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课程。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思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它具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有效开展小学品德教育的四大前提因素
1、教学内容要贴进学生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课堂体现实效性。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2、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利用他们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同学,形成公正、正义、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和良好的价值观;利用学生良好情绪的特征,使他们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形成愉快、开朗的心境,积极地对待生活和社会;利用学生意志特征,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和社会公德,更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利用学生理智个性,发挥他们在智能方面的长处,使他们在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到发扬,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多用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活动化教学指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去进行体验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如在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时,课中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一是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增強趣味性,摸一摸,闻一闻,亲身感受一番。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中草药名称及其作用。二是试一试,当一回小小中医师,体验中医的疗法。三是抢答,有老师出题,学生抢答,看谁知识丰富。通过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豪情感,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在情境化的课堂中,学生感受自然深刻。
4、激励评价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好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多表扬,少批评,对于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肯定、评价,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向更高境界攀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经常受到鼓励表扬的学生,进步都比较快,反之则影响进步,会产生对立情绪。教师与学生间增加无形障碍,当然会阻其进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鼓励性、鉴赏式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
1、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主动积极性,培养有利的学习情绪。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倡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他们自己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参与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标的实现,更是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是学习参与教学经验即产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研究理论,而另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强调了,对于学生的学习,绝对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思想品德课的“动手动脑”尤为重要,根据理论提出小学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参与,比如“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等,他们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学会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允许下,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参与、主持、评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起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捕捉生活,培养理性认知能力。
目前,教材的设计也是比较生活化,就比如学习《火热的季节》中“互相提个醒”这一活动主题时,不是直接跟孩子们说炎热夏天是怎么样,我们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只能是硬性强加给学生,老师应当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夏天来临,我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联系生活环境去思考。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再发展下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夏天容易遇到哪些不安全问题,怎样解决好?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应当突出引导师的作用,让其从自身实际生活出发,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去看待生活遇到的种种问题。总之,从这个课例出发,教师应当为学生服务,树立一个尊重学生的理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面对生活各种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其冲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最基本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生活,引领、鼓励、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提出来探讨的问题、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情景,使学习情景生活化、实际化。说到底,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将知识和技能,引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环境中来,让学生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品德。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逐渐认知、成长,并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课前自觉深刻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内容、方式,并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上转变到社会实践中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出全能发展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一、有效开展小学品德教育的四大前提因素
1、教学内容要贴进学生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课堂体现实效性。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2、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利用他们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同学,形成公正、正义、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和良好的价值观;利用学生良好情绪的特征,使他们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形成愉快、开朗的心境,积极地对待生活和社会;利用学生意志特征,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和社会公德,更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利用学生理智个性,发挥他们在智能方面的长处,使他们在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到发扬,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多用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活动化教学指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去进行体验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如在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时,课中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一是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增強趣味性,摸一摸,闻一闻,亲身感受一番。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中草药名称及其作用。二是试一试,当一回小小中医师,体验中医的疗法。三是抢答,有老师出题,学生抢答,看谁知识丰富。通过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豪情感,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在情境化的课堂中,学生感受自然深刻。
4、激励评价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好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多表扬,少批评,对于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肯定、评价,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向更高境界攀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经常受到鼓励表扬的学生,进步都比较快,反之则影响进步,会产生对立情绪。教师与学生间增加无形障碍,当然会阻其进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鼓励性、鉴赏式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
1、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主动积极性,培养有利的学习情绪。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倡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他们自己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参与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标的实现,更是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是学习参与教学经验即产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研究理论,而另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强调了,对于学生的学习,绝对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思想品德课的“动手动脑”尤为重要,根据理论提出小学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参与,比如“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等,他们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学会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允许下,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参与、主持、评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起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捕捉生活,培养理性认知能力。
目前,教材的设计也是比较生活化,就比如学习《火热的季节》中“互相提个醒”这一活动主题时,不是直接跟孩子们说炎热夏天是怎么样,我们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只能是硬性强加给学生,老师应当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夏天来临,我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联系生活环境去思考。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再发展下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夏天容易遇到哪些不安全问题,怎样解决好?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应当突出引导师的作用,让其从自身实际生活出发,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去看待生活遇到的种种问题。总之,从这个课例出发,教师应当为学生服务,树立一个尊重学生的理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面对生活各种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其冲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最基本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生活,引领、鼓励、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提出来探讨的问题、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情景,使学习情景生活化、实际化。说到底,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将知识和技能,引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环境中来,让学生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品德。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逐渐认知、成长,并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课前自觉深刻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内容、方式,并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上转变到社会实践中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出全能发展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