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邮电部部长朱学范的两次请客吃饭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学范(1905-199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著名的社会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出任邮电部首任部长,为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朱学范极富远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积极努力筹建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在北京西郊北太平庄的一片土地上建造起了教学大楼、实验室、礼堂、饭厅、宿舍等。1955年,在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无线电系和重庆大学(原中央大学)通信科合并的基础上,北邮成立,并于次年面向全国公开招生。我就是这一年参加高考,考入北邮无线电系。
  那一年入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朱学范部长也亲临现场。我们每人拿了马夹子到礼堂划定的区域入座。院系领导介绍完相关情况后,朱学范部长讲话。他感慨北邮的建成来之不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所专门为邮电通信事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勉励学生们珍惜学习机会,将来报效国家。最后,他说为了庆祝北邮成立,今天中午就请大家吃饭。
  散会后同学们先回宿舍休息,各班级生活委员到厨房和饭厅帮厨、端菜、摆放。中午吃饭铃声响起,大家都拿了自备餐具(一只搪瓷碗、一双筷子),由生活委员回到宿舍带领我们到饭厅指定的餐桌就餐,10人一桌,围着方桌站着吃饭。记得餐桌上有八个菜,菜肴丰富,还有鸡汤呢!
  开饭前,朱学范部长讲:“让大家吃好,不要浪费!”按现在的說法就是要实行“光盘行动”,我们青年学生当然吃得开心,很好地完成了光盘任务。为照顾南、北方学生饮食差异,主食有米饭和馒头,使大家不仅吃好,还吃得很饱呢!
  吃饭时,朱学范部长还在餐桌间“巡视”,询问同学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在北京生活是否习惯等等。他本人没有一起吃饭,走了一圈后就离开饭厅回邮电部去了,大家用筷子击打着碗替代鼓掌(因为餐桌上放不下十人的饭碗,学生们只得击碗欢送)。
  1958年,邮电部举办了一次“全国邮电职工体育运动大会”,由全国邮电体协承办,为次年国庆十周年举行全国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选拔优秀运动员。
  运动会假座北邮的运动场和体育馆举行。运动会需要不少工作人员,而体协又没多少人手,就请北邮各学生运动队的部分队员作为工作人员,担任记录员、裁判员等工作。我当时是北邮棒球队队长,又是排球队队员,所以也应邀作为工作人员,负责运动员的登录工作。
  运动会历时两天,颁奖典礼和闭幕式结束后,我们工作人员都在忙着清理场馆、整理运动器材、汇集各类记录等收尾工作,这时得到通知,要我们工作结束后不要回食堂吃晚饭,朱学范部长在校外附近一饭庄请工作人员吃晚饭。待工作完成后,我们就三五成群走出校外,到达饭庄就见已经安排好了四桌,人员落座后朱部长作了简单的讲话,大致意思是这次运动会圆满结束是大家辛勤工作的结果,仅准备点简单的饭菜答谢各位。说完他就有事先离开了,留了一位工作人员招待大家。记得这次吃饭还喝了点啤酒,大家吃得很开心,饭后步行回校天已完全黑了。
  这两次朱学范部长请客吃饭我都有幸参加了,时隔六十多年,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感悟,值得说说:
  (一)这两次请客吃饭都不是公费吃喝,更不是大摆宴席铺张浪费,是朱部长自掏腰包请客的。第一次开学典礼请吃饭,除了我们学生的伙食费以外,超支的部分就是朱部长支付的。第二次请吃饭,因为并不在运动会的预算之内,完全是朱部长自费请客的。
  (二)这两次请吃饭都是事出有因:第一次开学典礼时朱部长请客吃饭实为庆祝,庆祝北邮在克服了许多困难后终于建立起来了,像是战争中打了胜仗开庆祝会似的。第二次请吃饭,是因为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工作,都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当然我们学生也根本没想过报酬。可朱部长却以请客吃饭酬谢大家,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又极为妥帖。
  (三)这是上级领导请下级工作人员吃饭,而且是邮电部最高领导请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吃饭,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关怀、工作肯定和支持。这与那些对领导迎来送往,大摆宴席,阿谀奉承甚至进行黑交易截然相反。正是有了这点感悟,才写了此文。
  (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许崇德先生是上海青浦金泽镇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亲历和参与了新中国两部宪法的起草与修改,还先后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2003年,他穷尽毕生所学,完成了7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对于中国宪法和宪法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渴望得到许崇德先生诗词集  2004年,上海青浦区政协成立了青浦籍知名人士档案史料征集组,
期刊
改革开放后,我和千千万万学子一样惊喜,大学的门又重新向我们打开了。于是我这个土生土长在丽江、从没走出过家乡的纳西族青年也有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并且以丽江地区文科第一名考上了云南大学中文系,成为19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开始了书山寻径、学海泛舟的求学之旅。如果没有40年前的改革开放,我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有希望成为一个大学生,更没有想到,我这个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也
期刊
外公戴戟,原名光祖,祖籍安徽旌德,1895年生于苏州。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从苏州到上海参加学生军,改名戴戟,一心想当执戟卫国的职业军人。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直至“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外公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共同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系列大事件,结下生死之交。  和那时很多军政界人士一样,外公余暇有展笔弄墨的雅兴和习惯,字还愈练愈好。兴之所至,往往也会酣畅挥洒一番,加上友朋间酬酢
期刊
上海市社联筹备于1956年,成立于1958年。1958年政法、财经两校,外加中科院在沪的经济、历史所,以及复旦法律系四个单位合并为上海社会科学院。这样就有条件抽一部分教师组成市社联。我的好多老师和同学都被调去了市社联。我毕业后留在社科院学习室(原全名为“毛主席著作学习室”,后改称“学习室”“研究室”),我们的室主任由副院长庞季云担任,他同时也是社联领导成员之一,经常带我、派我去社联。社联迁过好多地
期刊
杨静如 :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妹妹  我的母亲考取西南联大,读的是中文系,做朱自清的学生。母亲自幼热爱文学,读书写作当教授,曾是她年轻时代的梦想。可是母亲转学到重庆中央大学之后,改了专业,到外文系,读英国文学,想从欧美文学中汲取营养,以求更好地写作。于是我母亲结识了同在重庆中大外文系的杨静如阿姨。静如阿姨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英国作家勃朗特写的《呼啸山庄》,是静如阿姨译的,署名杨苡。勃朗特姐妹,是母亲
期刊
看了柴松岳回忆温州“皮带事件”和他述及全国劳模评选事情后,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往事。  我任江苏省政協秘书长时,陪同老领导张根生去浙江考察。省委书记张德江请吃晚饭。席间我戏问张书记:“报刊文摘近日头版头条批评你们私营老板怎能当全国劳模?您有何看法?”  “是吗?我没有看。不过前两天我还真收到北京来信,责问此文,并要我一周内答复。落款还签名盖章。”  “那您如何答复?”  “他郑重其事,我若无
期刊
2019年1月18日下午,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了7位与会专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第一位发言的是杨福家院士,他发言的题目是“高等院校,各尽其职”,提出要面向国家需要发展多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在日常工作中,我有幸能常常聆听到杨先生讲述他学习和工作中的传奇经历和生动故事,从而了解到这位教育家对于中国教育的很多真知灼见。而他自己也获得
期刊
2017年我回了趟老家扬州,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扬州古城里,一些居民在自发地改建老房子,或是营建古式的新房子。有的在自家的天井、院子里栽花种草弄盆景,有的堆了半壁假山,有的开了个池塘,更有的围了廊子,盖了亭子,俨然成了一个个居家的小园林。这些普通居民摒弃干巴巴的水泥方盒子和冷冰冰的瓷砖,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恢复了老祖宗曾经营造的诗情画意。小宅院里开始有了鸟语花香、春兰秋菊的情趣,也有池沼游鱼、亭台花架
期刊
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不久,1843年英国领事巴富尔带着一批商人匆匆赶到了刚刚宣布“开埠”的上海县城。巴富尔要上任,总得有个领事馆吧,可是中国人都觉得老外来到城里不是好事,所以不是不愿意出让房舍,就是“索价奇昂”。巴富尔好不容易在上海城里租了个民房安顿下来,可是在人地生疏的东方,横竖觉得不自在,而上海官府看到老外在自己身边安营扎寨也是浑身不舒服。于是双方一接洽,马上达成一致意见,还是让老外去城外吧,于
期刊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灣“复行视事”。他对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失败,痛心疾首,深觉“革命”要从头做起。他首先在1950年7月,经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国民党的改造案,并任命了陈诚等15位改造委员,针对党内组织进行改组,党员思想进行再教育。经由“现阶段政治主张”“本党改造纲要” “中国国民党暨所属党部改造之措施及其程序”“党员归队实施办法”等方式,以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党的改造重组,确立了蒋介石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