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建筑业逐渐深入地与世界接轨。由此质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成本、进度与安全构成了影响项目的四大因素,他们之间的有机协调、统一直接影响一个项目的成败,而质量是四个因素中的重中之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进度与安全,质量才是一个项目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目标,而质量目标的确定和实施过程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施工方的质量责任和职能的实施来达到。面对实施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我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施工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性管理文件、质量记录的,并通过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与资源的配置、质量活动的责任分工与权限界定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而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质量控制包括技术和管理,组织或人员具备相关的作业技术能力,只是产生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作业技术活动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才能使作业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2、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质量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PDCA循环就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克服、解决和改进,不断增强质量能力,提高质量水平。四个职能相互联系,循环上升,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要从思想上重视,提高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建立全方位质量管理思想、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思想。对质量做到全方位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只有这样,质量管理才不会有死角,才不会有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的情况。
3、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动态控制的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斜偏控制。事前质量预控就是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策划、管理体系、岗位设置,把各项质量职能活动,包括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建立在有充分能力、条件保证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事中质量控制也是作业活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事后质量控制也叫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产品不流入后道工序、不流入市场。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这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二、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1、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的形成过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决策过程和施工过程。即质量从目标决策、目标细化到目标实现的系统过程。包括质量要求的识别过程、质量目标的定义过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过程。首先要识别业主的质量需求,在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质量目标和实现质量目标。这是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体现。我们必须遵守这样的客观规律,流程可以优化,但不能改变流程所反映的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
2、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承担工程的实体组织。我国实行的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就是对施工中的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控制。
(2)技术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作用。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形成,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3)管理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而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系统是否健全、实施任务的组织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对质量目标的控制和实现产生重要的影響。
(4)环境因素: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是指项目所在地点的水平、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对这些环境的认识和把握,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
(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及其执法力度,工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建筑市场的发育和规范程度;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及行业管理成熟度,建设咨询客服业的发展及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的状况等。
总之,要正确对待以上五种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人、技术、管理和环境因素是可控因素,而社会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做到趋利去弊。
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
1、劳动主体的控制: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特别是对项目领导者、策划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训练,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质考核,对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制度。
2、劳动对象的控制: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质量控制。
3、施工工艺的控制: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案,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4、施工设备的控制:对施工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5、施工环境的控制:对地质水文影响因素的控制,分析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天气方面的不利条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对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加以控制。
四、施工过程的作业质量控制
1、施工作业技术的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施工作业活动的实施:首先对作业条件进行确认,包括对施工程序和作业工艺顺序的检查,严格按作业计划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展开工序作业活动。
3、施工作业质量的检查:施工作业的质量检验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
4、施工作业质量的有效制度:坚持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每月质量讲评制度、样板制度和挂牌制度。
五、掌握分层法和因果分析图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分层法: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调整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分门别类的进行,准确有效地问题划分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2、因果分析图法: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确定的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我们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质量管理的就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指导思想,运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把我们建筑业的质量管理提高到一定的层次。而中国已加入了WTO,国外的建筑业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和挑战,只有走上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地壮大和发展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去丰富我们的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的成本、时间、质量和安全是制约项目成败的四大因素,而质量是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项目质量决定项目的成败,并决定企业的未来。加强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施工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性管理文件、质量记录的,并通过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与资源的配置、质量活动的责任分工与权限界定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而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质量控制包括技术和管理,组织或人员具备相关的作业技术能力,只是产生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作业技术活动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才能使作业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2、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质量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PDCA循环就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克服、解决和改进,不断增强质量能力,提高质量水平。四个职能相互联系,循环上升,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要从思想上重视,提高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建立全方位质量管理思想、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思想。对质量做到全方位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只有这样,质量管理才不会有死角,才不会有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的情况。
3、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动态控制的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斜偏控制。事前质量预控就是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策划、管理体系、岗位设置,把各项质量职能活动,包括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建立在有充分能力、条件保证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事中质量控制也是作业活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事后质量控制也叫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产品不流入后道工序、不流入市场。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这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二、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1、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的形成过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决策过程和施工过程。即质量从目标决策、目标细化到目标实现的系统过程。包括质量要求的识别过程、质量目标的定义过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过程。首先要识别业主的质量需求,在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质量目标和实现质量目标。这是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体现。我们必须遵守这样的客观规律,流程可以优化,但不能改变流程所反映的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
2、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承担工程的实体组织。我国实行的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就是对施工中的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控制。
(2)技术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作用。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形成,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3)管理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而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系统是否健全、实施任务的组织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对质量目标的控制和实现产生重要的影響。
(4)环境因素: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是指项目所在地点的水平、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对这些环境的认识和把握,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
(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及其执法力度,工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建筑市场的发育和规范程度;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及行业管理成熟度,建设咨询客服业的发展及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的状况等。
总之,要正确对待以上五种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人、技术、管理和环境因素是可控因素,而社会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做到趋利去弊。
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
1、劳动主体的控制: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特别是对项目领导者、策划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训练,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质考核,对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制度。
2、劳动对象的控制: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质量控制。
3、施工工艺的控制: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案,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4、施工设备的控制:对施工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5、施工环境的控制:对地质水文影响因素的控制,分析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天气方面的不利条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对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加以控制。
四、施工过程的作业质量控制
1、施工作业技术的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施工作业活动的实施:首先对作业条件进行确认,包括对施工程序和作业工艺顺序的检查,严格按作业计划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展开工序作业活动。
3、施工作业质量的检查:施工作业的质量检验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
4、施工作业质量的有效制度:坚持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每月质量讲评制度、样板制度和挂牌制度。
五、掌握分层法和因果分析图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分层法: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调整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分门别类的进行,准确有效地问题划分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2、因果分析图法: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确定的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我们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质量管理的就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指导思想,运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把我们建筑业的质量管理提高到一定的层次。而中国已加入了WTO,国外的建筑业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和挑战,只有走上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地壮大和发展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去丰富我们的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的成本、时间、质量和安全是制约项目成败的四大因素,而质量是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项目质量决定项目的成败,并决定企业的未来。加强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