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基本上仍沿用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此,我从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三方面入手,谈一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看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旺盛了,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基本上仍沿用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其教学规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我从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三方面入手,谈一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粗浅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因为,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行动的改变,改革就无从谈起。具体说来,应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第一,平等和服务观念。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主旋律,在传统高等教育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是集职业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平等的对待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工作就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负责,所以教师对待学生不仅要有平等意识,还要有服务意识,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求知过程的服务员。
第二,质量和效益观念。质量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生源和毕业生就业问题,但深层次挖掘,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问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特别在“活”和“新”上下功夫,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知识整合能力。
第三,改革与创新观念。改革与创新是市场经济的源泉,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教师是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刻板地按照教材来讲解,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第四,职业和特色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教学改革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以创造性提高为目标,与用人单位紧密结合,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二、改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方式的改变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转变为师生互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大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沿用的基本是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因为我们教师本身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本科院校,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经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传统的 “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自然就把它搬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没兴趣,教师抱怨学生笨”。其实我们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分数较低、成绩较差的。二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材,不是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模拟现场教学法等,增加其直观感觉,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另外,还可以穿插质疑性教学、换位性教学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常问“为什么”,少说“是什么”,并放开手脚,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理解、去辩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以共性教育为主转变为发展学生的个性。过去,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只当作一种学历教育,注重共性。其实,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强调选拔和淘汰,而应该注重合格和帮助人人成功,体现了一种新的育人观念。它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其实质是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得到保障,而只有受到尊重的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获得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从“帮助每一个人成功”的观点出发,有区别地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每一个人的不同潜能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体现职业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平等的思想。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可采取分层教学和分班教学的方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3、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实践教学为主。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确定理论教学的时间,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要改革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大统一”教学制度,实行学分制、选修制、主辅修制等多种教学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特点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使其毕业就能熟练上岗。
4、教学重点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创造能力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其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出路之所在。正如瑞典教育与文化事物大臣英格瓦·卡尔森所言:“学校的使命不再是纯粹简单地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了(如果过去它曾经是那样做的)。一所学校的根本目的,尤其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个人都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的才能和爱好。”人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单位注重个人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岗位,它们的外延和内涵变化更大。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一个人的职业变换和工作调动在一生中可能要有多次,这既是客观环境变化的必然,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社会成员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是已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它的性质也由终结教育演变为终身教育,我们也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5、评价标准以理论考核为主转变为以实践技能为主。传统的理论考核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显然已不切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理论部分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出不同层次的试卷考核;实践技能方面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综合起来,才能正确评价每位学生,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提高教学技能,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着在信息化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提高教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进行教学改革的保障。
1、教师应把握生动的语言技巧。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讲授,其效果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精练,还要幽默、有感染力和时代感,让学生听得懂是最基本的要求;使学生喜欢听,是教师的语言所应达到的高度;让学生渴望听,把课堂当成一种美的享受,才是教师的语言技巧所应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要靠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技巧和风格。
2、教师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它包括两方面:第一,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第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生产与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生产工艺过程、技术诀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所以说,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立足于生产一线搞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3、教师应把握前沿的学科动向。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工作应不断吐故纳新,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工作就要与科研紧密结合,才能促使教师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为教学工作提供更新、更生动的素材。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要立足于职业性,培养其创新性,形成其独特性,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旺盛了,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基本上仍沿用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其教学规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我从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三方面入手,谈一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粗浅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因为,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行动的改变,改革就无从谈起。具体说来,应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第一,平等和服务观念。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主旋律,在传统高等教育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是集职业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平等的对待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工作就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负责,所以教师对待学生不仅要有平等意识,还要有服务意识,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求知过程的服务员。
第二,质量和效益观念。质量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生源和毕业生就业问题,但深层次挖掘,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问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特别在“活”和“新”上下功夫,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知识整合能力。
第三,改革与创新观念。改革与创新是市场经济的源泉,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教师是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刻板地按照教材来讲解,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第四,职业和特色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教学改革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以创造性提高为目标,与用人单位紧密结合,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二、改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方式的改变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转变为师生互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大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沿用的基本是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因为我们教师本身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本科院校,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经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传统的 “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自然就把它搬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没兴趣,教师抱怨学生笨”。其实我们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分数较低、成绩较差的。二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材,不是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模拟现场教学法等,增加其直观感觉,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另外,还可以穿插质疑性教学、换位性教学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常问“为什么”,少说“是什么”,并放开手脚,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理解、去辩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以共性教育为主转变为发展学生的个性。过去,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只当作一种学历教育,注重共性。其实,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强调选拔和淘汰,而应该注重合格和帮助人人成功,体现了一种新的育人观念。它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其实质是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得到保障,而只有受到尊重的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获得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从“帮助每一个人成功”的观点出发,有区别地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每一个人的不同潜能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体现职业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平等的思想。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可采取分层教学和分班教学的方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3、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实践教学为主。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确定理论教学的时间,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要改革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大统一”教学制度,实行学分制、选修制、主辅修制等多种教学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特点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使其毕业就能熟练上岗。
4、教学重点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创造能力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其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出路之所在。正如瑞典教育与文化事物大臣英格瓦·卡尔森所言:“学校的使命不再是纯粹简单地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了(如果过去它曾经是那样做的)。一所学校的根本目的,尤其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个人都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的才能和爱好。”人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单位注重个人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岗位,它们的外延和内涵变化更大。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一个人的职业变换和工作调动在一生中可能要有多次,这既是客观环境变化的必然,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社会成员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是已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它的性质也由终结教育演变为终身教育,我们也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5、评价标准以理论考核为主转变为以实践技能为主。传统的理论考核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显然已不切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理论部分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出不同层次的试卷考核;实践技能方面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综合起来,才能正确评价每位学生,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提高教学技能,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着在信息化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提高教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进行教学改革的保障。
1、教师应把握生动的语言技巧。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讲授,其效果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精练,还要幽默、有感染力和时代感,让学生听得懂是最基本的要求;使学生喜欢听,是教师的语言所应达到的高度;让学生渴望听,把课堂当成一种美的享受,才是教师的语言技巧所应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要靠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技巧和风格。
2、教师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它包括两方面:第一,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第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生产与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生产工艺过程、技术诀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所以说,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立足于生产一线搞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3、教师应把握前沿的学科动向。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工作应不断吐故纳新,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工作就要与科研紧密结合,才能促使教师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为教学工作提供更新、更生动的素材。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要立足于职业性,培养其创新性,形成其独特性,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