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30日,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亨利摩尔展厅举办的“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英国展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主办,北京玉橄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文尚丹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中国书画》作为唯一受邀的媒体全程进行了采访。
据此次画展策展人杨润东介绍,展览通过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及中国国家画院邀请了共45位中国水墨艺术家,精选了105件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水墨艺术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发展的现状,是近年来少有的面向海外的艺术成就集中展示。
开幕当天,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先生会见了国内参展艺术家。他认为,中英文化交流始终是中英关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书画艺术走出来,通过双方交流能使外国的公众更加了解今天的中国。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项晓炜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中国画界与世界的交往也源远流长,进入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层次也越来越丰富,走出国门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使当地的观众能够很好地了解中国。但要让英国观众熟知中国绘画,我们依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对本次展览也很重视,在门前打出介绍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巨幅广告牌。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院长NarenBarfield说,在展览开幕式开始之前,他已经在这个展馆参观了多次,对整个画展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对这次展览的规模、展出的艺术作品的质量都非常赞赏。他表示,在英国看到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中国水墨艺术作品展览是很不容易的。同时,作为院长,他很重视中英文化交流,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展览也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对于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大英博物馆亚洲部负责人司美茵女士谈了她的看法。她说,中国的艺术机构应该与英国加强交流,以一个开放的形式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艺术家吸收国际理论家的意见、建议,同样,中国的艺术家也可以对国际的艺术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国际艺术健康地、全面地成长。中西方艺术家有着共同的艺术诉求,他们表达的东西都应是相通的,所以要包容不同的艺术形式才更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在英国已经生活了20年的张弘星是维多利亚和阿伯特博物馆高级研究员。他说,在英国举办中国当代水墨画展览特别有意义,而且这也可能是第一次在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展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的成就。英国的旅游者或者专业人士去中国,基本也是在艺术院校或艺术市场购买艺术品,他们对中国的艺术缺乏全面的了解,这样的展览给英国广大的观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就。
张弘星认为,对中国的艺术要用全球的观点来观察。不管你是在研究、推广,还是介绍中国艺术,以及和艺术家一起推进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全球眼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世界已经不是几百年前东西方隔绝的状态了。在双方互动交流、彼此了解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令人惊讶的地方。
本次“水墨中国”展,如同是在西方美术馆里讲述中国当代绘画的“故事”,让西方观众看到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状态。画家们也是以这样的心态和愿望来表达自己艺术情感的。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平说:“中国画需要走出来,需要交流,需要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它、了解它,因为中国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的水墨艺术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存状态以及文化的观点、态度等。绘画让人们看到中国文化的存在。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两者是并存共生的。”冰雪山水画家于志学也谈到自己的感受:“我深深感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加深,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俊山总结说,世界上各种文化只有让人们去认识、理解才能够共享,中国的美术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应当让世界来了解和认识。
据此次画展策展人杨润东介绍,展览通过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及中国国家画院邀请了共45位中国水墨艺术家,精选了105件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水墨艺术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发展的现状,是近年来少有的面向海外的艺术成就集中展示。
开幕当天,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先生会见了国内参展艺术家。他认为,中英文化交流始终是中英关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书画艺术走出来,通过双方交流能使外国的公众更加了解今天的中国。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项晓炜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中国画界与世界的交往也源远流长,进入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层次也越来越丰富,走出国门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使当地的观众能够很好地了解中国。但要让英国观众熟知中国绘画,我们依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对本次展览也很重视,在门前打出介绍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巨幅广告牌。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院长NarenBarfield说,在展览开幕式开始之前,他已经在这个展馆参观了多次,对整个画展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对这次展览的规模、展出的艺术作品的质量都非常赞赏。他表示,在英国看到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中国水墨艺术作品展览是很不容易的。同时,作为院长,他很重视中英文化交流,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展览也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对于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大英博物馆亚洲部负责人司美茵女士谈了她的看法。她说,中国的艺术机构应该与英国加强交流,以一个开放的形式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艺术家吸收国际理论家的意见、建议,同样,中国的艺术家也可以对国际的艺术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国际艺术健康地、全面地成长。中西方艺术家有着共同的艺术诉求,他们表达的东西都应是相通的,所以要包容不同的艺术形式才更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在英国已经生活了20年的张弘星是维多利亚和阿伯特博物馆高级研究员。他说,在英国举办中国当代水墨画展览特别有意义,而且这也可能是第一次在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展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的成就。英国的旅游者或者专业人士去中国,基本也是在艺术院校或艺术市场购买艺术品,他们对中国的艺术缺乏全面的了解,这样的展览给英国广大的观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就。
张弘星认为,对中国的艺术要用全球的观点来观察。不管你是在研究、推广,还是介绍中国艺术,以及和艺术家一起推进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全球眼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世界已经不是几百年前东西方隔绝的状态了。在双方互动交流、彼此了解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令人惊讶的地方。
本次“水墨中国”展,如同是在西方美术馆里讲述中国当代绘画的“故事”,让西方观众看到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状态。画家们也是以这样的心态和愿望来表达自己艺术情感的。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平说:“中国画需要走出来,需要交流,需要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它、了解它,因为中国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的水墨艺术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存状态以及文化的观点、态度等。绘画让人们看到中国文化的存在。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两者是并存共生的。”冰雪山水画家于志学也谈到自己的感受:“我深深感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加深,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俊山总结说,世界上各种文化只有让人们去认识、理解才能够共享,中国的美术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应当让世界来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