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共赢成长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初衔接工程”是密云区教委提出的“六大工程”之一。为了整合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资源,在区教委领导下,学校从细处入手,抓住关键,落实课堂教学,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实际获得感,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5月,学校在充分调研、干群研讨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古北口小学小初衔接方案”。
  1.小初共同教研,促进衔接开展
  为了让学生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初衔接,我们与古北口中学多次开展系列交流活动。
  开展校本培训:邀请中学副校长为小学、幼儿园所有任课教师做校本培训,让教师们意识到在小学阶段抓好全科教学,落实学科素养应是常态。观摩学科课堂:深入开展、扎实推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思辨”的课堂文化,为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作好铺垫。小学和中学教师互听现场课,深入了解两个学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不同,共商共议进行探索。提前学法指导:聘请中学主任在毕业典礼上为六年级学生进行衔接课程讲座,使学生们了解中小学课堂文化的差异,清晰知曉应必备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方法。
  2.校内分科实践,深化衔接课程
  为了继续做深做实“方法链接,学生发展”的小初衔接课程,我们在校内分学科进行落实。
  利用活动,提升教师素养。多个学科教师参与密云区学科教师综合素养测试活动,为提升师资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储备。以“问题引领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为课题,在3-6年级多个学科开展生问课堂的研究。学生们问题意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思辨的学习文化初步形成。多措并施,转变学生观念。强化师生思政意识,要求全体教师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上好思政课的责任。坚持对六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心理教师为六年级毕业生上“异性交往有方法”“我与爸妈换角色”等系列心理课程,帮他们以健康的心态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随着欧美教育理论的传入,中国的音乐教育家们开始了音乐学习法的探索性研究,他们在总结自身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将音乐学习法归纳为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欣赏、乐学、读谱知识等不同内容的学习方法,认为音乐学习就是音乐技能学习,且占大多数。总体看,这一时期音乐学习法的探索带有一定感性特征,是音乐教育家们在其学习音乐或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没有上升到学习理论的高度。而且这些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音乐学习法研究成果还发挥着普及音乐知识和提高学生音乐自学能力的功能。但是,相对于学生服从于教材、教师
张秀山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代音乐教育家”,他在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音乐刊物之一的《新乐潮》上发表了16文章,介绍了一些西方音乐成果,并在音乐美学、小提琴演奏、合唱、室内乐、西方歌剧史等方面体现了他的音乐学术思想。其中不少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基于2019年毕节市科研院所科技活动调查数据,对毕节市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显示,毕节市科研院所存在创新能力分布不均衡、科研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
2020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思政课的实施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性学科课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这些要求既明确了思政课实施的具体原则,又切中了当前思政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害。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德育处于首要地位,重视德育是新中国教育的一贯传统。中小学
期刊
现象图析学是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系马飞龙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探讨教育学科中有关教与学的效果与质量等诸多问题,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
2012年,密云区教委开始实施包括“阅读表达提升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天天在阅读,月月有活动,校校有精品,年年有展示”的阅读表达活动体系,学生们向着“能读会演,能写会画,能讲善思,能言善辩”迈进。  学校在“阅读即教育”理念下,秉承“处处是读书之地,天天是读书之时,人人是读书之人”的阅读育人宗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阅读表达提升工程,实现以阅读促表达,以表达促理解,阅读与表达并进
期刊
目前,密云区共有小学40所、中学23所,在校生38719人.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4726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104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41人.共有在职教职工6199人,其中,专任教师498
期刊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意识薄弱,个别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学校在原有德育体系的基础上,从理念到方法、措施等层面均进行了升级。学校秉承“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使命,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把学生在校的三年生活划分成三个阶段:一年级“有模有样”,二年级“有思有则”,三年级“有勇有志”,即
期刊
2014年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对阅读及传统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密云区教委推出的“阅读表达提升工程”,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启动阅读工程,开发校本课程  在严格落实课程计划的同时,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规划。每周5课时的语文課,其中1课时定为阅读课。在学校和谐发展课程体系引领下,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品经典 悦成长——名著阅读赏析”和“‘静心听,大声说’——英语听说指导”
期刊
冯建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材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出版《当代主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的人学视野》《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