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Ⅰ粒子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r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2枚37MBq^125Ⅰ粒子模型对前列腺癌PC-3移植瘤裸鼠进行48,96和192h照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率。凋亡率和bax/bcl-2比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结果^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48h后bcl-2表达下降到4.00±2.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00,P=0.067);96和192h后bcl-2表达分别下降到2.67±1.16和3.00±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0,3.464;P=0.008,0.026)。bax表达分别上升到11.33±2.89,8.67±1.16和8.67±1.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4,4.025,5.292;P值分别为0.029,0.016和0.006)。^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48h组PC-3细胞凋亡率为2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照射96和192h组凋亡率增加到21.7%和3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36)。各照射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PC-3细胞凋亡率和bax/bcl-2比值呈正相关(r=0.784,P=0.012)。结论”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可使PC-3细胞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诱导凋亡增加,而凋亡率与bax/bcl-2比值呈正相关。^125Ⅰ粒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可能通过bcl-2、bax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国外学者就开始采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1],其中Seidlin等采用放射性碘成功消除了甲状腺癌转移灶为很有影响的研究报道.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应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已发展成对该病术后后续治疗的首选治疗或经典治疗方法。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患者男,68岁。2005年4月18日因发现右颈部无痛性包块入院。体格检查:触诊发现右侧颈前一大小约3cm×3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彩色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实质性占位病变。^135Ⅰ甲状腺扫描示甲状腺右叶“冷”结节。甲状腺功能检测FT3 3.86(正常参考值2.91~9.08)pmol/L,FT46.51(正常参考值9.05—25.50)pmol/L,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I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2589例^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169例CUP患者的显像结果,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结果169例CUP患者中19例失访,150例有完整资料。70例成功探测到原发灶,总检出率为46.7%(
期刊
期刊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前小剂量的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WBS)可以判定残留甲状腺组织情况和有无功能性转移灶,治疗后1周左右应再进行WBS,可观察病灶对药物的吸收情况。笔者回顾分析了33例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比较其诊断性和治疗量^131I WBS病灶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期刊
笔者对部分手术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进行了PET/CT全身检查,同时在行^131I治疗后行全身^131I扫描,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