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混凝土缺陷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击回波数据深度谱的层析成像方法.首先,在混凝土表面绘制网格,在网格上进行冲击回波测试,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混凝土的频谱;然后,将频率谱转换为深度谱,将各点数据合并成三维数据体;最后,对数据体进行深度谱层析成像,构建任意截面的混凝土结构图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成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深度谱层析成像可以成功地显示混凝土试件的内部裂缝.
【机 构】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35;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广州 51063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混凝土缺陷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击回波数据深度谱的层析成像方法.首先,在混凝土表面绘制网格,在网格上进行冲击回波测试,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混凝土的频谱;然后,将频率谱转换为深度谱,将各点数据合并成三维数据体;最后,对数据体进行深度谱层析成像,构建任意截面的混凝土结构图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成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深度谱层析成像可以成功地显示混凝土试件的内部裂缝.
其他文献
CBR-V(力学-体积法)矿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思路是将一个矿质集料配合比设计分为两部分,即骨架部分的力学设计(CBR)和密实部分的体积(V)设计.由于骨架部分的研究对象是散体材料,若采用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方法直接进行测定,则所测CBR值的离散性较大,以至于无法使用.为解决CBR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改变试件尺度,研究矿料承载比(CBR)测定过程中的变异性,最后给出建议的试件尺度为直径15.2cm、高度11.0cm.
作业安全与设计质量对提高医院公共环境消杀机器人“人机系统”运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以人因工程学、交互科学、认知科学理论为视角,探究医院消杀机器人作业安全与交互设计策略.采用层次任务与表格任务结合H TA-T分析法,构建消杀作业任务流程,剖析作业流程中典型安全事故及其致因逻辑,基于工作域分析法(WDA)对消杀作业约束条件进行描述,建立消杀工作域抽象层次模型.并对医院消杀机器人作业SRK认知行为模式(技能型、规则性、知识性)进行判定研究,梳理认知因素匹配关系.构建消杀机器人作业安全设计评估理论模型框架,提出基于
采用传统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区域污染物进行模拟与预测,针对源数据分布不均,效果一般的问题,提出了采用INLA-SPDE模型来模拟与预测区域污染物的方法.模型的空间分量使用随机偏微分方程表达,时间分量则采用一阶时序自相关模型,同时还包含气象参数等10种协变量,以2019年度京津冀地区日均PM2.5浓度为例,逐月建立了时空模拟与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克里金插值方法相比,在区域污染物分布的模拟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尤其在高值污染的预测上精度效果提升明显,同时可得到区域污染风险等级等多种结果.进一步基于模型的预
残余应力容易导致采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加工的薄壁件变形甚至开裂,为了减少残余应力并控制其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轴变换的分区扫描路径规划策略.首先对分层实体区域进行中轴变换,然后根据裁剪后的中轴将分层实体区域划分为主区域和连接区域,针对主区域和连接区域分别设计了正弦曲线形扫描路径和正三角网格式扫描路径,最后给出了一个典型多连通薄壁模型的计算结果.
沥青路面倒装结构在广东省应用较少,且结构型式不统一,经验性较强,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依托特重交通下的新博高速公路,通过有限元分析路表弯沉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厚度、ATB厚度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在35cm附近及以下区间内,路表弯沉随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半刚性基层厚度及ATB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关系;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50cm时,路表弯沉随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半刚性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ATB厚度的增加而减少.通过试验段铺筑及通车后的弯沉检测表明,随着通车试
废旧沥青在温拌再生条件下掺入玄武岩纤维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其中温降控制技术对于现场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拌合具有降低有毒气体排放的作用.为了确定玄武岩纤维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降温幅度,首先对级配为GAC—16的热拌玄武岩纤维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得到0.2%、0.4%和0.6%三种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下的热拌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其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的掺量按40%和50%两种比例添加;接着在此基础上添加统一的量(沥青质量的1.5
为解决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需求不明确的问题,基于历年定检报告,采用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沥青路面的技术状况指标.结合养护时机判断标准,对预测的技术状况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养护方案规划.综合现场病害情况和交通量等给出推荐的养护方案,统计养护方案工程量.对比实际处治方案与预测方案,分析了实际工程量与预测工程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组合预测模型所预测的处治工程量略小于实际处治工程量,工程量偏差不大,故该组合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指导沥青路面养护方案规划.
在钢壳沉管隧道施工中,钢壳管节浇筑前后的验收主要是对端钢壳进行三维姿态测量,主要包括端钢壳面板(端面板)平整度、端钢壳横向垂直度(水平偏角)和竖向倾斜度(竖向偏角),目的是保证沉管精确地沉放安装.根据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端钢壳施工验评标准,要求端钢壳总体测量精度达到mm级,难度较大.为满足测量精度,采用了一种钢壳沉管三维姿态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全圆法观测软件+MATLAB数学软件对钢壳沉管端钢壳三维姿态进行测量并处理分析各项数据指标,评定端钢壳在钢壳管节浇筑前后的精度,同时能确保工序之间合理衔接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盾构施工下穿桥梁基础的影响情况,以半洋隧洞引水工程(枫江—半洋段)隧洞下穿甬莞高速桥的实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盾构施工对地表及桥梁基础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会引起地层发生竖向位移,造成地面及桥梁发生沉降变形,桥梁基础越靠近盾构线路,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相邻墩台不均匀沉降越严重,桥梁存在安全隐患.采取旋喷桩等隔离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小桥梁结构的竖向变形,改善桥梁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通过建立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分析盾构下穿桥梁的施工情
采用小梁弯曲试验,以试件的加载次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橡胶颗粒掺量、不同空隙率、不同油石比和不同搅拌时间四种条件下,三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掺量采用20%、空隙率采用2.0%、油石比采用7%、搅拌时间为60min的加德士70号沥青制备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其抗疲劳性能最优;橡胶颗粒掺量采用18%、空隙率采用2.5%、油石比采用6%、搅拌时间为60min的70号A级基质沥青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其抗疲劳性能最优;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在疲劳试验条件下的橡胶颗粒掺量、空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