快抑制炎性因子生成修复结缔组织.并稳定细胞D N A 模板从而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机率。美沙拉嗪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和抑制结肠黏膜脂肪酸氧化、抑制某些炎症介质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来改善结肠黏膜炎症[4]。而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5];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6]。急性期在服用该药后仅部分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无法达到治愈,且口服给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用药时间长,尤其对于放疗期间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患者服药增加难度。而美沙拉嗪灌肠液仅直肠局部给药,用药简便、副反应小,直接接触炎症肠道组织,在肠道远端释放高浓度的美沙拉嗪,且全身吸收少,具有使用方便肛门给药直达病患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唐莎,李伟彬.中药小剂量保留灌肠对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25.
[2] 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86-188.
[3] 贾永.放射性肠炎误诊一例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8: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