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职业素养是高职毕业生综合素养的核心部分,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涵盖职业素养内容,职业素养内容也能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走进学生内心,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要求必须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这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职业素养;建设
一、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的关系分析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内容涉及个体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职业观等,也涉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这些内容也都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在内容体系上二者是相通的。
职业素养教育是基于职业基本素质和正确职业观的培养为目标的,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科学的职业规划、合格的职业道德水准以及坚定的职业理想。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必须牢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三观”培育基础之上。
品德意识是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坚定其职业理想,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成熟模式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使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基于高职思政课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因素分析
目前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录取要求而选择高职教育的,比起本科在校学生,高职学生整体上呈现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习惯不好等情况,另外,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自于中职学校,还有一部分通过高职单招(有些地方称为分类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客观情况决定了上述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学校层面因素分析
当前,全国高职院校都通过不同形式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第一,只注意单一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体系和模式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忽略了两种课程的关系。第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响,从思想上没有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忽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第三,由于部分高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职业素养提升环节的经费预算,包括職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建设,即使教师重视,依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结果。
(三)师资层面因素分析
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一名优秀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师资,承担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就业管理部门或者由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他们由于自身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即使掌握了系统的基础理论,但是无法做到理论和现实的有机融合,不能有效把握最新的就业形势以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准职业人”的新特点。
三、基于高职思政课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和职业素养教育师资的融合
师资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根本没有专职职业素养教育师资,示范或者骨干高职院校情况还比较乐观,但其它一般院校就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此情况下,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相关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就业指导课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中宣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比如在坚持传统“灌输”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激励、感悟、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发具有职业文化氛围的第二课堂,重视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外活动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自觉进行“三观”的思考,同时自觉提升现代职业素养。
(三)积极推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当前,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高职学生基本上出生在上世纪末和新世纪初,信息化使他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网络,这既为他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条件,但也对学习产生着不良的影响,沉溺网络游戏、参与网络贷款等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思想政治课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挖掘新的教育平台和载体,比如通过网络,可以举行网络模拟招聘,通过网络虚拟空间进行职场体验等等。
参考文献
[1]党安静、王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
[3]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
作者简介:
沈静(1987.12—)女,民族:汉,重庆市永川区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来源:
本文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科研项目《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路径构建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9B10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职业素养;建设
一、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的关系分析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内容涉及个体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职业观等,也涉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这些内容也都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在内容体系上二者是相通的。
职业素养教育是基于职业基本素质和正确职业观的培养为目标的,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科学的职业规划、合格的职业道德水准以及坚定的职业理想。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必须牢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三观”培育基础之上。
品德意识是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坚定其职业理想,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成熟模式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使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基于高职思政课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因素分析
目前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录取要求而选择高职教育的,比起本科在校学生,高职学生整体上呈现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习惯不好等情况,另外,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自于中职学校,还有一部分通过高职单招(有些地方称为分类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客观情况决定了上述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学校层面因素分析
当前,全国高职院校都通过不同形式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第一,只注意单一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体系和模式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忽略了两种课程的关系。第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响,从思想上没有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忽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第三,由于部分高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职业素养提升环节的经费预算,包括職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建设,即使教师重视,依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结果。
(三)师资层面因素分析
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一名优秀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师资,承担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就业管理部门或者由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他们由于自身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即使掌握了系统的基础理论,但是无法做到理论和现实的有机融合,不能有效把握最新的就业形势以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准职业人”的新特点。
三、基于高职思政课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和职业素养教育师资的融合
师资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根本没有专职职业素养教育师资,示范或者骨干高职院校情况还比较乐观,但其它一般院校就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此情况下,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相关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就业指导课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中宣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比如在坚持传统“灌输”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激励、感悟、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发具有职业文化氛围的第二课堂,重视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外活动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自觉进行“三观”的思考,同时自觉提升现代职业素养。
(三)积极推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当前,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高职学生基本上出生在上世纪末和新世纪初,信息化使他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网络,这既为他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条件,但也对学习产生着不良的影响,沉溺网络游戏、参与网络贷款等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思想政治课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挖掘新的教育平台和载体,比如通过网络,可以举行网络模拟招聘,通过网络虚拟空间进行职场体验等等。
参考文献
[1]党安静、王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
[3]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
作者简介:
沈静(1987.12—)女,民族:汉,重庆市永川区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来源:
本文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科研项目《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路径构建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9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