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电话惊醒梦中人
晨晨作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我严厉管教下,成长得还算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性格开朗,纯真乖巧。每次邻居碰到我都说:“晨晨太有礼貌了,每次见我都喊阿姨。你真是教子有方啊。”我心里美滋滋,为晨晨骄傲。但那天班主任的一个电话,却让我大惊失色。
“晨晨借同学钱不还,五六个同学加一块有700多。”我“啊”的叫出了声:“我没少给他零花钱,姥姥也常问他需不需要钱,他说不用啊。”老师没好气地说,他不止借钱,关键是赖账这点让人气愤不已,他把借条上70元改成20元,这是品质问题,真看不出他心计这么重!我脸蛋发烧,赶紧去把同学的欠款还上了。
晚上,我一脸冷酷,晨晨如实坦白,因学习压力大,他靠玩网游减压,需要买大量游戏币,又不想为难我,只好借钱。拆东墙补西墙,用这人的钱还那人的钱。我倒吸口凉气,没想到他的经济往来如此混乱,和我眼中那个行为端庄的好儿子千差万别。我警告他以后不得再借钱,他点头称是,说不会再让我操心。
多面性让我看不清孩子的本质
后来,我发现他两面派的事还多着呢,小小年纪,性情非常复杂,甚至是双重人格,让我很为他担心。比如有一次,我刚下楼,就听见他正跟小区花匠调侃,一口一个“你妈的”,让人听了汗颜!我问他,为何对楼里邻居恭敬,对花匠却不尊重?“那人是临时工,农村人,我凭什么尊重他?邻居要相处一辈子,得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有事好相求。”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凭这种恶俗的人生观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他反驳我,说他天生是当老板的料,“以后别人给我打工,我不需要靠劳动挣钱。”
不久,他又做了一件令我吃惊的事,让我跳得不行。
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很晚回来后说自己头痛。我劝他早点休息,他却坚持复习功课,令我感动不已。忽然,我从他外衣上嗅到一股浓烈的烟味。于是,我拐弯抹角向他打听饭店地址,第二天去探询,才了解那晚他做了什么:那晚去了十多个男生,要了15瓶啤酒,还有人带了烟。酒足饭饱后,还跑去唱歌,甚至开玩笑说要找侍陪小姐,给小费……我听后震惊不已,没想到一脸稚气、立志要考北大的儿子堕落到这个地步。我拿拖把狠狠揍了晨晨。为这事,我伤心了好多天,寝食难安。晨晨吓坏了,不停地向我道歉。
【心理师分析】
症结1:“溺爱鞭策型家庭”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多个人格面具,彼此相生或相克形成不同的组合从而衍生不同的精神结构与心理状态,在这些人格的组合中如果彼此统一,心灵和谐度就高;反之则会造成冲突与扭曲。人格的形成重要阶段来自于童年期到青年期,主要来自三方面能量的影响,分别是父母人格,家族人格,及后天社会人格。
通常孩子在4岁左右拥有自我角色意识,知道好与不好时,就会展现出对角色的控制与描绘的欲望。如孩子当着老师和外人很乖,当着父母却很淘气,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也需要父母婉转引导,让孩子知道家和外边一样。但孩子家里很乖,背地却做坏事,就要警惕了,如孩子会用表演出来的好来讨好妈妈,得到信任,同时孩子会偷偷做妈妈不让做的事,家长不够细心,常被孩子骗过就会滋长和强化孩子的这种两面人格。文章中孩子已进入青春期且不仅在母亲面前,在学校、在邻居间也如此,就值得母亲关注了,这表明孩子的这种倾向很有可能形成“表演性假面人格”(两面人格)的不健康人格。
孩子“表演性假面人格”的形成往往发生在“溺爱鞭策型家庭”,即对孩子溺爱且期待很高的家庭,及存在家庭创伤的家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人格或家族人格的直接传递,即这种人格在父母或祖辈中存在。
症结2 :“不好的自己”没了归处
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主导人格是正面的,且母亲是一个很要面子和尊严的女性,在生活中存在着追求完美心理,再加上孩子在早年没有父亲,妈妈会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孩子的成功连接,亲子互动中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爱的同时也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教育和高期待,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角色期待压力。
妈妈婚姻失败所导致的对孩子的养育焦虑,会使母亲流于对孩子表面的好及面子的关注并以此给自己安慰来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孩子的“好”会给单身母亲带来安全感。在妈妈的信念系统中孩子一定只能好和为妈妈争气,这样会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好的一面给妈妈看,把自己不好的地方隐藏得很深。孩子的另一个不好的自己(阴影人格)没了归处,孩子会用偷偷的做坏事来释放这个压力。
【专家支招】
完全接纳孩子
孩子现在的状态需要母亲完全的接纳,而不是通过打骂和抱怨,使孩子再次压抑自己的消极人格。一般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与母亲是有着距离与隔膜的,更需要母亲与孩子沟通与交流,母亲学着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待,接纳孩子的缺点接纳完整的孩子,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与孩子探讨人生和未来的角色,对他的不当行为婉转引导;也可以向孩子介绍拥有正面男性人格、健康价值观、成熟、社会经验和阅历丰富的长亲或老师与孩子互动,建立孩子积极健康和谐的人格。
晨晨作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我严厉管教下,成长得还算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性格开朗,纯真乖巧。每次邻居碰到我都说:“晨晨太有礼貌了,每次见我都喊阿姨。你真是教子有方啊。”我心里美滋滋,为晨晨骄傲。但那天班主任的一个电话,却让我大惊失色。
“晨晨借同学钱不还,五六个同学加一块有700多。”我“啊”的叫出了声:“我没少给他零花钱,姥姥也常问他需不需要钱,他说不用啊。”老师没好气地说,他不止借钱,关键是赖账这点让人气愤不已,他把借条上70元改成20元,这是品质问题,真看不出他心计这么重!我脸蛋发烧,赶紧去把同学的欠款还上了。
晚上,我一脸冷酷,晨晨如实坦白,因学习压力大,他靠玩网游减压,需要买大量游戏币,又不想为难我,只好借钱。拆东墙补西墙,用这人的钱还那人的钱。我倒吸口凉气,没想到他的经济往来如此混乱,和我眼中那个行为端庄的好儿子千差万别。我警告他以后不得再借钱,他点头称是,说不会再让我操心。
多面性让我看不清孩子的本质
后来,我发现他两面派的事还多着呢,小小年纪,性情非常复杂,甚至是双重人格,让我很为他担心。比如有一次,我刚下楼,就听见他正跟小区花匠调侃,一口一个“你妈的”,让人听了汗颜!我问他,为何对楼里邻居恭敬,对花匠却不尊重?“那人是临时工,农村人,我凭什么尊重他?邻居要相处一辈子,得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有事好相求。”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凭这种恶俗的人生观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他反驳我,说他天生是当老板的料,“以后别人给我打工,我不需要靠劳动挣钱。”
不久,他又做了一件令我吃惊的事,让我跳得不行。
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很晚回来后说自己头痛。我劝他早点休息,他却坚持复习功课,令我感动不已。忽然,我从他外衣上嗅到一股浓烈的烟味。于是,我拐弯抹角向他打听饭店地址,第二天去探询,才了解那晚他做了什么:那晚去了十多个男生,要了15瓶啤酒,还有人带了烟。酒足饭饱后,还跑去唱歌,甚至开玩笑说要找侍陪小姐,给小费……我听后震惊不已,没想到一脸稚气、立志要考北大的儿子堕落到这个地步。我拿拖把狠狠揍了晨晨。为这事,我伤心了好多天,寝食难安。晨晨吓坏了,不停地向我道歉。
【心理师分析】
症结1:“溺爱鞭策型家庭”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多个人格面具,彼此相生或相克形成不同的组合从而衍生不同的精神结构与心理状态,在这些人格的组合中如果彼此统一,心灵和谐度就高;反之则会造成冲突与扭曲。人格的形成重要阶段来自于童年期到青年期,主要来自三方面能量的影响,分别是父母人格,家族人格,及后天社会人格。
通常孩子在4岁左右拥有自我角色意识,知道好与不好时,就会展现出对角色的控制与描绘的欲望。如孩子当着老师和外人很乖,当着父母却很淘气,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也需要父母婉转引导,让孩子知道家和外边一样。但孩子家里很乖,背地却做坏事,就要警惕了,如孩子会用表演出来的好来讨好妈妈,得到信任,同时孩子会偷偷做妈妈不让做的事,家长不够细心,常被孩子骗过就会滋长和强化孩子的这种两面人格。文章中孩子已进入青春期且不仅在母亲面前,在学校、在邻居间也如此,就值得母亲关注了,这表明孩子的这种倾向很有可能形成“表演性假面人格”(两面人格)的不健康人格。
孩子“表演性假面人格”的形成往往发生在“溺爱鞭策型家庭”,即对孩子溺爱且期待很高的家庭,及存在家庭创伤的家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人格或家族人格的直接传递,即这种人格在父母或祖辈中存在。
症结2 :“不好的自己”没了归处
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主导人格是正面的,且母亲是一个很要面子和尊严的女性,在生活中存在着追求完美心理,再加上孩子在早年没有父亲,妈妈会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孩子的成功连接,亲子互动中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爱的同时也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教育和高期待,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角色期待压力。
妈妈婚姻失败所导致的对孩子的养育焦虑,会使母亲流于对孩子表面的好及面子的关注并以此给自己安慰来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孩子的“好”会给单身母亲带来安全感。在妈妈的信念系统中孩子一定只能好和为妈妈争气,这样会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好的一面给妈妈看,把自己不好的地方隐藏得很深。孩子的另一个不好的自己(阴影人格)没了归处,孩子会用偷偷的做坏事来释放这个压力。
【专家支招】
完全接纳孩子
孩子现在的状态需要母亲完全的接纳,而不是通过打骂和抱怨,使孩子再次压抑自己的消极人格。一般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与母亲是有着距离与隔膜的,更需要母亲与孩子沟通与交流,母亲学着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待,接纳孩子的缺点接纳完整的孩子,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与孩子探讨人生和未来的角色,对他的不当行为婉转引导;也可以向孩子介绍拥有正面男性人格、健康价值观、成熟、社会经验和阅历丰富的长亲或老师与孩子互动,建立孩子积极健康和谐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