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景写生与造化回归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y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主要是通过表现自然来实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之抒发,而西方风景画却主要是通过写生来赞颂大自然之美。我国近百年来的剧烈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极大地左右了山水画的发展。我们既可看到审美领域的深入扩大,也可看到艺术手段的丰富完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引进西方写实主义,在批判摹古倾向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写生。这一方面促进了引西入中派的“西式写生”,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借古开今派的“古法写生”,推动了“师造化”传统的回归。
  一、写生:两种现象
  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为了推动美育,十分重视绘画写生。他认为“中国画与西洋画,其入手方法不同。中国画始自临摹,西洋画始自写生…… 西洋人重视自然科学,故美术亦从描写实物入手。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合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 “写生”一词,古人专用于花鸟画,其意在于强调表现对象的生命。蔡元培和近代美术教育上的所谓“写生”,皆在直接从对象上获得描写方法。
  严格来说,写生临摹都是学画的基本训练。强调写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来自前人的技巧。主张直接从对象上获得描写方法,意在摆脱前人在技巧上的局限。但写生也需要技巧,完全摆脱技巧是不可能的。国画家用什么方法写生,便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于是,写生的问题摆出来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遵照西方人视幻观念的写生,即引西入中派画家的“西式写生”。他们大多描绘具有现场感的风景,讲求焦点透视,注重所画风景的光色变化。例如,徐悲鸿写实的《漓江春雨》是如此,林风眠抒情的《林中人家》也不例外。
  第二种现象是用民族传统的画法写生,而提出“古法写生”的画家是胡佩衡。他的山水画原从摹古入手,也曾向西画家盖大士讨教素描、油画、水彩,从而理解了写生对创作的重要意义。
  胡佩衡提出了“古法写生”的主张,并认为“改良中国的旧美术,并不是把西洋的尊为神圣,把自己的说得一文不值…… 应当注重写生”。从流传的作品去看,他早期的不少山水画仍然与古人相去不远。但也有一些作品在构图上避免了传统的“三截两段”,运用古已有之的树法、点法和熟练的笔墨技巧,在略微参考焦点透视又高度剪裁的空间关系中去描写所见景色,具有了一定的现场感,直至他50年代的桂林写生,才更多地摆脱了传统的视觉观念。
  从更深的层面去思考,写生解决的是画什么的问题,临摹解决的是怎么画的问题。临摹即“师古人”,为的是掌握描写对象的技巧。写生接近于“师造化”。只有通过师造化,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同时也发展了去描写对象的艺术技巧。“五四”运动后,不但出现了既面向自然又不脱离民族绘画特点的“古法写生”论,而且也唤起了更多画家为发挥创造精神而对“师造化”的回归。
  二、李可染:以中为主洋为中用
  在中国山水画论中,历来都强调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相结合的原则。在弘扬传统国画的过程中,李可染抓住“写生”这个重要环节,去推动中国山水画的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李可染努力解决山水画面临的其他问题。他巧妙地把包括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创作技巧有机地融合在传统写意的笔墨体系之中。他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作品中,得到了表现物象体面关系和结构的启示。他从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中获得了运用明暗法、逆光法和厚涂法的启发。李可染把这些方法与传统的笔墨进行创造性的结合,使其画面浑厚和富有生活气息。他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在中西文化艺术广泛交流的大潮中,做到“以中为主”的融合,在写意国画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要获得更强的表现力。
  从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李可染创建了中国绘画的新方法。这是他把西画的素描、速写方法吸纳到国画的写生系统中,所作出的最好探索成果,也是对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最好实践。
  三、黄宾虹:珍视传统讲求写生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末,许多有成就的借古开今派山水画家,都由从临摹入手而走向了“师造化”。他们写生不受焦点透视和西方光色观念的束缚,更自觉的拉开主动创作与被动写生的关系。有的画家尽量在“师造化”中开掘并发展古法,还有的画家更能“师吾心”而不露痕迹地开拓新法。
  黄宾虹是一位长期为弘扬国学而研究、传播国粹文化的学者,他反对徒事临摹而讲求写生,重视“师造化”。他认为只有理解大自然的内在精神和千变万化,才能使造化为我所有,与画家之精神境界合而为一。
  他虽然珍视传统,但也关心西方绘画的现代发展。他的山水画创作,不拘泥于具体景色的特点,而是注重描绘大自然整体浑厚华滋的蓬勃生气与内在精神。他晚年更以“五笔七墨”、“天人合一”思想来总体把握宇宙自然所获得的精神自由。
  四、巴比松画派:面向自然对景写生
  19世纪初,法国一批年轻的风景画家宁愿放弃可能得到的奖金,也不参加本国官方学院派设立在巴黎的罗马风景画展。他们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向真实的大自然索取绘画素材。这些年轻人以“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毅然走出画室,远离喧嚣的巴黎都市,去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森林区。他们避居于简朴宁静的巴比松小镇村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的观察上,把各自的精神生活寄托给自然的纯朴和美丽,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及其内在的生命,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
  在技巧方面,巴比松画派的形成,固然受到17世纪荷兰和19世纪英国的风景画影响,但18世纪启蒙主义学者卢梭的“返归自然”思想,以及17世纪洛兰、普桑的古典主义风景画,则更是巴比松画派的直接传统。卢梭作为巴比松画派的核心人物,是以直接观察自然的方法,去开辟风景画领域的核心画家。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在巴黎郊外的农村进行写生活动,并且认真研究17世纪荷兰的风景画和19世纪初英国的风景画。从而,在追逐自然美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特的表现力。在米勒的全力支持下,卢梭于1848年定居在巴比松村落。他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与选择,在“对景写生”当中感受“光即大自然的生命”,并且赋予所绘主题有着画家特有的性格特征和人格特征,最终形成了气势宏伟、力量沉雄的画风。
  巴比松画派虽然并非一个明确而又固定的组织,但是,由于这些年轻的画家们有着共同的意趣与追求,使其体现出整体性特点。这些画家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真诚,在风景画中表达他们强烈的感受与深刻的理解。巴比松画派的写实风格,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彻底否定了学院派虚假造作的历史风景画程式。
  五、结语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绘画历史。国画要讲究意境之美、意会神似,等等。对景写生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山水画仅靠一些绘画程式,去完成“造景”和营造“丘壑”的任务,进而为丰富和强化山水画的表现力拓展了新的空间。当代画家注重对景写生,以言志抒情来写胸中逸气。古今融合、中外交融,是当今国画山水发展的基本特征及趋势。我们既要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国粹之“山水之韵”,还要对古今中外的有关艺术精华兼容并蓄。
  参考文献:
  [1]《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外国美术史》马延岳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李道媛,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管理沟通是管理部门与管理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相互影响,以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管理沟通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具有及时传递科研信息、建立良好人
本刊自1997年12月号(总103期)始,连载了题为《重庆电视台四年发展计划》的文章。该计划从试行到正式运作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效果如何呢?本文作者为重庆电视台办公室主任,通
世界级华宅的精耕之道2012年10月28日,唐山首席收藏型豪宅君熙太和正式入市,倾情奉上顶级腕表品牌百达翡丽回馈客户。项目麒麟官邸/空中揽湖公馆样板间,以及超五星会所——君
作为一名具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和学者,林语堂虽不以书画名世,但在其著作中免不了对极富东方情调的中国画学作阐述:他在1935年用英文写就并畅销美国的《吾国吾民》中辟有“绘画”一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其对国画的认识,在其1947年用英文所著的《苏东坡传》中辟有“国画”一章,通过苏东坡引出了其对国画的见解。熟练游弋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林语堂,在论述中国画学时自然得心应手且多见精辟言论,为
耶稣 Jesus 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创始人.其称号基督为希伯来文弥赛亚(意为受膏者,原指上帝派来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之希腊文译音.根据四福音书的记载,耶稣是上帝之子
第24页右栏:“……献爱心活动,全社捐衣、捐被1000多件,捐款20多万元,向灾区党员免费赠阅和减半价订阅三刊2万多份,折价40多万元。” 句中的“减半价订阅”,是谁向谁“订阅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议精神,进一步找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民生政府和西部人才聚集高地建设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做好“挂包帮”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伪机遇”是《项链》真正的内在玄机,它具有双重色彩。《项链》启迪人类在探索机遇在生命过程中的戏剧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同时,昭示人们善于用眼光、见识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把
哈德良继位之后,为了维护好帝国现有的广大疆土和强盛的国力,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边境政策。他转攻为守,在边境上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哈德良长城以及其他防御工事,在军中实行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