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超强的自学能力是高职学生迅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效率较低。本文提出在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高职 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要使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系统”而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老套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任务驱动法的设计原则
1.任务驱动法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难以持久,所以教师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授网络的分类课程时,该节课属于理论课。为使教学不枯燥,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其组成。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都有哪些优点?”现在生活中因为有了网络的参与,很多事情都与传统方式不一样了,笔者就此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言。设置这样的导入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有了兴趣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个个子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法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学是“教教材”,出发点是完成认知任务,眼中只有书,没有人。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老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任务,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性。
例如在教五笔字型输入法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初中学过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相关内容,对这一输入法已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它。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根据书本将五笔字型输入法从头到尾一直讲下去,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弱的学生又听不懂。因此,怎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笔者的办法是,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辅导。笔者发给每一组一篇简单的文章,有意让基础弱的学生先输入,基础好的学生当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同学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对于这些小助手,笔者会及时给予表扬,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同时,笔者让基础弱的学生再反过来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设想,小组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最终,笔者对每组完成的速度、正确率进行展示并评比。通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
3.任务驱动法的设计要有拓展性
高职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任务的设计不要面面俱到。例如在学习Excel中的“分析班级学期成绩”一节时,对于“班级期末成绩统计表”这一任务,笔者将其细化成新建工作表、复制工作表、设置数据格式、计算总分、计算平均分以及统计人数6个小任务。在统计人数时,学生只需利用COUNT函数统计出85分及以上人数,这样给学生留出了统计不及格、优秀率、合格率的余地。
三、对任务驱动法的思考
首先,它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和解决者,教师更多的是处于引导者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它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完成某个任务时,会获得成就感,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当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学习也不例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聆听他人的意见,对自身的修养也大有益处。
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高职 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要使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系统”而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老套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任务驱动法的设计原则
1.任务驱动法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难以持久,所以教师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授网络的分类课程时,该节课属于理论课。为使教学不枯燥,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其组成。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都有哪些优点?”现在生活中因为有了网络的参与,很多事情都与传统方式不一样了,笔者就此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言。设置这样的导入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有了兴趣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个个子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法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学是“教教材”,出发点是完成认知任务,眼中只有书,没有人。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老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任务,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性。
例如在教五笔字型输入法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初中学过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相关内容,对这一输入法已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它。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根据书本将五笔字型输入法从头到尾一直讲下去,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弱的学生又听不懂。因此,怎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笔者的办法是,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辅导。笔者发给每一组一篇简单的文章,有意让基础弱的学生先输入,基础好的学生当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同学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对于这些小助手,笔者会及时给予表扬,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同时,笔者让基础弱的学生再反过来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设想,小组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最终,笔者对每组完成的速度、正确率进行展示并评比。通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
3.任务驱动法的设计要有拓展性
高职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任务的设计不要面面俱到。例如在学习Excel中的“分析班级学期成绩”一节时,对于“班级期末成绩统计表”这一任务,笔者将其细化成新建工作表、复制工作表、设置数据格式、计算总分、计算平均分以及统计人数6个小任务。在统计人数时,学生只需利用COUNT函数统计出85分及以上人数,这样给学生留出了统计不及格、优秀率、合格率的余地。
三、对任务驱动法的思考
首先,它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和解决者,教师更多的是处于引导者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它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完成某个任务时,会获得成就感,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当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学习也不例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聆听他人的意见,对自身的修养也大有益处。
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