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与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执行和贯彻国家政策,国家的财政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收入来源,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迫切的。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它是由单位管理层和员工共同监督实行的一个管理过程,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具有真实性,保证资金安全,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以达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目的。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
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组织内部管理层人员对实施内部控制的态度。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认为进行内部控制意味着对自己工作和生活形成束缚,并且内部控制并不会直接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还会增加成本,因此不支持在单位进行真正的内部控制建设。而广大职工则认为内部控制完全是管理层或者财务部门的问题,根本不关心内控的建设问题,所以造成内控意识薄弱。
(二)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组织、分工、方法、标准和过程都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可是许多部门并没有一套完备的内控制度,甚至用部门预算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導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凭经验做事,没有严格的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导致管理及其不严谨。更有甚者,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不能明确的划分权责范围,会计、出纳等敏感职务由同一批人任职,导致职责不清,账务不清不楚,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还必须有3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然而,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只是简单的由一些办公室人员担任,这些人员有的根本没有相关会计知识,缺乏专业技能和相关财务知识,根本不能做到严格地内部控制,极大地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率。
(四)预算控制缺乏刚性
行政事业单位常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就是对部门财政预算进行严格的把关。对预算的执行不能只是简单的根据财政状况、上年的收支以及单位自身的业务来核算,还需要考虑一些预算之外的后期追加项目,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混乱。对经费的支出也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不能最有效率的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
(五)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和监督是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名义上建立了审计部门,但内部的审计人员却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同时担任,缺少独立性,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也使监督机制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妨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态度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依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该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领导的知识培训,强化其责任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从心底支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主动做好协助工作。在单位内部做好宣传指引工作,使单位的所有职工都能清楚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和意义所在,这样才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让所有职员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管理建设中来。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支持和重要保证,其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控制也必须具有特殊性,如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会计核算制度等都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其本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某些比较薄弱环节的控制,使责任和义务清晰明确,形成一套更加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
(三)加强管理培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不仅应该具备相关的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思想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做到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处理业务的能力,才能扛起内部控制这一面大旗。
(四)成立预算委员会,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成立预算委员会以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预算委员会的构成人员应当涉及单位领导、部门主管、财会人员的普通职工。使单位的各个层级都能参与进来,以加强对单位预算的审计和监督管理。而要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就必须要比以往进一步扩大预算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
(五)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设置独立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审计部门,并配备独立的专业审计人员,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实施,而不再只是表面功夫。同时注意进行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定期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审计和监督管理。
(六)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主要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保管场所、建立完备的资产管理系统和培养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这些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的安全,是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方便了相关人员随时查询本单位的财产状况,加强内部控制。
(七)建立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考评体系,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奖罚分明,有利于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一个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必须具备先进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能够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管理,严格执行绩效考评的责任。各单位应该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内部考核,强化对各部门员工的管理和考评。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重中之重,内部控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而变化,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也需要日新月异的变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加以创新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并加以及时的更新换代,才能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王东红(1972-),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现就职于大同市城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中级会计师。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与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执行和贯彻国家政策,国家的财政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收入来源,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迫切的。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它是由单位管理层和员工共同监督实行的一个管理过程,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具有真实性,保证资金安全,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以达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目的。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
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组织内部管理层人员对实施内部控制的态度。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认为进行内部控制意味着对自己工作和生活形成束缚,并且内部控制并不会直接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还会增加成本,因此不支持在单位进行真正的内部控制建设。而广大职工则认为内部控制完全是管理层或者财务部门的问题,根本不关心内控的建设问题,所以造成内控意识薄弱。
(二)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组织、分工、方法、标准和过程都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可是许多部门并没有一套完备的内控制度,甚至用部门预算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導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凭经验做事,没有严格的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导致管理及其不严谨。更有甚者,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不能明确的划分权责范围,会计、出纳等敏感职务由同一批人任职,导致职责不清,账务不清不楚,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还必须有3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然而,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只是简单的由一些办公室人员担任,这些人员有的根本没有相关会计知识,缺乏专业技能和相关财务知识,根本不能做到严格地内部控制,极大地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率。
(四)预算控制缺乏刚性
行政事业单位常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就是对部门财政预算进行严格的把关。对预算的执行不能只是简单的根据财政状况、上年的收支以及单位自身的业务来核算,还需要考虑一些预算之外的后期追加项目,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混乱。对经费的支出也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不能最有效率的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
(五)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和监督是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名义上建立了审计部门,但内部的审计人员却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同时担任,缺少独立性,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也使监督机制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妨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态度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依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该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领导的知识培训,强化其责任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从心底支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主动做好协助工作。在单位内部做好宣传指引工作,使单位的所有职工都能清楚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和意义所在,这样才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让所有职员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管理建设中来。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支持和重要保证,其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控制也必须具有特殊性,如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会计核算制度等都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其本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某些比较薄弱环节的控制,使责任和义务清晰明确,形成一套更加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
(三)加强管理培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不仅应该具备相关的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思想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做到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处理业务的能力,才能扛起内部控制这一面大旗。
(四)成立预算委员会,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成立预算委员会以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预算委员会的构成人员应当涉及单位领导、部门主管、财会人员的普通职工。使单位的各个层级都能参与进来,以加强对单位预算的审计和监督管理。而要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就必须要比以往进一步扩大预算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
(五)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设置独立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审计部门,并配备独立的专业审计人员,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实施,而不再只是表面功夫。同时注意进行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定期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审计和监督管理。
(六)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主要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保管场所、建立完备的资产管理系统和培养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这些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的安全,是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方便了相关人员随时查询本单位的财产状况,加强内部控制。
(七)建立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考评体系,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奖罚分明,有利于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一个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必须具备先进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能够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管理,严格执行绩效考评的责任。各单位应该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内部考核,强化对各部门员工的管理和考评。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重中之重,内部控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而变化,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也需要日新月异的变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加以创新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并加以及时的更新换代,才能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王东红(1972-),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现就职于大同市城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中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