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以这样一种悄无声息的姿态慢慢逼近,让我们这些备考生有些许的不适应。当我看到台历上那个被妈妈用红笔圈起并加了一个三角号的日期时,才发觉中考离我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或许是因为电视上的新闻都被汶川地震的最新消息所占据着,人们把所有注意力都转向了四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原本应该埋头于题海的初四生可以在课间一边抄着老师公布的2007年某省的中考题典,一边讨论着是否要去团购“I LOVE CHINA”的文化衫。
被关注得少一点儿,就能少一些压力。这应该是今年考生的庆幸之处。
但随着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我还是慢慢地觉察到了些许不同。餐桌上每两天就会出现一条清蒸鲈鱼,每晚睡觉前都会有各种健脑胶囊摆在桌子上,每天的袜子也不再用自己洗了。
考生特有的优厚待遇,我却无法坦然接受。
阿逸问我周六晚上去不去广场为地震罹难者祈福,而我的脑海中条件反射出的第一个词语是“中考”。我摇了摇头,告诉他我想在家复习。他叹了口气,埋头去整理第二次模考的错题。我也低下头继续补我的作业,本子上红的、黑的字迹密密麻麻。这日子似乎是很苦闷,我望向窗外,芙蓉树蓊蓊郁郁的树冠已亭亭如华盖,风一吹,齐刷刷地甩出哗啦啦的弧线。
后来我还是去了,母亲没有阻拦我,让我舒了口气。我随手拿了几根白色的蜡烛来到广场。人已经很多了,有大人有孩子。一群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和身着文化衫的青年从我身旁走过,我有些焦急地望着过往的人群,但没有找到阿逸。广场的中央已摆出了“5.12”的字样,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平静地看着,很安静。看着摇曳的烛光在人们的眼睛里哀伤地闪动着,我似乎也被这烛光所感染着,觉得喉咙间有些堵塞。后来我按捺不住压抑的心情跑回了家。
坐在书桌前望着墙上的日历发呆。轻轻地拿起铅笔,圈起了那个数字。然后又一遍又一遍地审视着它,每看一遍,都会觉得心里又多了几分重量。然后,开始安心地写作业。
周一升旗后回到教室,安老师先是安静地看着我们,然后对我们说:“你们也知道,中考快到了,已经奋斗了4年,我希望你们都能考个好学校。你们是我惟一一批从初一带到初四的学生,可能你们觉得我太严厉,太古板,太口罗 嗦。但你们考上高中后再想想,我以前对你们谁说过的话有没有错。即使后面的几个孩子,我也没有放弃过,过去四年你们对我的话听也罢,不听也罢,只是在这最后的十几天里,我希望你们都能拼出去,不为别人,只为你们自己。”安老师说完,班里出奇地安静,安老师转身离开了教室,大家开始继续英语早读。我回头,看见那个上下课都在睡觉的男生也翻开了英语课本。默默地回过头来,我继续安静地看我的单词表。
我已经不再和阿逸一起上学放学了。我一个人慢慢地收拾着书和本子,然后背着沉重的书包,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过操场。我听见篮球鞋与球场地面摩擦而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和篮球与地面撞击出的有节奏的声响。我转过头去,望见阿逸一个人在球场上不停地运球、跳跃、投篮,我看见阿逸额头上的涔涔汗珠。他以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奔跑、转身、跳跃,然后落地。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最后他慢慢地停了下来,弯着腰低着头,背对着我,用双手撑着膝盖。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见他背部剧烈地起伏。我转过身推着我的自行车离开。身后又传来篮球在地面弹跳的声音。
回家复习的前一天,安老师把准考证发了下来,念了考场安排,又嘱咐了许多注意事项。我看着准考证上那与我有若干相似之处的照片啼笑皆非——这就是我吗?我想看看阿逸的照片,回过头,却发现他正趴在桌子上睡觉,课本上邓肯的贴纸格外显眼。
放假的几天里,我把彭坦的歌翻来覆去听了许多遍。耳机塞得耳朵生疼,我依然固执地听着,轻声地附和着,摇头晃脑,我看见电脑桌旁的书包,“NIKE”的字样醒目地印在上面,却感觉它像我一样疲惫。这个陪我走过了整个初四的书包会不会在中考的最后一门科目考完后带子“啪嗒”一下断掉,然后颓废地倚在了地上,再也无法站起,像烈士一般。我不再去想,耳机里是彭坦的《少年故事》——所有的故事/从夏天开始/弹起梦中人/写在烟灰缸/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忧伤/都飞出窗外/随着风飘荡/是谁的青春期/如此的漫长/或许有委屈/或许还迷茫/这喧闹的歌声/唱不尽过往/直到喉咙沙哑/直到精疲力尽/梦一样的画面/一样的情景/怎么都说不清/吹散/弥漫在空气/这是我们的电影/啦 啦啦啦啦……阿逸,中考完,我一定陪你去打篮球,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或许是因为电视上的新闻都被汶川地震的最新消息所占据着,人们把所有注意力都转向了四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原本应该埋头于题海的初四生可以在课间一边抄着老师公布的2007年某省的中考题典,一边讨论着是否要去团购“I LOVE CHINA”的文化衫。
被关注得少一点儿,就能少一些压力。这应该是今年考生的庆幸之处。
但随着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我还是慢慢地觉察到了些许不同。餐桌上每两天就会出现一条清蒸鲈鱼,每晚睡觉前都会有各种健脑胶囊摆在桌子上,每天的袜子也不再用自己洗了。
考生特有的优厚待遇,我却无法坦然接受。
阿逸问我周六晚上去不去广场为地震罹难者祈福,而我的脑海中条件反射出的第一个词语是“中考”。我摇了摇头,告诉他我想在家复习。他叹了口气,埋头去整理第二次模考的错题。我也低下头继续补我的作业,本子上红的、黑的字迹密密麻麻。这日子似乎是很苦闷,我望向窗外,芙蓉树蓊蓊郁郁的树冠已亭亭如华盖,风一吹,齐刷刷地甩出哗啦啦的弧线。
后来我还是去了,母亲没有阻拦我,让我舒了口气。我随手拿了几根白色的蜡烛来到广场。人已经很多了,有大人有孩子。一群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和身着文化衫的青年从我身旁走过,我有些焦急地望着过往的人群,但没有找到阿逸。广场的中央已摆出了“5.12”的字样,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平静地看着,很安静。看着摇曳的烛光在人们的眼睛里哀伤地闪动着,我似乎也被这烛光所感染着,觉得喉咙间有些堵塞。后来我按捺不住压抑的心情跑回了家。
坐在书桌前望着墙上的日历发呆。轻轻地拿起铅笔,圈起了那个数字。然后又一遍又一遍地审视着它,每看一遍,都会觉得心里又多了几分重量。然后,开始安心地写作业。
周一升旗后回到教室,安老师先是安静地看着我们,然后对我们说:“你们也知道,中考快到了,已经奋斗了4年,我希望你们都能考个好学校。你们是我惟一一批从初一带到初四的学生,可能你们觉得我太严厉,太古板,太口罗 嗦。但你们考上高中后再想想,我以前对你们谁说过的话有没有错。即使后面的几个孩子,我也没有放弃过,过去四年你们对我的话听也罢,不听也罢,只是在这最后的十几天里,我希望你们都能拼出去,不为别人,只为你们自己。”安老师说完,班里出奇地安静,安老师转身离开了教室,大家开始继续英语早读。我回头,看见那个上下课都在睡觉的男生也翻开了英语课本。默默地回过头来,我继续安静地看我的单词表。
我已经不再和阿逸一起上学放学了。我一个人慢慢地收拾着书和本子,然后背着沉重的书包,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过操场。我听见篮球鞋与球场地面摩擦而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和篮球与地面撞击出的有节奏的声响。我转过头去,望见阿逸一个人在球场上不停地运球、跳跃、投篮,我看见阿逸额头上的涔涔汗珠。他以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奔跑、转身、跳跃,然后落地。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最后他慢慢地停了下来,弯着腰低着头,背对着我,用双手撑着膝盖。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见他背部剧烈地起伏。我转过身推着我的自行车离开。身后又传来篮球在地面弹跳的声音。
回家复习的前一天,安老师把准考证发了下来,念了考场安排,又嘱咐了许多注意事项。我看着准考证上那与我有若干相似之处的照片啼笑皆非——这就是我吗?我想看看阿逸的照片,回过头,却发现他正趴在桌子上睡觉,课本上邓肯的贴纸格外显眼。
放假的几天里,我把彭坦的歌翻来覆去听了许多遍。耳机塞得耳朵生疼,我依然固执地听着,轻声地附和着,摇头晃脑,我看见电脑桌旁的书包,“NIKE”的字样醒目地印在上面,却感觉它像我一样疲惫。这个陪我走过了整个初四的书包会不会在中考的最后一门科目考完后带子“啪嗒”一下断掉,然后颓废地倚在了地上,再也无法站起,像烈士一般。我不再去想,耳机里是彭坦的《少年故事》——所有的故事/从夏天开始/弹起梦中人/写在烟灰缸/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忧伤/都飞出窗外/随着风飘荡/是谁的青春期/如此的漫长/或许有委屈/或许还迷茫/这喧闹的歌声/唱不尽过往/直到喉咙沙哑/直到精疲力尽/梦一样的画面/一样的情景/怎么都说不清/吹散/弥漫在空气/这是我们的电影/啦 啦啦啦啦……阿逸,中考完,我一定陪你去打篮球,我在心里默默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