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时代内涵上,新型职业农民在职业选择上更积极主动,在劳动力要素配置上更经济理性,在培养教育上更具開放性、学习性,在能力素质上更具专业技能。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从优化存量和培养增量两个方面入手。目前应加大对现有农民培训的措施和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为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营造动力与源泉,保证农业、农村建设后继有人。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21-03
引言
我国的“农民”一直是职业与身份的混合体。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更是将户口明确地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凡持农村户口的居民即为农民。出生决定命运,命运将农民定义为出生成长于农村,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民的居所由乡村变为城镇社区,就业从第一产业逐步向非农的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的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
2005年,农业部颁布《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并明确“职业农民”是“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1]。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农民的能力素质作出新要求,提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概念。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对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新型”和“职业”相结合,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2],在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创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3]。中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将“新型”与“传统”相对应、“职业”与“身份”相对应,是三农问题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为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尽早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解决农村后继劳动力匮乏问题,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及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
如今,我国学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不断深入。郭智奇等人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并以农民作为自身长期从事和获取收入来源的职业[4]。朱启臻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5]。曾一春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时代性、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其人才类型可分为生产经营大户、农村发展带头人和技能服务人才三种[6]。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一)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积极主动
如今,“农民”不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职业选择,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意愿。
(二)在劳动力要素配置上更经济理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规则,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获取自身报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长期稳定在一定区域内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且达到一定的规模或水平,赢得较高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合乎理性的人”。
(三)在培养教育上更富弹性
与传统农民种田技能代代传承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更具开放性、学习性。新型农民可以新生代农民成长构成,也可以从其他职业劳动者转型加入。
(四)在能力素质上强调专业和素养
新型职业农民都接受过系统性的农业教育培训,获取相关证书,有专业生产技能、市场风险意识,能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提升,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具有不同农业职业类型的具体素质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市场经营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可以是全才,也可以专才。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提乡村振兴战略。2017 年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篇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因素是人,是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好人的问题”[8],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尤为重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提升农民素质和整体国民素质,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社会地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新型农民群体,职业农民的出现和壮大,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以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索思考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路径举措意义重大。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思考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从优化存量和培养增量两个方面入手。当务之急是加大对现有农民培训的措施和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水平和能力。长久之计则是要探索农业后继者的培养途径,为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营造动力源,保证农业、农村建设后继有人。教育先行,培训常在。
(一)基础教育:知农爱农
基础教育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环,是后续一系列教育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给予农村基础教育更多的鼓励和政策扶持。要增加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让农村学生感受到具有乡村地域文化等特色的教育真实感,增强对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基础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要加强青少年知农爱农的教育熏陶,加强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渗透,帮助他们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变过去普遍存在的“跳农门”教育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兴农教育”。
(二)职业教育:学农为农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职业教育是农村各类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主渠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起着打基础、做储备的作用,培养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动力与源泉。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需求类别、需求门类,明确不同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导,增强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要避免职业教育供求的脱节、滞后和不适应现象,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结合地方特点与优势,体现地方优长。
(三)高等教育:懂技术、善经营
高等院校在科技、信息、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巨大优势,理应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起典范带头作用。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既是发展要求、社会责任,又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的学习意愿,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探索“请进来、走下去”、“送教上门”等办学模式,广泛采用“技能训练+学历提升”、“理论教学+全产业链跟踪指导”、“岗位实践+创新创业策划”等教学方式,定制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化解工学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还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分工培养机制,各院校联合招生,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可按就近原则在就近的“联盟院校”内培养,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地缘交通的羁绊,吸引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学历教育。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05,(12):27-2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5):4-11.
[3]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7-03-09(01).
[4] 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農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5]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作用[J].中国农业信,2013,(17):16-18.
[6] 曾一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完善制度设计强化配套政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2,(9):6-9.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8]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6.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984.
[10]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1366.
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WU Qing-yang
(Guangdong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50, 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re more proactive in career choice, more economical and rational in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 more open and learning i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nd more professional skills in ability and quality. Therefore, to cultivat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we should start from two aspects: optimizing the stock and training increment. At presen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measures and efforts to train the existing farmer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level and ability of the farme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education, create a driving force and source for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ensure that there are successors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ompetency; thinking
[责任编辑 柯 黎]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联委托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平台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庆阳(1972-),男,河南光山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经济学、教育管理研究。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21-03
引言
我国的“农民”一直是职业与身份的混合体。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更是将户口明确地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凡持农村户口的居民即为农民。出生决定命运,命运将农民定义为出生成长于农村,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民的居所由乡村变为城镇社区,就业从第一产业逐步向非农的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的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
2005年,农业部颁布《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并明确“职业农民”是“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1]。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农民的能力素质作出新要求,提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概念。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对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新型”和“职业”相结合,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2],在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创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3]。中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将“新型”与“传统”相对应、“职业”与“身份”相对应,是三农问题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为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尽早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解决农村后继劳动力匮乏问题,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及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
如今,我国学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不断深入。郭智奇等人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并以农民作为自身长期从事和获取收入来源的职业[4]。朱启臻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5]。曾一春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时代性、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其人才类型可分为生产经营大户、农村发展带头人和技能服务人才三种[6]。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一)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积极主动
如今,“农民”不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职业选择,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意愿。
(二)在劳动力要素配置上更经济理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规则,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获取自身报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长期稳定在一定区域内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且达到一定的规模或水平,赢得较高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合乎理性的人”。
(三)在培养教育上更富弹性
与传统农民种田技能代代传承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更具开放性、学习性。新型农民可以新生代农民成长构成,也可以从其他职业劳动者转型加入。
(四)在能力素质上强调专业和素养
新型职业农民都接受过系统性的农业教育培训,获取相关证书,有专业生产技能、市场风险意识,能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提升,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具有不同农业职业类型的具体素质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市场经营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可以是全才,也可以专才。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提乡村振兴战略。2017 年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篇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因素是人,是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好人的问题”[8],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尤为重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提升农民素质和整体国民素质,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社会地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新型农民群体,职业农民的出现和壮大,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以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索思考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路径举措意义重大。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思考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从优化存量和培养增量两个方面入手。当务之急是加大对现有农民培训的措施和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水平和能力。长久之计则是要探索农业后继者的培养途径,为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营造动力源,保证农业、农村建设后继有人。教育先行,培训常在。
(一)基础教育:知农爱农
基础教育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环,是后续一系列教育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给予农村基础教育更多的鼓励和政策扶持。要增加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让农村学生感受到具有乡村地域文化等特色的教育真实感,增强对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基础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要加强青少年知农爱农的教育熏陶,加强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渗透,帮助他们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变过去普遍存在的“跳农门”教育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兴农教育”。
(二)职业教育:学农为农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职业教育是农村各类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主渠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起着打基础、做储备的作用,培养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动力与源泉。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需求类别、需求门类,明确不同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导,增强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要避免职业教育供求的脱节、滞后和不适应现象,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结合地方特点与优势,体现地方优长。
(三)高等教育:懂技术、善经营
高等院校在科技、信息、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巨大优势,理应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起典范带头作用。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既是发展要求、社会责任,又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的学习意愿,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探索“请进来、走下去”、“送教上门”等办学模式,广泛采用“技能训练+学历提升”、“理论教学+全产业链跟踪指导”、“岗位实践+创新创业策划”等教学方式,定制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化解工学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还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分工培养机制,各院校联合招生,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可按就近原则在就近的“联盟院校”内培养,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地缘交通的羁绊,吸引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学历教育。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05,(12):27-2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5):4-11.
[3]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7-03-09(01).
[4] 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農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5]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作用[J].中国农业信,2013,(17):16-18.
[6] 曾一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完善制度设计强化配套政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2,(9):6-9.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8]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6.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984.
[10]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1366.
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WU Qing-yang
(Guangdong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50, 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re more proactive in career choice, more economical and rational in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 more open and learning i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nd more professional skills in ability and quality. Therefore, to cultivat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we should start from two aspects: optimizing the stock and training increment. At presen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measures and efforts to train the existing farmer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level and ability of the farme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education, create a driving force and source for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ensure that there are successors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ompetency; thinking
[责任编辑 柯 黎]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联委托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平台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庆阳(1972-),男,河南光山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经济学、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