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的道路——庆贺李约瑟博士90寿辰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三个问题1990年12月9日,是李约瑟的90寿辰。他把半个世纪的心血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著作等身,蜚声全球,把这项研究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须着重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3)为什么20世纪西方一些
其他文献
<正> 什么是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系统运动已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仍显得方兴未艾,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但对“究竟什么是系统”这个问题,即便是在系统运动中起带头作用的那些专家学者的圈子里,似乎也还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明确的答案。
<正> 3月4日至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共中央党校,海南省委党校,三亚市委党校,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发起主办。全国各地从事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正> 一、引言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否完备”的争论,已进行了约57年。在这一方向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是贝尔不等式的推导。1964年,贝尔曾从定域的、决定论的理论出发,推导出一个和量子力学不问的有关自旋关联问题的不等式。自1972~1982年,陆续有不少实验就这一问题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证实了量子力学的预测,而贝尔不等式已被推倒。
<正> 近年学界关于朱熹哲学,新著续出,辨析毫芒,几无剩义,捧读诸贤之作,颇有后来者无可置喙之感,墨翟夫子曾说:“吾言足用矣,舍吾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抬粟也。”然获后拾穗,含而咀之,仍觉有深味者,今集成篇章,题为“余论”,聊备一说。
<正> 中国逻辑史第七次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10日至14日在长春召开。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并涉及到名辩学、因明学、思维方法等诸多问题。一、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一种观点认为,
<正> 最近拜读了张华夏先生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大作:《“五个月亮爬上来”——谈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实在”概念》,有些不同想法,因为确实涉及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所以希望提出来讨论,以求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正> 近年来,围绕EPR实验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其他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客观实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1)是否存在与认识主体观测无关的客观实在?更为尖锐、也更为通俗的问题则是:“月亮在无入看它的时候是否存在?”(2)知识或知识体系能否反映客观实在的本来面目?这一点是否因为人类认识进入微观世界(量子世界)而有所改变?本文拟结合量子力学的有关材料,从哲学上对上述问题作出我们的分析与回答。
<正> 细读贺先生自美、德留学回国(1931年)至四十年代末的著作,可感到这些文字受着某种方法的引导。此种方法并非只是一外在的工具或建构法,也难于像“科学实验法”、“数理演绎法”、“归纳法”等类方法那样从形式上被抽取出来。但用心的读者随处可体会到它(或它们)舒卷开合的张力。因此,本文所谈的“方法”应在更深一层的意思上理解,不妨称之为(贺麟的)“治学之道”或“求真知之道”。本文想探讨此道究竟为何道,以及贺麟沉潜于此道的原因。
<正>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和法学理论,不仅成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导,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乃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学者就开始翻译孟德斯鸠的著作,解放后陆续翻译和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侯鸿勋研究员的新作《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