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内外颇具代表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实出发,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反思,从学生个人、学校两个方面出发,为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施提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教育;职业规划;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国内外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还要直面困难,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自己的内部条件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些根本不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这就给他们未来的就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也使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动力和热情。
职业规划,是指处于待就业状态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客观制约因素,为达到就业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与大学生个体的兴趣、个性、专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特别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一系列社会学习决策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并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涯辅导与就业教育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也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生涯设计辅导”这一课程。与我国的情况相比,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具有早期性、专业性、连续性、系统性、个性化等特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上,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相比起来,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处于起步的阶段。目前,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兴起晚,行业成熟度不高;业界对国际最新的职业规划实践缺乏了解;从业人员的工作开展思路、方法论亟待提高。我国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工作大多侧重于从政策、环境等因素入手,或者进行结果性的统计,或者进行预测性分析研究,或者建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研究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选择层面上和理论层面上,忽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考察,这也是当前大学生以及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识、不够重视的重要历史根源。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对于自己的自我认知不清楚。本次调查共109人,调查结果(图1.1和图1.2)显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非常了解的人数为16人,约占总数的15%,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表示了解的人数为28人,约占总数的25.7%,而表示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了解程度为一般的为56人,约占总数的51.4%,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认真考虑过的为9人,约占总人数的8.33%,对于自我的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容易出现盲目自信或者消极悲观的态度,不能对自己做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虽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但學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并没有很多了解。调查结果(图1.3)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本校老师提供指导,辅之以书籍、相关指导中心等,但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容易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不明,认识片面。
(3)自身重视不够。据了解,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只是把职业规划当做学校和老师给的任务草草了事,之后却不再修正。
(4)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一个相近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福利好”仍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调查结果如图1.4所示:表示愿意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为81人,约占总数的74.30%,表示愿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的为17人,约占总数的15.60%,表示没有考虑过的为11人,约占总数的10.10%,而在选择职业看中的因素中,个人发展机会、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和环境、工作单位的性质和规模均占较大比重。
根据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社会原因,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
其次,大学生自身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下,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学生在高中时期便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将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而是盲目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进入大学之后,容易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将学习统一于个人职业发展。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而没有主动去获取资源有限的生涯教育机会,而在进入就业阶段之前,没有考虑过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实习和锻炼,被动的被推入了就业大潮中。 此外,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不够,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以及自己的大学发展计划并不太了解,对于职业的选择也偏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对于职业的薪资等要求较高,理想与现实严重不符。
根据调查以及对于原因的分析,有以下方法和建议:
一、高校加强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的普及和教育,加强舆论宣传,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制,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重视起来, 要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人的全面、系统发展,引导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学生求职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实现全程化的生涯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正确估量自己的优势以及外部环境限制,辅助学生策划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达到和实现每个学生的人生目标。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支持力度,无论是从经费、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和构成上,都应加大扶持力度。并且要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高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教师聘用和考核制度,吸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背景的教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到就业指导部门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鼓励并支持现有从事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参加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并取得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引进受过专门培训、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做专职兼职教师或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与交流。借鉴美国等国家的专业经验,配备专业化的职业测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在借鉴国外先进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同时,建立科学、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系统和手段,以实现测评结果的准确、全面,从而能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三、大学生必须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想好适合自己的职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想好自己适合的职业,那么就会在进入职场后很难让人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或默默无闻,或因不合适自己感到吃力,如果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就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较好的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2、加强创业教育,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首先,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可以自我创造就业需求,弥补社会岗位需求的不足,不仅能解决自主创业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为其他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其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 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所以,大学生要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 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自信心,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能力。
3、调整自己就业心态
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一个相近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仍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了其他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既然不能改变现实,只能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选择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等方面不要过于要求高,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4、做好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坚持下去。
我们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做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在行动计划中,行动的方式要切实可行,安排具体的时间,既要避免行动目标太大而难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又要考虑自己的计划目标太小导致最后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坚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制定好行动计划后,要认真实施并且不断坚持下去,会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活是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小小缩影,在大学生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合理安排学业,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实现由学校向社会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谢腾云.美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经验与启示[A].科教文汇.2014(4)上
[2]陶树果.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A].前沿.2012(1)上
[3]董春华.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A].就业指导.2012第16期
[4]蔡运男.中美大学生高校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9(30)
[5]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A].教师教育研究.2009(9)
[6]郭天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第4期
[7]海泳.大学生職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A].科技创业.2008第8期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教育;职业规划;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国内外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还要直面困难,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自己的内部条件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些根本不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这就给他们未来的就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也使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动力和热情。
职业规划,是指处于待就业状态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客观制约因素,为达到就业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与大学生个体的兴趣、个性、专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特别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一系列社会学习决策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并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涯辅导与就业教育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也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生涯设计辅导”这一课程。与我国的情况相比,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具有早期性、专业性、连续性、系统性、个性化等特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上,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相比起来,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处于起步的阶段。目前,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兴起晚,行业成熟度不高;业界对国际最新的职业规划实践缺乏了解;从业人员的工作开展思路、方法论亟待提高。我国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工作大多侧重于从政策、环境等因素入手,或者进行结果性的统计,或者进行预测性分析研究,或者建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研究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选择层面上和理论层面上,忽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考察,这也是当前大学生以及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识、不够重视的重要历史根源。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对于自己的自我认知不清楚。本次调查共109人,调查结果(图1.1和图1.2)显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非常了解的人数为16人,约占总数的15%,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表示了解的人数为28人,约占总数的25.7%,而表示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了解程度为一般的为56人,约占总数的51.4%,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认真考虑过的为9人,约占总人数的8.33%,对于自我的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容易出现盲目自信或者消极悲观的态度,不能对自己做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虽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但學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并没有很多了解。调查结果(图1.3)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本校老师提供指导,辅之以书籍、相关指导中心等,但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容易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不明,认识片面。
(3)自身重视不够。据了解,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只是把职业规划当做学校和老师给的任务草草了事,之后却不再修正。
(4)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一个相近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福利好”仍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调查结果如图1.4所示:表示愿意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为81人,约占总数的74.30%,表示愿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的为17人,约占总数的15.60%,表示没有考虑过的为11人,约占总数的10.10%,而在选择职业看中的因素中,个人发展机会、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和环境、工作单位的性质和规模均占较大比重。
根据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社会原因,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
其次,大学生自身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下,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学生在高中时期便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将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而是盲目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进入大学之后,容易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将学习统一于个人职业发展。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而没有主动去获取资源有限的生涯教育机会,而在进入就业阶段之前,没有考虑过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实习和锻炼,被动的被推入了就业大潮中。 此外,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不够,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以及自己的大学发展计划并不太了解,对于职业的选择也偏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对于职业的薪资等要求较高,理想与现实严重不符。
根据调查以及对于原因的分析,有以下方法和建议:
一、高校加强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的普及和教育,加强舆论宣传,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制,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重视起来, 要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人的全面、系统发展,引导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学生求职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实现全程化的生涯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正确估量自己的优势以及外部环境限制,辅助学生策划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达到和实现每个学生的人生目标。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支持力度,无论是从经费、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和构成上,都应加大扶持力度。并且要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高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教师聘用和考核制度,吸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背景的教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到就业指导部门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鼓励并支持现有从事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参加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并取得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引进受过专门培训、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做专职兼职教师或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与交流。借鉴美国等国家的专业经验,配备专业化的职业测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在借鉴国外先进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同时,建立科学、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系统和手段,以实现测评结果的准确、全面,从而能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三、大学生必须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想好适合自己的职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想好自己适合的职业,那么就会在进入职场后很难让人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或默默无闻,或因不合适自己感到吃力,如果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就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较好的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2、加强创业教育,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首先,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可以自我创造就业需求,弥补社会岗位需求的不足,不仅能解决自主创业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为其他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其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 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所以,大学生要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 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自信心,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能力。
3、调整自己就业心态
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一个相近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仍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了其他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既然不能改变现实,只能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选择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等方面不要过于要求高,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4、做好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坚持下去。
我们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做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在行动计划中,行动的方式要切实可行,安排具体的时间,既要避免行动目标太大而难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又要考虑自己的计划目标太小导致最后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坚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制定好行动计划后,要认真实施并且不断坚持下去,会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活是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小小缩影,在大学生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合理安排学业,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实现由学校向社会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谢腾云.美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经验与启示[A].科教文汇.2014(4)上
[2]陶树果.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A].前沿.2012(1)上
[3]董春华.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A].就业指导.2012第16期
[4]蔡运男.中美大学生高校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9(30)
[5]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A].教师教育研究.2009(9)
[6]郭天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第4期
[7]海泳.大学生職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A].科技创业.2008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