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汇率制度选择直接关系一国的经济稳定,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运行效果分析,我国汇率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金融发展形势,我国应对现行汇率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 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外汇储备
一、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运行效果
2005年7月,我国宣布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主要由于我国货币汇率的生成机制仍然是由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央行干预构成。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经常项目汇率关系,人民币汇率仍然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预计在未来我国的汇率将呈现出阶段性的固定汇率,非市场化的因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虽然对稳定市场等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金融一体化以及资本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这种制度的缺陷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第一,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强,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降低,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使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削弱了貨币政策的效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无效,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减。固定汇率制度容易使通过违规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增大,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削弱。第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严重。近年来,美元持续的大幅贬值造成了大量的美元抛售,央行为了维持我国汇率的稳定,必须大量购买美元,投放我国基础货币。央行陷入了既要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大,又要维持固定汇率的两难境地。
二、如何改进我国汇率制度
1.应进一步放宽外汇的管制,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1)逐步有序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目前,我国虽已实现了人民币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对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资本项目下43个交易项目,完全可兑换和基本可兑换的有只12项。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目的是使资本自由流动,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来发展经济,由于我国的期货以及期权市场还很不健全,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很容易造成外部投机。由此长期资本流动,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后放松证券投资等间接投资的限制;对于短期资本流动,可以先放松对贸易融资的限制,后放松短期资本交易的限制。
(2)实行意愿结汇制。意愿结汇制的实行,既可增加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效力和政策作用的可测性,同时可以使人民币汇率真实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使外汇黑市、逃汇和骗汇丧失存在的基础。当外汇市场发生非正常波动时,央行可以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干预外汇市场,也可以用比例结汇向意愿结汇制过渡。近年来,美元持续的大幅贬值造成了大量的美元抛售,央行为了维持我国汇率的稳定,必须大量购买美元,投放我国基础货币。因此央行陷入了既要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大,又要维持固定汇率的两难境地。
2.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应尽快提高。截至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提高我国外汇储备抵抗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是当前应着重解决的迫切任务。
3.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一方面可以缩小央行冲销操作的规模,减轻央行的压力;另一方面还会由于汇率浮动范围扩大,风险增加,扩大对市场避险工具的要求,推动市场交易品种的开发,促进外汇市场的发育,为最终的完全浮动创造条件。对于多大的波动浮动才适合中国的国情,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也允许汇率的波动幅度可以上下1%;欧洲货币体系允许成员国对中心汇率将波动幅度扩大到上下2%;罗纳德·麦金农和罗伯特·蒙代尔等则认为人民币波动上下0.3%~2%是稳定区域,汇率波动在上下5%~15%则会使得中国出现不稳定性现象。2005年9月,央行宣布扩大即期汇市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中国如果引入浮动汇率制度不能只研究波动幅度,还必须结合调整频率和幅度。波动幅度的区间宽窄则视该国企业的承受能力或者看金融市场效率而定。
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任何国家金融体制的核心——汇率制度无不受到国际金融发展形势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一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我国的理性选择应该是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对我国汇率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实践证明,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走稳步推进、循序发展的渐进式道路,主动选择改革时机,确保改革内容与进程可控。要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为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远期目标创造条件,必须同步推进相关基础配套措施的建设。
【关键词】 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外汇储备
一、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运行效果
2005年7月,我国宣布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主要由于我国货币汇率的生成机制仍然是由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央行干预构成。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经常项目汇率关系,人民币汇率仍然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预计在未来我国的汇率将呈现出阶段性的固定汇率,非市场化的因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虽然对稳定市场等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金融一体化以及资本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这种制度的缺陷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第一,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强,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降低,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使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削弱了貨币政策的效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无效,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减。固定汇率制度容易使通过违规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增大,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削弱。第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严重。近年来,美元持续的大幅贬值造成了大量的美元抛售,央行为了维持我国汇率的稳定,必须大量购买美元,投放我国基础货币。央行陷入了既要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大,又要维持固定汇率的两难境地。
二、如何改进我国汇率制度
1.应进一步放宽外汇的管制,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1)逐步有序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目前,我国虽已实现了人民币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对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资本项目下43个交易项目,完全可兑换和基本可兑换的有只12项。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目的是使资本自由流动,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来发展经济,由于我国的期货以及期权市场还很不健全,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很容易造成外部投机。由此长期资本流动,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后放松证券投资等间接投资的限制;对于短期资本流动,可以先放松对贸易融资的限制,后放松短期资本交易的限制。
(2)实行意愿结汇制。意愿结汇制的实行,既可增加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效力和政策作用的可测性,同时可以使人民币汇率真实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使外汇黑市、逃汇和骗汇丧失存在的基础。当外汇市场发生非正常波动时,央行可以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干预外汇市场,也可以用比例结汇向意愿结汇制过渡。近年来,美元持续的大幅贬值造成了大量的美元抛售,央行为了维持我国汇率的稳定,必须大量购买美元,投放我国基础货币。因此央行陷入了既要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大,又要维持固定汇率的两难境地。
2.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应尽快提高。截至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提高我国外汇储备抵抗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是当前应着重解决的迫切任务。
3.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一方面可以缩小央行冲销操作的规模,减轻央行的压力;另一方面还会由于汇率浮动范围扩大,风险增加,扩大对市场避险工具的要求,推动市场交易品种的开发,促进外汇市场的发育,为最终的完全浮动创造条件。对于多大的波动浮动才适合中国的国情,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也允许汇率的波动幅度可以上下1%;欧洲货币体系允许成员国对中心汇率将波动幅度扩大到上下2%;罗纳德·麦金农和罗伯特·蒙代尔等则认为人民币波动上下0.3%~2%是稳定区域,汇率波动在上下5%~15%则会使得中国出现不稳定性现象。2005年9月,央行宣布扩大即期汇市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中国如果引入浮动汇率制度不能只研究波动幅度,还必须结合调整频率和幅度。波动幅度的区间宽窄则视该国企业的承受能力或者看金融市场效率而定。
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任何国家金融体制的核心——汇率制度无不受到国际金融发展形势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一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我国的理性选择应该是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对我国汇率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实践证明,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走稳步推进、循序发展的渐进式道路,主动选择改革时机,确保改革内容与进程可控。要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为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远期目标创造条件,必须同步推进相关基础配套措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