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质量的内涵,并对提升初中体育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体育具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功能,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体育素质,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年过渡的青少年时期。在生活上,学习上都还不能完全独立和自觉,很需要父母、教师的关怀、引导、督促、帮助。而且青少年是身体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期,因而,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作用[1]。
1体育质量的内涵
考察体育质量需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入手,因此,体育质量包含了体育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质量。体育教育质量涵盖了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
1.1体育教育质量
体育教育的产品,是体育教育服务。体育教育的质量,就是体育教育服务的质量。体育教育质量的内涵理解为:体育教育服务所具有的育人性、普及性、安全性、功效性、资源保证性等特征,满足体育教育需求主体身心发展、体育能力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等要求的程度。
1.2学生体育质量
学校体育是为了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体育锻炼动机,加强意志品质,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学生体育质量包括体育态度、运动技能与技巧、体育卫生保健与基础常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等。
2提升初中体育质量的对策
2.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实施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当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或者“大体育课”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学生成长乃至终身的一种教育[2]。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体育教育的指导应当立足体育课,但不局限于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队体育课进行延伸和拓展。正如目前各个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便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而言,还应当把体育课延伸到学校教育之外,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何种体育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参加热情、何种体育活动更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成长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当进入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思考范围。
2.2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管理
突破惯有的体育部门管体育教育的观念,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各个部门协同合作[3]。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就学校而言,体育教研室制定竞赛或活动计划,体育教师负责专业部分,诸如赛制、规则等等的制定和实施;总务部门提供场地、器材等,医务部门负责体育保健等,各个部门协同运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体育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2.3进行相应的政策理解与宣传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对象确立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宣传。政策是工作方式和行为组织的准绳,如果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适度传达,势必影响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4]。
2.4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
体育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的一切组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体育管理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坚持以“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把人放在突出位置,尊重人的自身特性,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尊重人的合理需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初中体育教育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二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第一,从体育教育活动的实施来看,“以人为本”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本。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一切制度、组织、运作都是为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良性开展,保证教师的利益和持续发展,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注重师德建设。其次,注重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聚集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二,从体育教育活动的目的来看,“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出发,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向健康教育转变。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只有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的需求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的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所以体育教育管理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态度为核心,以促成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
3结论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智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同等重要。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增加学生体质的重任,更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正因为体育的重要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应当从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正确的体育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策略,最终实现新课标对体育课的目标要求,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龙旭.初中体育与健康“标准教材单元”的自主构建与实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1,(2): 18-19.
[2]堵玲.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2)141-142.
[3]王端峰.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3):122-124.
[4]李健,谭刚,王荣民等.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962-96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体育具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功能,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体育素质,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年过渡的青少年时期。在生活上,学习上都还不能完全独立和自觉,很需要父母、教师的关怀、引导、督促、帮助。而且青少年是身体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期,因而,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作用[1]。
1体育质量的内涵
考察体育质量需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入手,因此,体育质量包含了体育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质量。体育教育质量涵盖了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
1.1体育教育质量
体育教育的产品,是体育教育服务。体育教育的质量,就是体育教育服务的质量。体育教育质量的内涵理解为:体育教育服务所具有的育人性、普及性、安全性、功效性、资源保证性等特征,满足体育教育需求主体身心发展、体育能力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等要求的程度。
1.2学生体育质量
学校体育是为了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体育锻炼动机,加强意志品质,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学生体育质量包括体育态度、运动技能与技巧、体育卫生保健与基础常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等。
2提升初中体育质量的对策
2.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实施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当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或者“大体育课”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学生成长乃至终身的一种教育[2]。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体育教育的指导应当立足体育课,但不局限于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队体育课进行延伸和拓展。正如目前各个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便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而言,还应当把体育课延伸到学校教育之外,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何种体育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参加热情、何种体育活动更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成长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当进入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思考范围。
2.2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管理
突破惯有的体育部门管体育教育的观念,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各个部门协同合作[3]。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就学校而言,体育教研室制定竞赛或活动计划,体育教师负责专业部分,诸如赛制、规则等等的制定和实施;总务部门提供场地、器材等,医务部门负责体育保健等,各个部门协同运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体育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2.3进行相应的政策理解与宣传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对象确立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宣传。政策是工作方式和行为组织的准绳,如果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适度传达,势必影响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4]。
2.4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
体育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的一切组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体育管理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坚持以“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把人放在突出位置,尊重人的自身特性,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尊重人的合理需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初中体育教育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二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第一,从体育教育活动的实施来看,“以人为本”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本。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一切制度、组织、运作都是为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良性开展,保证教师的利益和持续发展,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注重师德建设。其次,注重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聚集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二,从体育教育活动的目的来看,“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出发,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向健康教育转变。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只有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的需求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的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所以体育教育管理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态度为核心,以促成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
3结论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智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同等重要。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增加学生体质的重任,更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正因为体育的重要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应当从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正确的体育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策略,最终实现新课标对体育课的目标要求,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龙旭.初中体育与健康“标准教材单元”的自主构建与实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1,(2): 18-19.
[2]堵玲.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2)141-142.
[3]王端峰.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3):122-124.
[4]李健,谭刚,王荣民等.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96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