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训练。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
关键词 阅读训练能力培养读书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训练。
一、把读与看图训练结合起来
一年级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学生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动画、音像等,并且大部分插图、动画、音像都是声情并茂的故事。一年级学生处于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课文。
在教学《鸭子和白兔请客》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说说图中鸭子请白兔吃什么?而白兔又请鸭子吃什么?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吃对方为自己准备的东西?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相像,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很有帮助。
二、把读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只会读书而不思考就不是真正的读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鸡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小鸡孵化的过程以及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接着想想哪个同学说得好?为什么?最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鸡孵化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小鸡孵化的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各抒己见。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思维能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三、把读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这时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小兔,它很会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喜欢小猴,它爱帮助别人。”当学生的思想闸门一旦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想象,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再让学生朗读时就会读得很投入。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举三得”。
四、把读与表演训练结合起来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創设这样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积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语言。
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燕子妈妈笑了》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很满意,他们把小燕子与燕子妈妈表演得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懂得了观察事物一定要仔细认真。
五、把读与画的训练结合起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小猪画画》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相像画面。读完后,我让学生自己画一只猫,然后让学生给猫身上加上小松鼠的尾巴,小山羊的角,小白鹅的翅膀,最后让学生自己看看猫最后成了什么。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相像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利用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图文并茂、朗朗上口等特点,把听、说、读思、画等有机结合,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关键词 阅读训练能力培养读书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训练。
一、把读与看图训练结合起来
一年级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学生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动画、音像等,并且大部分插图、动画、音像都是声情并茂的故事。一年级学生处于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课文。
在教学《鸭子和白兔请客》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说说图中鸭子请白兔吃什么?而白兔又请鸭子吃什么?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吃对方为自己准备的东西?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相像,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很有帮助。
二、把读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只会读书而不思考就不是真正的读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鸡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小鸡孵化的过程以及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接着想想哪个同学说得好?为什么?最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鸡孵化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小鸡孵化的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各抒己见。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思维能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三、把读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这时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小兔,它很会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喜欢小猴,它爱帮助别人。”当学生的思想闸门一旦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想象,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再让学生朗读时就会读得很投入。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举三得”。
四、把读与表演训练结合起来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創设这样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积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语言。
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燕子妈妈笑了》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很满意,他们把小燕子与燕子妈妈表演得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懂得了观察事物一定要仔细认真。
五、把读与画的训练结合起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小猪画画》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相像画面。读完后,我让学生自己画一只猫,然后让学生给猫身上加上小松鼠的尾巴,小山羊的角,小白鹅的翅膀,最后让学生自己看看猫最后成了什么。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相像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利用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图文并茂、朗朗上口等特点,把听、说、读思、画等有机结合,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