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盐县位于杭州湾北岸,沿途有50多千米海岸线。筑塘工人在长期筑堤抗潮防洪劳动中产生了反映当地民俗风格、语言特色所特有的劳动者集体创做出来的具有旋律多变、风格粗犷、气势壮阔的劳动者之歌——塘工号子。本文主要分析塘工号子的艺术特征,解析塘工号子的文化基因,旨在推动今后更好的传承好、利用好这一文化瑰宝。
【关键词】塘工号子;特征;文化基因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16-03
【本文著录格式】浦云峰.海盐塘工号子的文化基因解码[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16-118.
在千百年的海塘加固维修过程中,成千上万的筑塘民工与海水拼博,捍卫自己家园,在长期的劳动中产生了反映筑塘工人齐心协力修筑海塘,反映当地民俗风格、语言特色所特有劳动者集体创做出来的具有旋律多变,风格粗犷,气势壮阔的劳动者号子——塘工号子。
作为劳动者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海盐塘工号子,除了粗犷、豪放,节奏明快,随意性强等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同时也蕴含着塘工号子极高的艺术品味和淳郁的江南朴实民风,2008年5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盐塘工号子是海盐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一、海盐塘工号子的基本内容
海盐塘工号子历史悠久,承载着海盐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信息,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象征着海盐百姓吃苦耐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塘工号子起源于修筑海塘的劳动实践中,海盐地处钱塘江口北岸,钱塘江口的海塘在秦汉时已出现,在《唐书·地理志》等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海盐塘工号子劳作的场景。塘工号子集中体现了海盐人民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的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多采用方言口语演唱,号词即兴编唱,唱和呼应,旋律多变,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研究对象,是我国音乐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种类。传统社会中,塘工号子由当地塘工集体创造和传承,用于协调动作、鼓劲解乏。现今,经老塘工与文艺工作者的共同探索,相关文艺作品和教材相继产生,塘工号子则以舞台化的新形式重新活跃于省内外,影响逐渐扩大。
现保留完整的塘工号子主要涉及塘工们修筑海塘堤坝的工程中,搬石、抬石、打桩三个大类8个分类的工作,号子的旋律丰富多彩,节拍节奏变化繁多,速度随着劳作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曾收入20世纪70年代在海盐采集的塘工号子,分别是撬石、翻石、打夯、龙门桩、飞硪、长杠、短杠、串步,共八类。这些号子用来配合不同形式的劳动,届时一呼众应,气势豪迈,振奋人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二、海盐塘工号子的艺术特征
海盐塘工号子相比较于其他各地民间劳动号子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音乐节奏劳动性突出,演唱时一领众和,互相协调等特征。但是海盐塘工号子由于语言习惯和劳动方式的不同,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海盐县地处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又紧靠吴语的方言色彩区,所以和江浙沪一带的民歌小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歌小调中的音调、旋律、节奏有些也自然渗透到塘工号子中来。
(一)歌词特征
海盐塘工号子歌词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没有废话,看到问题说问题,看到事物说事物,见人说人,见物唱物,即兴编词,所以这就要求号子领唱者不仅要见识广博,知识丰富,还需要头脑灵活,能随机应变,带领大家随着号子歌词的意境、情绪进行劳作。
海盐塘工号子里衬词用的较多,主要有:(1)短衬词:唉嗨、来嗨、来哉、嗨啦、啊啦唷、啊啦格煞、唷嗬、喔嗬、唷啦、喔来是格等;(2)长衬词是由几个短衬词套在一起使用,这是塘工号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很多号子没有实词意义,但由于多个不同的短衬词连在一起喊唱,形成的旋律比较优美。
衬词在塘工号子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号子起头都用衬词,即“哎嗨”或“啊啦唷”“喔起来”,结尾的时候也用衬词,即“哟嗬”“吭唷”“嗨唷”“哎嗨唷”等交替使用。其次,衬词在号子里可以给领唱缓冲,因为衬词是随机应变的,有时领唱者也有一时语塞的情况,这时候领唱者通常就用衬词来代替。再次,衬词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当领唱者把一个事物或事件说完了需要说另一个事物或事件的时候,通常也要用衬词来过渡,不然就显得很唐突。
海盐塘工号子实词部分的歌词虽然是即兴的,但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石工在劳作过程中遇到需要姿态调整的时候(如上坡、下坡、上跳板、转弯、起立、放下等),领唱者的号子就会提醒,以引起大家注意。
(二)表演特征
海盐塘工号子的表现形式基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这也是中国众多号子的特色,但海盐塘工号子不同的地方是领唱基本和伴唱不重叠,都是很单纯的一唱一和的方式,而且伴唱者也很少唱领唱者的歌词,基本都是唱固定不变的衬词。
(三)音乐特征
1.结构规整、对称,少数也有不同
海盐塘工号子的段落结构绝大部分是很规整的,基本是一段体,大都由上下四句构成,三句和不规则的相对较少,分节歌多段反复,但是句式较为复杂,为二二上下兩句,也有二二上下两句加一个结尾,也有引子 领句 下句较自由的形式,还有完全不对称的句式结构。《撬石号子》属于二二上下四句,图式1(2 2)2(2 2)3(2 2)4(2 2),领唱和伴唱各占两个小节,交替进行一唱一和,两个小节基本为三秒左右,符合人体学一呼一吸的呼吸节奏规律。《短杠号子》有其特殊的地方,一般的号子领一句和一句,而《短杠号子》却人数众多(8—16人),很难用一领一和来统一众人的步履及节奏,所以领者和和者都是踩在一个节拍中,有的强拍,有的弱拍,有时领者有好几个,以营造出此起彼伏的号子场面。 2.调式调性丰富多彩
海盐塘工号子现有8首,分别是:《撬石号子》(F羽转C羽)、《翻石号子》(A商)、《打夯号子》(A商)、《龙门桩号子》(G宫)、《飞硪号子》(E商)、《长杠号子》(B宫)、《短杠号子》(#C徵)、《串步号子》(bB宫)。
钱塘江口和杭州湾紧靠吴歌色彩地腹地,受江浙沪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影响很明显,像《撬石号子》《翻石号子》《龙门桩号子》,这些号子旋律中都带有江南风格,笔者长期工作在基层,经常接触当地的民间小调、海盐骚子音乐,以上几种号子很多旋法和海盐骚子音乐有相近、相似之处。
海盐塘工号子调式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劳动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分节歌式劳动号子的时值不长,时间有限,而这种特定的反复与劳动内容的长度有紧密的关系。塘工号子的呈示与终止与一般民歌小调有很大的区别,劳动内容一旦终止,号子随即终止,不受原有俗成的套路、号词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兴创作性。但这些号子随意终止的特点,会对号子的终止调式带来不稳定。由于这个特点造成了海盐塘工号子中调式调性比较灵活,有时一个号子的调式音会游离成另一个终止音。
海盐塘工号子的调式还有一个特点:多调性(或说模糊调性)。由于短杠号子的特殊情况,12—16人以上搬动一块巨石,号子的长度随劳作的距离而延伸,听起来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3.旋法简洁、独特,领和多用重复或移宫移调
海盐塘工号子的旋法大体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领唱旋律变化,和唱固定不变(《打夯号子》);第二种是领唱旋律固定,和唱变化(《飞硪号子》《长杠号子》);第三种是领唱和和唱都有变化(《短杠号子》);第四种是领唱和和唱旋律都是固定的(《龙门桩号子》《撬石号子》);第五种是号子具有和声和复调的特点,移宫在号子中也常有出现。
三、海盐塘工号子的文化基因
从传统音乐学的视角而言,作为伴随着民族传承发展的歌唱,海盐塘工号子的组织形式、演唱特点、表演特点以及艺术风格,反映出海盐悠久的民族文化,通过歌唱的艺术沉淀、创造性表达与不断创新,更加呈现其文化价值。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盐塘工号子已成为海盐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缩影之一,也是其民族发展进步的艺术性的表达。
(一)塘工号子是塘工生活环境的文化印记
相比其他民歌,塘工号子的表演特点鲜明。八个号子种类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其中拉索、搭扛、抬石、撬石等独特的动律特征,正是塘工修筑海塘的生活生产环境中的文化呈现。海盐县位于杭州湾北岸,历史上常常受到海潮、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历代以来当地人民不断筑海堤,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开始筑堤捍海潮,到五代吴越国时期,钱缪学采用“石囤木桩法”筑“竹笼石塘”,而后到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较大规模修筑海塘的工程以抗潮防洪。为抵抗海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海盐人民不断的想尽各种办法修筑海塘,提高海塘的稳固性。塘工号子在长期的修筑海塘的过程中孕育而生,其歌唱和动作受到筑塘环境的影响,揭示了鲜明的民族烙印、生产特征、生活特征,故其基本的歌唱方法、动作的律动特征等,也体现了筑塘的环境特点。事实上,塘工号子的具体演唱和其动作特点,大部分是塘工长期筑塘生活的经验逐步积累的结果。如短杠号子是由8人以上同抬一块巨石唱,一领众和。领唱人也可即兴编唱歌词,鼓舞士气,统一行动,“前面来个两索”打招呼耍停前的预乐。所以,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海盐塘工号子的大部分演唱与动作的特点,实际上是海盐人民以歌唱表演对其生活环境的艺术书写与记录。
(二)海盐塘工号子是塘工历史的歌唱印记
海盐海塘的修筑,号子在整个修筑海塘的劳作中贯穿其中。现保留完整的塘工号子主要涉及塘工们修筑海塘堤坝的工程中,在搬石、抬石、打桩三个大类8个劳动号子,这些号子的旋律丰富多彩,节拍节奏变化繁多,速度随着劳作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这些号子在不同的劳动场景配合不同的形式,届时一呼众应,气震山河,激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了统一步伐、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①龙门桩号子:需有20人及以上同时操作,一领众和,曲调舒展,歌唱性较强。龙门桩是指打比较长、粗的木桩,用粗木头在四周架起一座像门一样的木架,用多条绳索作为夯石的牵引索,一般有4—8人,力消耗大,节奏平稳,一领众和,歌唱性强。②长杠号子:由2人同抬一块石头(箩筐沙石)时唱,一领一和,气势磅礴,节奏强烈。2人同抬一块石头,用的扛子比较长,故称“长杠”。抬时2人紧靠中间,脚步有弹性,石头前后盪动,就不觉吃力,曲调悠扬起伏动听。③短杠号子:由8人以上同抬一块巨石唱,一领众和。8人,12人,乃至16人以上,同抬一块巨石,短杠上再缚短杠,民间称“纽”抬这种巨石时,劳动强度特别大,要求步伐高度统一,一领众和,气势磅礴,曲调节奏性强,自然形成简单复调效果,领唱人也可即兴编唱歌词,鼓舞士气,统一行动。④撬石号子:系一群修塘工人用木(铁)棍撬动大石块时唱,一唱众和,用力柔中有刚,曲调热烈而流畅。⑤翻石号子:用铁棍或手翻动中等大小的石块时演唱,一唱众和,比撬石号子稍轻松些。⑥打夯号子:夯实塘基或桩基周围松土土堤等,节奏比龙门桩号子稍快,跳跃轻松,一唱众和,自由重复。打夯时唱,夯比龙门桩小而轻,因而节奏比龙门桩稍快,跳跃轻松,一领众和,自由反复,也可即兴编入唱词。⑦飞硪号子:一是在夯实土堤时唱,节奏强烈速度较快,二是在水中打桩时唱,速度由慢渐快,均一唱众和。⑧串石号子:在抬石上坡转到平地时唱,节奏轻松欢快,速度越来越快,产生重调效果。
海盐塘工号子,实际上是海盐塘工通过歌唱语言配合动作,感性地记录了他们筑塘过程中经受的极端艰难,以及在这种艰难的斗争中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与文字记载相比,塘工号子以歌唱配合身体语言的形式进行记录,更加动人心,激励人心。从这个角度说,塘工号子也是一部记载海盐塘工历经苦难、顽强奋斗、善于拼搏的斗争秘史。
(三)海盐塘工号子是塘工集体组织的精神印记
海盐塘工号子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结构,首先是塘工社群力量的集体劳作表演,也是塘工集体组织的精神表达。如塘工队列的组成,都是双数人员构成并将队伍编成五至八排的小队,领唱者一般都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而且领唱者肯定是本队伍中享有威望的长者,或是他演唱和动作表现非常好,或是他在塘工的劳作中起领导作用。他们的精气神起到了引领团队的巨大作用。其次,从塘工的劳作形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众人共同劳作,需要集中所有集体的力量,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这时候领唱、和唱、帮唱的角色安排就非常的鲜明,并且要非常严格的遵照执行,这样才能确保安全顺利。这也是塘工合作协调、精神统一的清晰表现。再次,传统的塘工号子劳作的时候会有中间休息,他们会运用塘工号子中的某一个类型演唱,他们把节奏拉宽,速度减慢,使音乐优美和婉转,并用适合当时时节或是社会背景的歌词即兴填词,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塘工的劳作环境逐渐消失,劳动工序也逐渐被机械化替代,塘工号子被逐渐艺术化后搬上舞台表演。在此过程中,艺术家通过整理塘工号子的整个节目,将变奏的音乐也充实进去,使整个音乐更加丰富,更加完美。从这个角度分析,海鹽塘工号子本身正是海盐塘工通过歌唱的形式反映的精神层面的全面展示。
四、结语
海盐塘工号子是广泛流传于海盐地区的传统音乐,记载着海盐塘工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海盐塘工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民族信仰和文化素质,是海盐民间文化的综合载体和生活史书。今天,海盐塘工的劳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塘工号子也从劳作过程中的演唱逐步转向舞台表演,这一局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如何保存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对其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析,从而利用好这一民间瑰宝是所有文化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浦云峰(1978-),男,浙江海盐 ,浙江省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海盐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塘工号子;特征;文化基因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16-03
【本文著录格式】浦云峰.海盐塘工号子的文化基因解码[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16-118.
在千百年的海塘加固维修过程中,成千上万的筑塘民工与海水拼博,捍卫自己家园,在长期的劳动中产生了反映筑塘工人齐心协力修筑海塘,反映当地民俗风格、语言特色所特有劳动者集体创做出来的具有旋律多变,风格粗犷,气势壮阔的劳动者号子——塘工号子。
作为劳动者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海盐塘工号子,除了粗犷、豪放,节奏明快,随意性强等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同时也蕴含着塘工号子极高的艺术品味和淳郁的江南朴实民风,2008年5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盐塘工号子是海盐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一、海盐塘工号子的基本内容
海盐塘工号子历史悠久,承载着海盐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信息,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象征着海盐百姓吃苦耐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塘工号子起源于修筑海塘的劳动实践中,海盐地处钱塘江口北岸,钱塘江口的海塘在秦汉时已出现,在《唐书·地理志》等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海盐塘工号子劳作的场景。塘工号子集中体现了海盐人民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的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多采用方言口语演唱,号词即兴编唱,唱和呼应,旋律多变,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研究对象,是我国音乐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种类。传统社会中,塘工号子由当地塘工集体创造和传承,用于协调动作、鼓劲解乏。现今,经老塘工与文艺工作者的共同探索,相关文艺作品和教材相继产生,塘工号子则以舞台化的新形式重新活跃于省内外,影响逐渐扩大。
现保留完整的塘工号子主要涉及塘工们修筑海塘堤坝的工程中,搬石、抬石、打桩三个大类8个分类的工作,号子的旋律丰富多彩,节拍节奏变化繁多,速度随着劳作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曾收入20世纪70年代在海盐采集的塘工号子,分别是撬石、翻石、打夯、龙门桩、飞硪、长杠、短杠、串步,共八类。这些号子用来配合不同形式的劳动,届时一呼众应,气势豪迈,振奋人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二、海盐塘工号子的艺术特征
海盐塘工号子相比较于其他各地民间劳动号子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音乐节奏劳动性突出,演唱时一领众和,互相协调等特征。但是海盐塘工号子由于语言习惯和劳动方式的不同,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海盐县地处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又紧靠吴语的方言色彩区,所以和江浙沪一带的民歌小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歌小调中的音调、旋律、节奏有些也自然渗透到塘工号子中来。
(一)歌词特征
海盐塘工号子歌词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没有废话,看到问题说问题,看到事物说事物,见人说人,见物唱物,即兴编词,所以这就要求号子领唱者不仅要见识广博,知识丰富,还需要头脑灵活,能随机应变,带领大家随着号子歌词的意境、情绪进行劳作。
海盐塘工号子里衬词用的较多,主要有:(1)短衬词:唉嗨、来嗨、来哉、嗨啦、啊啦唷、啊啦格煞、唷嗬、喔嗬、唷啦、喔来是格等;(2)长衬词是由几个短衬词套在一起使用,这是塘工号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很多号子没有实词意义,但由于多个不同的短衬词连在一起喊唱,形成的旋律比较优美。
衬词在塘工号子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号子起头都用衬词,即“哎嗨”或“啊啦唷”“喔起来”,结尾的时候也用衬词,即“哟嗬”“吭唷”“嗨唷”“哎嗨唷”等交替使用。其次,衬词在号子里可以给领唱缓冲,因为衬词是随机应变的,有时领唱者也有一时语塞的情况,这时候领唱者通常就用衬词来代替。再次,衬词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当领唱者把一个事物或事件说完了需要说另一个事物或事件的时候,通常也要用衬词来过渡,不然就显得很唐突。
海盐塘工号子实词部分的歌词虽然是即兴的,但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石工在劳作过程中遇到需要姿态调整的时候(如上坡、下坡、上跳板、转弯、起立、放下等),领唱者的号子就会提醒,以引起大家注意。
(二)表演特征
海盐塘工号子的表现形式基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这也是中国众多号子的特色,但海盐塘工号子不同的地方是领唱基本和伴唱不重叠,都是很单纯的一唱一和的方式,而且伴唱者也很少唱领唱者的歌词,基本都是唱固定不变的衬词。
(三)音乐特征
1.结构规整、对称,少数也有不同
海盐塘工号子的段落结构绝大部分是很规整的,基本是一段体,大都由上下四句构成,三句和不规则的相对较少,分节歌多段反复,但是句式较为复杂,为二二上下兩句,也有二二上下两句加一个结尾,也有引子 领句 下句较自由的形式,还有完全不对称的句式结构。《撬石号子》属于二二上下四句,图式1(2 2)2(2 2)3(2 2)4(2 2),领唱和伴唱各占两个小节,交替进行一唱一和,两个小节基本为三秒左右,符合人体学一呼一吸的呼吸节奏规律。《短杠号子》有其特殊的地方,一般的号子领一句和一句,而《短杠号子》却人数众多(8—16人),很难用一领一和来统一众人的步履及节奏,所以领者和和者都是踩在一个节拍中,有的强拍,有的弱拍,有时领者有好几个,以营造出此起彼伏的号子场面。 2.调式调性丰富多彩
海盐塘工号子现有8首,分别是:《撬石号子》(F羽转C羽)、《翻石号子》(A商)、《打夯号子》(A商)、《龙门桩号子》(G宫)、《飞硪号子》(E商)、《长杠号子》(B宫)、《短杠号子》(#C徵)、《串步号子》(bB宫)。
钱塘江口和杭州湾紧靠吴歌色彩地腹地,受江浙沪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影响很明显,像《撬石号子》《翻石号子》《龙门桩号子》,这些号子旋律中都带有江南风格,笔者长期工作在基层,经常接触当地的民间小调、海盐骚子音乐,以上几种号子很多旋法和海盐骚子音乐有相近、相似之处。
海盐塘工号子调式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劳动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分节歌式劳动号子的时值不长,时间有限,而这种特定的反复与劳动内容的长度有紧密的关系。塘工号子的呈示与终止与一般民歌小调有很大的区别,劳动内容一旦终止,号子随即终止,不受原有俗成的套路、号词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兴创作性。但这些号子随意终止的特点,会对号子的终止调式带来不稳定。由于这个特点造成了海盐塘工号子中调式调性比较灵活,有时一个号子的调式音会游离成另一个终止音。
海盐塘工号子的调式还有一个特点:多调性(或说模糊调性)。由于短杠号子的特殊情况,12—16人以上搬动一块巨石,号子的长度随劳作的距离而延伸,听起来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3.旋法简洁、独特,领和多用重复或移宫移调
海盐塘工号子的旋法大体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领唱旋律变化,和唱固定不变(《打夯号子》);第二种是领唱旋律固定,和唱变化(《飞硪号子》《长杠号子》);第三种是领唱和和唱都有变化(《短杠号子》);第四种是领唱和和唱旋律都是固定的(《龙门桩号子》《撬石号子》);第五种是号子具有和声和复调的特点,移宫在号子中也常有出现。
三、海盐塘工号子的文化基因
从传统音乐学的视角而言,作为伴随着民族传承发展的歌唱,海盐塘工号子的组织形式、演唱特点、表演特点以及艺术风格,反映出海盐悠久的民族文化,通过歌唱的艺术沉淀、创造性表达与不断创新,更加呈现其文化价值。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盐塘工号子已成为海盐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缩影之一,也是其民族发展进步的艺术性的表达。
(一)塘工号子是塘工生活环境的文化印记
相比其他民歌,塘工号子的表演特点鲜明。八个号子种类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其中拉索、搭扛、抬石、撬石等独特的动律特征,正是塘工修筑海塘的生活生产环境中的文化呈现。海盐县位于杭州湾北岸,历史上常常受到海潮、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历代以来当地人民不断筑海堤,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开始筑堤捍海潮,到五代吴越国时期,钱缪学采用“石囤木桩法”筑“竹笼石塘”,而后到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较大规模修筑海塘的工程以抗潮防洪。为抵抗海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海盐人民不断的想尽各种办法修筑海塘,提高海塘的稳固性。塘工号子在长期的修筑海塘的过程中孕育而生,其歌唱和动作受到筑塘环境的影响,揭示了鲜明的民族烙印、生产特征、生活特征,故其基本的歌唱方法、动作的律动特征等,也体现了筑塘的环境特点。事实上,塘工号子的具体演唱和其动作特点,大部分是塘工长期筑塘生活的经验逐步积累的结果。如短杠号子是由8人以上同抬一块巨石唱,一领众和。领唱人也可即兴编唱歌词,鼓舞士气,统一行动,“前面来个两索”打招呼耍停前的预乐。所以,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海盐塘工号子的大部分演唱与动作的特点,实际上是海盐人民以歌唱表演对其生活环境的艺术书写与记录。
(二)海盐塘工号子是塘工历史的歌唱印记
海盐海塘的修筑,号子在整个修筑海塘的劳作中贯穿其中。现保留完整的塘工号子主要涉及塘工们修筑海塘堤坝的工程中,在搬石、抬石、打桩三个大类8个劳动号子,这些号子的旋律丰富多彩,节拍节奏变化繁多,速度随着劳作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这些号子在不同的劳动场景配合不同的形式,届时一呼众应,气震山河,激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了统一步伐、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①龙门桩号子:需有20人及以上同时操作,一领众和,曲调舒展,歌唱性较强。龙门桩是指打比较长、粗的木桩,用粗木头在四周架起一座像门一样的木架,用多条绳索作为夯石的牵引索,一般有4—8人,力消耗大,节奏平稳,一领众和,歌唱性强。②长杠号子:由2人同抬一块石头(箩筐沙石)时唱,一领一和,气势磅礴,节奏强烈。2人同抬一块石头,用的扛子比较长,故称“长杠”。抬时2人紧靠中间,脚步有弹性,石头前后盪动,就不觉吃力,曲调悠扬起伏动听。③短杠号子:由8人以上同抬一块巨石唱,一领众和。8人,12人,乃至16人以上,同抬一块巨石,短杠上再缚短杠,民间称“纽”抬这种巨石时,劳动强度特别大,要求步伐高度统一,一领众和,气势磅礴,曲调节奏性强,自然形成简单复调效果,领唱人也可即兴编唱歌词,鼓舞士气,统一行动。④撬石号子:系一群修塘工人用木(铁)棍撬动大石块时唱,一唱众和,用力柔中有刚,曲调热烈而流畅。⑤翻石号子:用铁棍或手翻动中等大小的石块时演唱,一唱众和,比撬石号子稍轻松些。⑥打夯号子:夯实塘基或桩基周围松土土堤等,节奏比龙门桩号子稍快,跳跃轻松,一唱众和,自由重复。打夯时唱,夯比龙门桩小而轻,因而节奏比龙门桩稍快,跳跃轻松,一领众和,自由反复,也可即兴编入唱词。⑦飞硪号子:一是在夯实土堤时唱,节奏强烈速度较快,二是在水中打桩时唱,速度由慢渐快,均一唱众和。⑧串石号子:在抬石上坡转到平地时唱,节奏轻松欢快,速度越来越快,产生重调效果。
海盐塘工号子,实际上是海盐塘工通过歌唱语言配合动作,感性地记录了他们筑塘过程中经受的极端艰难,以及在这种艰难的斗争中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与文字记载相比,塘工号子以歌唱配合身体语言的形式进行记录,更加动人心,激励人心。从这个角度说,塘工号子也是一部记载海盐塘工历经苦难、顽强奋斗、善于拼搏的斗争秘史。
(三)海盐塘工号子是塘工集体组织的精神印记
海盐塘工号子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结构,首先是塘工社群力量的集体劳作表演,也是塘工集体组织的精神表达。如塘工队列的组成,都是双数人员构成并将队伍编成五至八排的小队,领唱者一般都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而且领唱者肯定是本队伍中享有威望的长者,或是他演唱和动作表现非常好,或是他在塘工的劳作中起领导作用。他们的精气神起到了引领团队的巨大作用。其次,从塘工的劳作形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众人共同劳作,需要集中所有集体的力量,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这时候领唱、和唱、帮唱的角色安排就非常的鲜明,并且要非常严格的遵照执行,这样才能确保安全顺利。这也是塘工合作协调、精神统一的清晰表现。再次,传统的塘工号子劳作的时候会有中间休息,他们会运用塘工号子中的某一个类型演唱,他们把节奏拉宽,速度减慢,使音乐优美和婉转,并用适合当时时节或是社会背景的歌词即兴填词,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塘工的劳作环境逐渐消失,劳动工序也逐渐被机械化替代,塘工号子被逐渐艺术化后搬上舞台表演。在此过程中,艺术家通过整理塘工号子的整个节目,将变奏的音乐也充实进去,使整个音乐更加丰富,更加完美。从这个角度分析,海鹽塘工号子本身正是海盐塘工通过歌唱的形式反映的精神层面的全面展示。
四、结语
海盐塘工号子是广泛流传于海盐地区的传统音乐,记载着海盐塘工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海盐塘工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民族信仰和文化素质,是海盐民间文化的综合载体和生活史书。今天,海盐塘工的劳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塘工号子也从劳作过程中的演唱逐步转向舞台表演,这一局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如何保存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对其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析,从而利用好这一民间瑰宝是所有文化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浦云峰(1978-),男,浙江海盐 ,浙江省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海盐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