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叙述桥北组团分区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方法,阐明规划的实质就是协调与博弈。首先是协调现状建设与生态禀赋,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说服政府放眼未来,以地区长远发展为重。
关键词:桥北组团规划本质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张白纸上可以勾画出美好的设计,却难以编制出合理的规划,因为评判合理与否的标准缺失,即没有“守”之坚固哪知“攻”之勇猛。赤峰市桥北组团分区规划正是在“强攻”与“死守”之间的博弈,规划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打破行政壁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赤峰市位于蒙冀辽三省交汇处,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而桥北组团与赤峰市老城区的红山区、松山区隔锡伯河与阴河相望,毗邻赤峰市核心商业步行街(新华步行街),同时与红山[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隔英金河相连。规划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处于锡伯河、英金河与阴河的“三河”交汇之处,是赤峰市最重要的形象区域。
一、限制规划的核心要素
1、物流园区
2006年6月8日,红山物流园区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完成了一期1450亩建设工程,启动了二期2750亩建设工程,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一监控”标准,已初具规模。但是暴露出很多问题:①园区建设“就物流建物流”,生活配套支撑不足;②市场寻租导向下,部分地段建设与规划脱节;③物流园区的道路建设与赤峰市路网衔接不畅;④物流园区生态景观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
2、生态林地
桥北地区地处丘陵地带,其中平川土地占30%,丘陵山地占70%。境内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地总面积为677公顷,其中松林更为珍贵,桥北地区境内共有152公顷。
3、红山及红山文化
桥北地区毗邻红山,受到来自红山以及红山文化的强烈影响。另外,在赤峰市桥北组团内曾有龙头山,由于采石等挖掘造成现在只剩下传说而没有具体的山体。龙头山对面有蜘蛛山遗址,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区内还有钓鱼台等带有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的旧址。
二、桥北组团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目标与定位
规划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双重角度出发,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从而确定该地区的规划目标与定位。首先,规划从桥北地区现状及资源禀赋出发,研究桥北组团能成为什么?桥北地区有红山、松树(杨树)经济林、河流水系、物流园区(包括规划铁路专用线)和高速公路等。其次,规划从赤峰城市发展诉求出发,研究赤峰市发展需要什么?最后选者两者的“交集”。因此规划确定桥北地区发展目标为:将桥北地区建设成为经济高效、居住和谐、交通便捷、生态优美、文化繁荣、充满时尚活力的现代化新区,成为赤峰市的生态-休闲商务中心(Ecological-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商业商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和高档居住六大功能。
2、结构与布局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从生态优先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三楔三片,三楔通三山、三片含三心”的空间结构。即:“一核”即生态景观核,依托现状经济林和松林形成生态绿心,保障该地区生态环境。“一带”即滨河休闲带,沿阴河的东岸和英金河北岸的滨河地带。重点建设赤峰市的休闲商务中心、以红山为背景的休闲主题公园和高档居住区。“三楔”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分别通向红山、大王山和松山。“三片”即生态生活片区、现代物流片区和中心生活片区。分别形成生态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行政休闲中心。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8.21平方公里,其中物流园区已建成用地5平方公里。
规划结构图用地规划图
三、桥北组团分区规划的编制策略
1、核心思路
(1)“文化提取”与“肌理延续”
延续城市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塑造城市未来生活、工作和环境的典范。将龙头山在原址上以广场或公园的形式保存,并以其作为核心区的中心景观,以中心雕塑或中心景观为寓意,与蜘蛛山遥相呼应。在道路系统规划上延续赤峰市的原有肌理。赤峰城市肌理提取即方格路网、南偏东布局。方格网是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既容易拓展,又易于分割,土地利用最有效,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2)“功能复合”与“磁极法则”
引入乘数效应理论,使滨水区融合城市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等不同内容,相互促进,乘数增长。在滨河地区建立复合功能圈,将居住、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不同功能用途相聚,产生乘数效应。将发展功能视作磁石,第一磁极是生存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和新型综合社区;第二磁极是教育科研;第三磁极是中心核的休闲、商业、娱乐、商务、办公。
(3)“景观视廊”与“生态廊道”
三河交汇口的核心功能区通过绿带、步行道和公共活动走廊等多种路径向外辐射。以放射性路网强化桥北地区的景观中心,形成赤峰市的视觉中心。分别形成与红山、英金河和阴河等多条生态廊道,确保桥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宜居性,建立适宜物种栖息的开敞空间和迁徙廊道,在总体布局上形成组团发展模式。
景观视廊生态廊道
2、编制方法
(1)GIS地形分析
规划借助GIS计算机技术,对规划区内的地形进行系统分析,包括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同时对生态敏感度、交通可达性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定规划区内的已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設区和禁止限制区(即四区划定)。
(2)sketch up模型分析
规划借助sketch up计算机技术,对核心区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模拟与示意,比选出与红山、河流及老城区的建筑相协调的建筑布局,反过来指导用地布局。
(3)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
规划区分松树与杨树经济林,严格保护松树林,有限度的占用杨树林,利用现有林地形成规划景观核心。在规划布局中对红山进行避让和生态廊道预留。同时将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到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中,龙头山旧址和钓鱼台旧址均以广场的形式进行保留,延续和传承文化。
四、对规划本质的探寻
2009年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规划的本质在于前瞻,城市规划的变革与发展源自解决问题。同时,当前我国的城镇化面临着机动化引发的空气污染、郊区化加剧、东西部城镇化不均衡、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与二氧化碳排放限制5项挑战。
桥北组团分区规划正是从解决现状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诸多矛盾,弱化物流园区管委会与桥北组团管委会之间的行政壁垒,协调物流园区建设与桥北组团开发之间的功能冲突和干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其实质上也是作为规划专业人员为维持规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坚持职业操守的行为。
该规划在2009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中获得城市规划类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赤峰市桥北组团分区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Z].2009
2、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副部长的主题发言
关键词:桥北组团规划本质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张白纸上可以勾画出美好的设计,却难以编制出合理的规划,因为评判合理与否的标准缺失,即没有“守”之坚固哪知“攻”之勇猛。赤峰市桥北组团分区规划正是在“强攻”与“死守”之间的博弈,规划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打破行政壁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赤峰市位于蒙冀辽三省交汇处,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而桥北组团与赤峰市老城区的红山区、松山区隔锡伯河与阴河相望,毗邻赤峰市核心商业步行街(新华步行街),同时与红山[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隔英金河相连。规划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处于锡伯河、英金河与阴河的“三河”交汇之处,是赤峰市最重要的形象区域。
一、限制规划的核心要素
1、物流园区
2006年6月8日,红山物流园区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完成了一期1450亩建设工程,启动了二期2750亩建设工程,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一监控”标准,已初具规模。但是暴露出很多问题:①园区建设“就物流建物流”,生活配套支撑不足;②市场寻租导向下,部分地段建设与规划脱节;③物流园区的道路建设与赤峰市路网衔接不畅;④物流园区生态景观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
2、生态林地
桥北地区地处丘陵地带,其中平川土地占30%,丘陵山地占70%。境内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地总面积为677公顷,其中松林更为珍贵,桥北地区境内共有152公顷。
3、红山及红山文化
桥北地区毗邻红山,受到来自红山以及红山文化的强烈影响。另外,在赤峰市桥北组团内曾有龙头山,由于采石等挖掘造成现在只剩下传说而没有具体的山体。龙头山对面有蜘蛛山遗址,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区内还有钓鱼台等带有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的旧址。
二、桥北组团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目标与定位
规划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双重角度出发,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从而确定该地区的规划目标与定位。首先,规划从桥北地区现状及资源禀赋出发,研究桥北组团能成为什么?桥北地区有红山、松树(杨树)经济林、河流水系、物流园区(包括规划铁路专用线)和高速公路等。其次,规划从赤峰城市发展诉求出发,研究赤峰市发展需要什么?最后选者两者的“交集”。因此规划确定桥北地区发展目标为:将桥北地区建设成为经济高效、居住和谐、交通便捷、生态优美、文化繁荣、充满时尚活力的现代化新区,成为赤峰市的生态-休闲商务中心(Ecological-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商业商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和高档居住六大功能。
2、结构与布局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从生态优先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三楔三片,三楔通三山、三片含三心”的空间结构。即:“一核”即生态景观核,依托现状经济林和松林形成生态绿心,保障该地区生态环境。“一带”即滨河休闲带,沿阴河的东岸和英金河北岸的滨河地带。重点建设赤峰市的休闲商务中心、以红山为背景的休闲主题公园和高档居住区。“三楔”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分别通向红山、大王山和松山。“三片”即生态生活片区、现代物流片区和中心生活片区。分别形成生态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行政休闲中心。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8.21平方公里,其中物流园区已建成用地5平方公里。
规划结构图用地规划图
三、桥北组团分区规划的编制策略
1、核心思路
(1)“文化提取”与“肌理延续”
延续城市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塑造城市未来生活、工作和环境的典范。将龙头山在原址上以广场或公园的形式保存,并以其作为核心区的中心景观,以中心雕塑或中心景观为寓意,与蜘蛛山遥相呼应。在道路系统规划上延续赤峰市的原有肌理。赤峰城市肌理提取即方格路网、南偏东布局。方格网是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既容易拓展,又易于分割,土地利用最有效,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2)“功能复合”与“磁极法则”
引入乘数效应理论,使滨水区融合城市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等不同内容,相互促进,乘数增长。在滨河地区建立复合功能圈,将居住、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不同功能用途相聚,产生乘数效应。将发展功能视作磁石,第一磁极是生存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和新型综合社区;第二磁极是教育科研;第三磁极是中心核的休闲、商业、娱乐、商务、办公。
(3)“景观视廊”与“生态廊道”
三河交汇口的核心功能区通过绿带、步行道和公共活动走廊等多种路径向外辐射。以放射性路网强化桥北地区的景观中心,形成赤峰市的视觉中心。分别形成与红山、英金河和阴河等多条生态廊道,确保桥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宜居性,建立适宜物种栖息的开敞空间和迁徙廊道,在总体布局上形成组团发展模式。
景观视廊生态廊道
2、编制方法
(1)GIS地形分析
规划借助GIS计算机技术,对规划区内的地形进行系统分析,包括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同时对生态敏感度、交通可达性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定规划区内的已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設区和禁止限制区(即四区划定)。
(2)sketch up模型分析
规划借助sketch up计算机技术,对核心区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模拟与示意,比选出与红山、河流及老城区的建筑相协调的建筑布局,反过来指导用地布局。
(3)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
规划区分松树与杨树经济林,严格保护松树林,有限度的占用杨树林,利用现有林地形成规划景观核心。在规划布局中对红山进行避让和生态廊道预留。同时将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到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中,龙头山旧址和钓鱼台旧址均以广场的形式进行保留,延续和传承文化。
四、对规划本质的探寻
2009年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规划的本质在于前瞻,城市规划的变革与发展源自解决问题。同时,当前我国的城镇化面临着机动化引发的空气污染、郊区化加剧、东西部城镇化不均衡、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与二氧化碳排放限制5项挑战。
桥北组团分区规划正是从解决现状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诸多矛盾,弱化物流园区管委会与桥北组团管委会之间的行政壁垒,协调物流园区建设与桥北组团开发之间的功能冲突和干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其实质上也是作为规划专业人员为维持规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坚持职业操守的行为。
该规划在2009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中获得城市规划类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赤峰市桥北组团分区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Z].2009
2、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副部长的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