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高职院校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學改革 实践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高职院校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工科类专业的通学课程,后续课程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有材料成型原理、焊接结构设计基础等。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与金属材料加工、热处理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学好本课程很有必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本科学生有差距;另一方面,课程理论知识点多,各种名词、概念接近,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度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从目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程探索与改革。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介绍了金属及其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晶体结构、结晶,以及铁碳合金相图、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金属的塑形变形与再结晶等。从编排上来说,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材料类本科专业的相应教材区别不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常用材料的牌号及用途,能够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力学性能测试和硬度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能力,能建立起对于钢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能力,以及鉴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
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理论知识多,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课程各部分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各种概念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大的难度在于对于铁碳合金相图的识读与理解,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这个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不太容易把生涩的理论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因此,加大了课程的教学难度。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无法把课程讲得简单易懂,有些教师照本宣科,知识扩展做得不够,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经过了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及传统授课方式去教授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很多教师的理论强于实践,缺乏在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经验,不能把课程讲“活”,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学习动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难度大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对于本课程来说,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场地。这种专业的场地不是简单摆放几张课桌即可,而是要在实训室的规划阶段就进行专业化设计,根据班级的授课人数合理安排实训工位数量,科学规划各种设备的布局,预留出充足的理论教学区域。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有些高校虽然建设了专业化的理实一体教室,但是数量不足,当班级较多的时候部分班级只能在普通教室上课。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缺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教材,现有教材的章节编排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未进行项目化编排,从而导致理实一体化教学无法开展。
3.信息化教学程度不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各种微课、慕课,以及VR技术等。教师将课程当中的一个个知识点录制成5~8分钟,大小在50M左右的视频,然后将视频的二维码印制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相关知识视频或动画讲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帮助,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不够,部分教师仍用传统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对习惯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
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试题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卷面考试成绩占比60%,平时成绩占比40%。卷面考试的试题来自于自编题库,每年考试的题型变化都不大,学生容易产生投机心理,只要在考前突击复习前几届的试题即可,所以,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
改进方法
1.编制适合高职学生的项目化教材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当从教材寻求突破口。学校可组织课程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统计工作中应用较多的知识点,根据统计结果删减教材中与实际工作需求无关的内容,降低教材难度。然后,教师以任务为导向,编制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项目化教材,每个项目中均设置若干项任务,合理安排难易程度,将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点穿插到项目当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该方法使学生由满堂灌式被动学习变成了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根据重新编制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学校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请相关院校专家一起对实训室进行重新规划,积极购置理实一体教学所需的实训设备;重新划分实训室区域,把实训室分为理论教学区、实训准备区、实训操作区等不同的区域;用可灵活组合的课桌把传统授课方式改为小组授课的方式。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全班分为4~5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以方便交流。教师应将每节课的理论授课时间压缩至20分钟左右,剩余的时间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操作任务,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3.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所有课题组教师都用PPT进行教学,减少因书写和画图而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師根据自己的特长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划分,录制每个知识点的微课小视频,成立课程答疑微信群,将课程所有授课教师及学生邀请入群,以便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研室内部可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4.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把课程考核从传统的卷面考核转变为卷面成绩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取消了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50%。考核的时候可将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一名学生完成实践考核当中理论知识的作答,另一名学生负责实践操作,两人通过抽签明确分工。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能掌握理论知识,会动手操作,同时,还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有分工合作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注意力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大有改观。
结 语
通过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从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考试成绩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此,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为宗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刘梦竹、王永鹏、路大勇:《〈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第36-39页。
[2]张美荣:《关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学周刊》2019年第11期,第27页。
[3]胡翠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方法浅谈》,《南方农机》2018年第10期,第119页。
[4]龚煌辉:《高职热处理课程教学实训改革探索》,《中国金属通报》2017年第8期,第111-112页。
[5]袁亚:《信息化时代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研究》,《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5期,第99-100页。
[6]张晔:《研究高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8期,第200页。
[7]李莎、宋丽萍、孙慧:《浅谈基于资源库应用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改革》,《时代农机》2018年第6期,第155页。
[8]汪志刚、齐亮、朱志云、杨斌,杨经富:《“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改革探索》,《高教学刊》2018年第10期,第121-123页。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关键词]教學改革 实践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高职院校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工科类专业的通学课程,后续课程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有材料成型原理、焊接结构设计基础等。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与金属材料加工、热处理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学好本课程很有必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本科学生有差距;另一方面,课程理论知识点多,各种名词、概念接近,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度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从目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程探索与改革。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介绍了金属及其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晶体结构、结晶,以及铁碳合金相图、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金属的塑形变形与再结晶等。从编排上来说,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材料类本科专业的相应教材区别不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常用材料的牌号及用途,能够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力学性能测试和硬度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能力,能建立起对于钢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能力,以及鉴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
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理论知识多,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课程各部分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各种概念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大的难度在于对于铁碳合金相图的识读与理解,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这个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不太容易把生涩的理论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因此,加大了课程的教学难度。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无法把课程讲得简单易懂,有些教师照本宣科,知识扩展做得不够,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经过了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及传统授课方式去教授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很多教师的理论强于实践,缺乏在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经验,不能把课程讲“活”,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学习动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难度大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对于本课程来说,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场地。这种专业的场地不是简单摆放几张课桌即可,而是要在实训室的规划阶段就进行专业化设计,根据班级的授课人数合理安排实训工位数量,科学规划各种设备的布局,预留出充足的理论教学区域。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有些高校虽然建设了专业化的理实一体教室,但是数量不足,当班级较多的时候部分班级只能在普通教室上课。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缺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教材,现有教材的章节编排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未进行项目化编排,从而导致理实一体化教学无法开展。
3.信息化教学程度不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各种微课、慕课,以及VR技术等。教师将课程当中的一个个知识点录制成5~8分钟,大小在50M左右的视频,然后将视频的二维码印制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相关知识视频或动画讲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帮助,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不够,部分教师仍用传统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对习惯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
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试题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卷面考试成绩占比60%,平时成绩占比40%。卷面考试的试题来自于自编题库,每年考试的题型变化都不大,学生容易产生投机心理,只要在考前突击复习前几届的试题即可,所以,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
改进方法
1.编制适合高职学生的项目化教材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当从教材寻求突破口。学校可组织课程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统计工作中应用较多的知识点,根据统计结果删减教材中与实际工作需求无关的内容,降低教材难度。然后,教师以任务为导向,编制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项目化教材,每个项目中均设置若干项任务,合理安排难易程度,将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点穿插到项目当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该方法使学生由满堂灌式被动学习变成了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根据重新编制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学校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请相关院校专家一起对实训室进行重新规划,积极购置理实一体教学所需的实训设备;重新划分实训室区域,把实训室分为理论教学区、实训准备区、实训操作区等不同的区域;用可灵活组合的课桌把传统授课方式改为小组授课的方式。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全班分为4~5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以方便交流。教师应将每节课的理论授课时间压缩至20分钟左右,剩余的时间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操作任务,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3.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所有课题组教师都用PPT进行教学,减少因书写和画图而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師根据自己的特长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划分,录制每个知识点的微课小视频,成立课程答疑微信群,将课程所有授课教师及学生邀请入群,以便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研室内部可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4.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把课程考核从传统的卷面考核转变为卷面成绩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取消了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50%。考核的时候可将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一名学生完成实践考核当中理论知识的作答,另一名学生负责实践操作,两人通过抽签明确分工。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能掌握理论知识,会动手操作,同时,还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有分工合作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注意力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大有改观。
结 语
通过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从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考试成绩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此,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为宗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刘梦竹、王永鹏、路大勇:《〈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第36-39页。
[2]张美荣:《关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学周刊》2019年第11期,第27页。
[3]胡翠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方法浅谈》,《南方农机》2018年第10期,第119页。
[4]龚煌辉:《高职热处理课程教学实训改革探索》,《中国金属通报》2017年第8期,第111-112页。
[5]袁亚:《信息化时代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研究》,《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5期,第99-100页。
[6]张晔:《研究高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8期,第200页。
[7]李莎、宋丽萍、孙慧:《浅谈基于资源库应用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改革》,《时代农机》2018年第6期,第155页。
[8]汪志刚、齐亮、朱志云、杨斌,杨经富:《“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改革探索》,《高教学刊》2018年第10期,第121-123页。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