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应停留在编写教案、研究大纲上,更不能满足于上课、批改作业,还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不断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
1 从整体反思教学的合理性
一堂课下来,总会有所得失,及时地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意犹未尽;有时候却如九曲河道,教师讲得干涩,学生听得难受,所以,课后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精彩的要反思,失敗的更要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体现出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精辟独到的教学手法。每个老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及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闪光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这些都值得反思,以便使今后的教学更完美,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成熟。 当然,每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习题的目标层次不够、难易不当,情况考虑不周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思路不畅,不能很好掌握知识的原因,对情况分析清楚之后,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2 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行为的人文性、有效性
2.1 反思教学的人文性——课堂教学是否给学生带来了伤害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现象很多,这种伤害既包括情感上的伤害,也包括思维能力上的伤害。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智慧。当教师的态度出现偏差的时候,往往把自身的情绪强加给学生。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答错了,或者是做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教师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批评责备,甚至让学生站着听课,必然导致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引起师生关系失和。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降低课堂效果的同时,还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及引导,适时的加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力会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上都有这样的创造机会。
2.2 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因材施教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成功的教学必须以对学生直接的了解为基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受高考及升学指标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教学,往往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不一样,这样总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级别之分,教学效果也是针对一部分学生,同样教师的辛苦也大打折扣。如何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从教案的设计到学情的分析,都要有充分的掌握和应急的预案。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要分层次针对性提问。这样的深层次挖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带动学困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做题的信心。分层次教学还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除让其完成教材的习题外,再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比如平行向量的定义中就隐含两个零向量不是平行向量这一知识点。经过教师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尽量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其他的可不作要求。
3 从自身角度反思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理念
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能不能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其本质,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还要从自身反思教师的教、学、研等专业行为。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从观念到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加快吸收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努力创建民主化,人文化课堂;其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勇于做一个学生,也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再次,教师还要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意识和行动应来自教育需求,应加强对新教材的文本研究和行动研究,要让教育科研更多地回归教学实践,以更好的指导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同组教师的切磋、讨论与分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还要通过不断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教学细节。
总之,反思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掌握教情学情,为后续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达到良好效果。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才能迅速地适应新课程改革。
1 从整体反思教学的合理性
一堂课下来,总会有所得失,及时地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意犹未尽;有时候却如九曲河道,教师讲得干涩,学生听得难受,所以,课后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精彩的要反思,失敗的更要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体现出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精辟独到的教学手法。每个老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及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闪光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这些都值得反思,以便使今后的教学更完美,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成熟。 当然,每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习题的目标层次不够、难易不当,情况考虑不周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思路不畅,不能很好掌握知识的原因,对情况分析清楚之后,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2 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行为的人文性、有效性
2.1 反思教学的人文性——课堂教学是否给学生带来了伤害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现象很多,这种伤害既包括情感上的伤害,也包括思维能力上的伤害。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智慧。当教师的态度出现偏差的时候,往往把自身的情绪强加给学生。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答错了,或者是做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教师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批评责备,甚至让学生站着听课,必然导致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引起师生关系失和。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降低课堂效果的同时,还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及引导,适时的加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力会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上都有这样的创造机会。
2.2 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因材施教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成功的教学必须以对学生直接的了解为基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受高考及升学指标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教学,往往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不一样,这样总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级别之分,教学效果也是针对一部分学生,同样教师的辛苦也大打折扣。如何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从教案的设计到学情的分析,都要有充分的掌握和应急的预案。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要分层次针对性提问。这样的深层次挖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带动学困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做题的信心。分层次教学还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除让其完成教材的习题外,再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比如平行向量的定义中就隐含两个零向量不是平行向量这一知识点。经过教师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尽量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其他的可不作要求。
3 从自身角度反思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理念
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能不能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其本质,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还要从自身反思教师的教、学、研等专业行为。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从观念到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加快吸收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努力创建民主化,人文化课堂;其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勇于做一个学生,也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再次,教师还要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意识和行动应来自教育需求,应加强对新教材的文本研究和行动研究,要让教育科研更多地回归教学实践,以更好的指导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同组教师的切磋、讨论与分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还要通过不断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教学细节。
总之,反思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掌握教情学情,为后续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达到良好效果。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才能迅速地适应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