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roach)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学研究者,如:D.Nunan,j.willis,龚亚夫教授等进行了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并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把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任务型教学理论有了一些体会。本文主要针对任务设计后、任务的呈现和完成任务的调控作一肤浅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任务呈现;任务调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87
任务设计之后,首先要检查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否符合以上各项原则,经过修改和调整,使之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然后还需认真思考任务呈现的时间、方法、形式以及调控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程序。
一、任务呈现的时间
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训练技能。因此,一般都是首先呈现任务,然后完成任务,最后检查总结评定。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一定的教学任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task-driven)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如果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之后再展示任务,这就不是任务型教学,而是检测效果性或诊断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不如在任务驱动下那样强烈,学习动力就不如在任务驱动过程中那样强劲。
二、任务呈现的形式
一般来说,任务可以纸质材料的形式一次性呈现给学生,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去完成,也可以幻灯或课件的方式分层、分阶段地呈现给学生,呈现一部分,完成一部分,再呈现一部分,再完成一部分,一步一步地进行;任务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学生完成任务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口头完成,也可以是书面完成;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集体讨论完成;可以以表演角色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独白叙述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一节课可以采用一种任务形式,也可以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一般都应采取多种方式交替、穿插进行,以活跃课堂气氛,不至于单调、乏味,使学生感到厌倦而降低学习效果。
三、任务呈现的方法
面对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任务呈现方法。纸质印刷好的教学任务当然只能一次性提前交给学生,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去完成。幻灯或课件型的教学任务只能是分阶段、分层次地按顺序逐一呈现给学生,边呈现边总结。课件型教学任务还可以设置为自动播放或手动播放,自动播放还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序调节播放速度。口头的教学任务也只能是一个一个地呈现、一个一个地完成。
四、任务呈现的时间、形式和方法
这是教师课前就预备好的,是教师的活动过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也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控。由于学生在一节课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或者说在一周乃至一学期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是相同的,绝对不会以同样的模式循环往复、而是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不断深化的教学教程,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指导。
第一,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用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理解时间就是生命。
第二,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所采用的方法。当教师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主动去完成,教师这时就应该到学生中去参与任务完成的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应该发现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经过比选之后,教师应该去指导那些采用不科学的方法完成任务的同学注意改进方法,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第三,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序。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都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去做,才能花时少、费力小、收效大,反之,事倍功半。比如,每一节课所呈现任务的第一部分,可能都是检测上一节或上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是否能迁移到另一语境中得体运用,而且很可能和本节课将要学到的新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学生对这种任务也采用讨论方式,或打开书本去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则都不利于学习。而应采取先完成任务,把那些无法完成的任务,再采取讨论或读书的方式去完成。这样不仅能使任务得以独立完成,而且使自己明确了应加强复习的重点,使自己明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任务完成了,技能训练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
第四,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情绪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起大约20%的作用,而情绪因素则起60-80%的作用。无数事例也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能排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也同样是致关重要的事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情绪变化,随时排除学生中出现的不利于学习的心态,始终让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有效地完成。比如当教师发现某学生完成了就其目前的技能水平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还要做出一副与其共享成功、快乐的样子,使他成功的喜悦感更强,更加发奋地继续学习。当发现某学生因无法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时而焦虑,又不主动寻求工具性求助时,教师要主动走近,与其探讨,由远及近,慢慢引导,步步诱导,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被帮助而最终解决了问题。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知识技能方法的指导、引导上和对学生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方法的指导上以及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心理情绪的调节控制上,同时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就能较好地实施任务型教学,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任务呈现;任务调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87
任务设计之后,首先要检查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否符合以上各项原则,经过修改和调整,使之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然后还需认真思考任务呈现的时间、方法、形式以及调控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程序。
一、任务呈现的时间
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训练技能。因此,一般都是首先呈现任务,然后完成任务,最后检查总结评定。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一定的教学任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task-driven)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如果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之后再展示任务,这就不是任务型教学,而是检测效果性或诊断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不如在任务驱动下那样强烈,学习动力就不如在任务驱动过程中那样强劲。
二、任务呈现的形式
一般来说,任务可以纸质材料的形式一次性呈现给学生,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去完成,也可以幻灯或课件的方式分层、分阶段地呈现给学生,呈现一部分,完成一部分,再呈现一部分,再完成一部分,一步一步地进行;任务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学生完成任务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口头完成,也可以是书面完成;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集体讨论完成;可以以表演角色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独白叙述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一节课可以采用一种任务形式,也可以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一般都应采取多种方式交替、穿插进行,以活跃课堂气氛,不至于单调、乏味,使学生感到厌倦而降低学习效果。
三、任务呈现的方法
面对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任务呈现方法。纸质印刷好的教学任务当然只能一次性提前交给学生,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去完成。幻灯或课件型的教学任务只能是分阶段、分层次地按顺序逐一呈现给学生,边呈现边总结。课件型教学任务还可以设置为自动播放或手动播放,自动播放还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序调节播放速度。口头的教学任务也只能是一个一个地呈现、一个一个地完成。
四、任务呈现的时间、形式和方法
这是教师课前就预备好的,是教师的活动过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也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控。由于学生在一节课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或者说在一周乃至一学期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是相同的,绝对不会以同样的模式循环往复、而是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不断深化的教学教程,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指导。
第一,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用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理解时间就是生命。
第二,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所采用的方法。当教师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主动去完成,教师这时就应该到学生中去参与任务完成的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应该发现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经过比选之后,教师应该去指导那些采用不科学的方法完成任务的同学注意改进方法,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第三,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序。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都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去做,才能花时少、费力小、收效大,反之,事倍功半。比如,每一节课所呈现任务的第一部分,可能都是检测上一节或上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是否能迁移到另一语境中得体运用,而且很可能和本节课将要学到的新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学生对这种任务也采用讨论方式,或打开书本去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则都不利于学习。而应采取先完成任务,把那些无法完成的任务,再采取讨论或读书的方式去完成。这样不仅能使任务得以独立完成,而且使自己明确了应加强复习的重点,使自己明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任务完成了,技能训练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
第四,需要调控的是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情绪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起大约20%的作用,而情绪因素则起60-80%的作用。无数事例也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能排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也同样是致关重要的事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情绪变化,随时排除学生中出现的不利于学习的心态,始终让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有效地完成。比如当教师发现某学生完成了就其目前的技能水平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还要做出一副与其共享成功、快乐的样子,使他成功的喜悦感更强,更加发奋地继续学习。当发现某学生因无法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时而焦虑,又不主动寻求工具性求助时,教师要主动走近,与其探讨,由远及近,慢慢引导,步步诱导,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被帮助而最终解决了问题。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知识技能方法的指导、引导上和对学生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方法的指导上以及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心理情绪的调节控制上,同时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就能较好地实施任务型教学,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