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來「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西瓜大王」李福順與自稱「資深老農民」的黃文輝兩位台商紮根惠州,以熱愛深耕農業种植,以無私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以遠見佈局農業產業鏈,以擔當履行社會責任,為大陸農業發展把薪助火。
「西瓜大王」李福順:深耕大陸農場促進兩岸農業交流
低矮的瓦房,簷廊下放著推車、打農藥機、圓潤的小南瓜,木凳上搭著草帽,門邊拴著大黃狗;屋裏走出來的老人家穿著大花襯衫和沙灘褲,打著赤腳,笑容可掬,典型的台灣農民裝扮,任誰都想不到這就是兩岸傳奇人物林毅夫的親舅舅——大名鼎鼎的「西瓜大王」李福順老先生和他的居所。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老先生與妻子就住在農場裏,一條大黃狗作伴,兩人親自打理著一百多畝的農場,過著自給自足的悠然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夏收秋穫冬藏,幾十年如一日。
以熱愛之心深耕農業種植
李福順老先生對農業的熱愛毋庸置疑,20歲開始至今,李福順老先生在農業行業鑽研了60年。一說到農業,老先生神采飛揚,侃侃而談。「我是我們台灣縣農會的監事。一個縣管16個鄉鎮,5個人,我是其中一個。」他自豪地告訴《台商》雜志社的記者。
李福順老先生在瓜果種植方面頗有建樹。4 0年前,他在台灣宜蘭第一個成功種植了新世紀哈密瓜,宜蘭得以成為「哈密瓜專業區」;來到廣東惠州後,他在馬安鎮種植西瓜,一千畝的土地,3個農場,其種植的「花寶」西瓜取得了中國建國5 0周年農業競賽西瓜組的第一名,榮獲「西瓜大王」的美譽,並且使馬安成為吃西瓜的首選地;此後,他又在惠州橫瀝的鹽徑村買土地創辦了台大農場,並用了14年來研究種植台灣水晶梨。「台灣水晶梨我收到最大的一個有一公斤六兩半。我們這裡沒有人種成功,我算第一個。」老先生拿出親自種植的水晶梨請大家品嘗。據介紹,該梨因其皮薄肉脆沒有渣的特性吸引了一批忠實「食客」,每年到季節就主動過來購買。
李福順老先生認為自己能在農業種植上有所成功只有一個秘訣——「我能夠種得好,都是因為用心。」
無私分享農業技術成果
李福順不僅在瓜果種植上有著過人的成就,在農業技術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並且在技術交流上,老先生從不藏私。他在大陸帶動大家種西瓜,農場裏請的工人,每一個都教他們如何種。他認為一個人種得好沒有用,要大家一起種好,做成一個專業區,才能長期受益。他引進反季節西瓜種子,並用臺灣嫁接育苗技術馴化新種,通過嫁接苗解決連種問題。西瓜剛結果時最容易被果蠅和薊馬锉吸,幼嫩果實被害後會硬化,嚴重時造成落果,影響產量和品質。為防蟲害,他自己研究出了黑銀色薄膜做成的防蠅布。這些他都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農民。
由於西瓜種植的推廣,加之在西瓜種植上北部地區地理氣候優越於南部,西瓜市場迅速被瓜分,西瓜種植利潤大幅度下降,李福順老先生順勢轉變農場運營模式,為開休閑農場做準備。如今他的農場裏的瓜果種類繁多,無論哪個季節都可摘果。
時至今日,老先生仍與妻子親自在農場勞作,他也始終秉持著一個理念:無論誰想學種植技術,他都願意教。「別人讓我不要教,我都罵他的。」他如是說。
「資深老農」黃文輝:帶動當地農民致富佈局沉香產業鏈
黃文輝剛來到惠州梁化鎮的時候,這裡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沒有路沒有橋,水電還沒通,「我是被我老婆騙來的。」他開玩笑說。身為惠州市文物收藏家協會理事的陳小洲女士被黃文輝笑稱為家裏的「最高領導」,「創業初期她真的幫了我很多,現在很多事還是她在忙。」而說到創業初期,夫妻兩人感慨良多,「那個時候啊沒有水泥路,我們每天開著摩托車往返農場,近100公里,一路下來,滿身都是泥土。」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走到了今天。
引進新品種 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出生於台灣高雄的黃文輝自稱「資深老農民」——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的前身屏東農專,專業以農業為主,在台灣從事的都是農業相關工作。1989年,台灣六合彩賭博盛行,工人無心工作,加之台灣的市場需求遠遠比不上大陸,黃文輝賣掉在台灣的產業,把投資重心轉移到大陸。他來到廣東惠州的梁化鎮,發現這裡水質好,工業少,是發展農業的最佳選擇,於是他把這裡的土地租下來,作為未來種植產業的基地。
「我希望梁化鎮未來能做成特色的台灣品種水果種植地。」黃文輝說,他把台灣的高新品種青棗、大金黃芒果、番石榴、蓮霧等引進來試驗種植,他發現當時梁化鎮最主要的收入是以短期蔬菜和稻米為主,因為是短期的收入,經濟上並不寬裕,於是決定帶動當地的農民一起種植水果。一開始大家都持觀望態度,在看到他的農場盈利後才選擇購苗種植。由於當地的農民對引進的品種不是那麼熟悉,他便從種苗購買、防治病蟲害、果樹疏枝到采果時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指導。
現在梁化鎮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一萬畝。在帶記者去參觀農場的路上,他自豪地表示,道路兩旁目之所及的果樹都是在他那裡購買的果苗以及在他的指導下栽種的。「因為一萬畝帶動的經濟效益,現在他們經濟水平上來了,家家戶戶現在都有點收入了,能夠蓋洋樓、買車子了。」黃文輝笑著說。
此外,近幾年來他還引進了蝴蝶蘭、文心蘭、大花蕙蘭等觀賞花卉。旨在希望這些高端的農業能夠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收入。
打造高附加值的沉香產業鏈
現代農業競爭,已由產品之間的競爭轉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黃文輝抓住當前需求側消費結構升級、供給側改革加速的有利時機,開始佈局沉香產業鏈。 沉香自古以來,便是名貴中藥,皇室供品,珍稀收藏,五大宗教聖物,文人雅士至寶。沉香作為珍貴鄉土樹種,有著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產業前景,沉香產業也已成為熱得燙手的關鍵詞。大陸的亞熱帶地區在種植沉香上具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而其中惠州的沉香種植還是一片空白。黃文輝抓住機遇開始大力發展沉香種植。
黃文輝的農場裏種植了五萬棵沉香,除了一般的土沉香白木香外,還有惠州的新品種奇楠香。相較於白木香,奇楠香的香線香油品質更好,香味更純,並且結香快,市場經濟價值高。
「沉香未來產業鏈會非常大,尤其是現在的扶貧也一直在要求往有經濟效益的沉香來發展。」黃文輝泡了一壺沉香茶,在嫋嫋的茶香下,他談起以後的規劃。他現階段的重心主要放在沉香上,致力打造高附加值的沉香產業鏈。沉香的市場需求大,中東及東南亞佛教國家高消耗的香油香火是從沉香中提取的;沉香還可以制成香薰、香浴、香水、牙膏等快消品;在保健方面沉香的市場需求也不容小覷,如北京同仁堂,其錄藥裡面最起碼有兩百種藥中必須用到沉香,知名的「救心丸」便是沉香所做成的。「我想沉香塊產業未來發展還是有很大的潛力。」他說。目前,他的展櫃上已經有了沉香茶、面霜、牙膏、香薰等各類沉香產品。
自制生物菌肥 推廣無毒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 大陸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當前, 農業和農村發展正從數量型向質量和數量型並重的模式轉變,需要對農業發展模式和措施進一步優化, 其中有機農業近年來得到較快發展。
有機農業的發展, 具有顯著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促進物質循環利用、發揮農業生態系統內生能力、加強生產者與消費者互動、振興鄉村經濟、創造宜居環境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黃文輝順應趨勢,在發展事業的同時也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開始推廣有機農業,他自己開設了一個肥料廠,自制生物菌肥,他希望「在大陸的每塊土地都能夠采用有機種植,不要再破壞地力,不讓土壤板結酸化。」
農業「看天吃飯」 望政府扶持
農業投入長,回收慢,更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同是從事農業,黃文輝深知農民的辛苦。他呼籲當地政府能就農業發展的困難點提供相關的扶持政策。
第一,落實農業保險。臺風災害是全球發生頻率最高、影響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廣東是大陸受台風影響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省份;近十年來,大陸因台風造成的損失高達900多億人民幣,其中,農業上的損失就占了12.8%。黃文輝希望當地政府能落實加強農業保險,減少農民因風災造成的損失。
第二,拓寬銷售渠道。把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順利銷售出去,變成實實在在的現金收入,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最現實舉措。受新冠疫情影響,水果出現大面積滯銷,以致「水果豐收,果農犯愁」。黃文輝希望當地政府能為農民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第三,強化政策扶持。對於前來農村投資的台商,黃文輝希望當地政府在土地租用方面能落實土地優惠政策。
「西瓜大王」李福順:深耕大陸農場促進兩岸農業交流
低矮的瓦房,簷廊下放著推車、打農藥機、圓潤的小南瓜,木凳上搭著草帽,門邊拴著大黃狗;屋裏走出來的老人家穿著大花襯衫和沙灘褲,打著赤腳,笑容可掬,典型的台灣農民裝扮,任誰都想不到這就是兩岸傳奇人物林毅夫的親舅舅——大名鼎鼎的「西瓜大王」李福順老先生和他的居所。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老先生與妻子就住在農場裏,一條大黃狗作伴,兩人親自打理著一百多畝的農場,過著自給自足的悠然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夏收秋穫冬藏,幾十年如一日。
以熱愛之心深耕農業種植
李福順老先生對農業的熱愛毋庸置疑,20歲開始至今,李福順老先生在農業行業鑽研了60年。一說到農業,老先生神采飛揚,侃侃而談。「我是我們台灣縣農會的監事。一個縣管16個鄉鎮,5個人,我是其中一個。」他自豪地告訴《台商》雜志社的記者。
李福順老先生在瓜果種植方面頗有建樹。4 0年前,他在台灣宜蘭第一個成功種植了新世紀哈密瓜,宜蘭得以成為「哈密瓜專業區」;來到廣東惠州後,他在馬安鎮種植西瓜,一千畝的土地,3個農場,其種植的「花寶」西瓜取得了中國建國5 0周年農業競賽西瓜組的第一名,榮獲「西瓜大王」的美譽,並且使馬安成為吃西瓜的首選地;此後,他又在惠州橫瀝的鹽徑村買土地創辦了台大農場,並用了14年來研究種植台灣水晶梨。「台灣水晶梨我收到最大的一個有一公斤六兩半。我們這裡沒有人種成功,我算第一個。」老先生拿出親自種植的水晶梨請大家品嘗。據介紹,該梨因其皮薄肉脆沒有渣的特性吸引了一批忠實「食客」,每年到季節就主動過來購買。
李福順老先生認為自己能在農業種植上有所成功只有一個秘訣——「我能夠種得好,都是因為用心。」
無私分享農業技術成果
李福順不僅在瓜果種植上有著過人的成就,在農業技術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並且在技術交流上,老先生從不藏私。他在大陸帶動大家種西瓜,農場裏請的工人,每一個都教他們如何種。他認為一個人種得好沒有用,要大家一起種好,做成一個專業區,才能長期受益。他引進反季節西瓜種子,並用臺灣嫁接育苗技術馴化新種,通過嫁接苗解決連種問題。西瓜剛結果時最容易被果蠅和薊馬锉吸,幼嫩果實被害後會硬化,嚴重時造成落果,影響產量和品質。為防蟲害,他自己研究出了黑銀色薄膜做成的防蠅布。這些他都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農民。
由於西瓜種植的推廣,加之在西瓜種植上北部地區地理氣候優越於南部,西瓜市場迅速被瓜分,西瓜種植利潤大幅度下降,李福順老先生順勢轉變農場運營模式,為開休閑農場做準備。如今他的農場裏的瓜果種類繁多,無論哪個季節都可摘果。
時至今日,老先生仍與妻子親自在農場勞作,他也始終秉持著一個理念:無論誰想學種植技術,他都願意教。「別人讓我不要教,我都罵他的。」他如是說。
「資深老農」黃文輝:帶動當地農民致富佈局沉香產業鏈
黃文輝剛來到惠州梁化鎮的時候,這裡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沒有路沒有橋,水電還沒通,「我是被我老婆騙來的。」他開玩笑說。身為惠州市文物收藏家協會理事的陳小洲女士被黃文輝笑稱為家裏的「最高領導」,「創業初期她真的幫了我很多,現在很多事還是她在忙。」而說到創業初期,夫妻兩人感慨良多,「那個時候啊沒有水泥路,我們每天開著摩托車往返農場,近100公里,一路下來,滿身都是泥土。」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走到了今天。
引進新品種 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出生於台灣高雄的黃文輝自稱「資深老農民」——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的前身屏東農專,專業以農業為主,在台灣從事的都是農業相關工作。1989年,台灣六合彩賭博盛行,工人無心工作,加之台灣的市場需求遠遠比不上大陸,黃文輝賣掉在台灣的產業,把投資重心轉移到大陸。他來到廣東惠州的梁化鎮,發現這裡水質好,工業少,是發展農業的最佳選擇,於是他把這裡的土地租下來,作為未來種植產業的基地。
「我希望梁化鎮未來能做成特色的台灣品種水果種植地。」黃文輝說,他把台灣的高新品種青棗、大金黃芒果、番石榴、蓮霧等引進來試驗種植,他發現當時梁化鎮最主要的收入是以短期蔬菜和稻米為主,因為是短期的收入,經濟上並不寬裕,於是決定帶動當地的農民一起種植水果。一開始大家都持觀望態度,在看到他的農場盈利後才選擇購苗種植。由於當地的農民對引進的品種不是那麼熟悉,他便從種苗購買、防治病蟲害、果樹疏枝到采果時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指導。
現在梁化鎮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一萬畝。在帶記者去參觀農場的路上,他自豪地表示,道路兩旁目之所及的果樹都是在他那裡購買的果苗以及在他的指導下栽種的。「因為一萬畝帶動的經濟效益,現在他們經濟水平上來了,家家戶戶現在都有點收入了,能夠蓋洋樓、買車子了。」黃文輝笑著說。
此外,近幾年來他還引進了蝴蝶蘭、文心蘭、大花蕙蘭等觀賞花卉。旨在希望這些高端的農業能夠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收入。
打造高附加值的沉香產業鏈
現代農業競爭,已由產品之間的競爭轉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黃文輝抓住當前需求側消費結構升級、供給側改革加速的有利時機,開始佈局沉香產業鏈。 沉香自古以來,便是名貴中藥,皇室供品,珍稀收藏,五大宗教聖物,文人雅士至寶。沉香作為珍貴鄉土樹種,有著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產業前景,沉香產業也已成為熱得燙手的關鍵詞。大陸的亞熱帶地區在種植沉香上具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而其中惠州的沉香種植還是一片空白。黃文輝抓住機遇開始大力發展沉香種植。
黃文輝的農場裏種植了五萬棵沉香,除了一般的土沉香白木香外,還有惠州的新品種奇楠香。相較於白木香,奇楠香的香線香油品質更好,香味更純,並且結香快,市場經濟價值高。
「沉香未來產業鏈會非常大,尤其是現在的扶貧也一直在要求往有經濟效益的沉香來發展。」黃文輝泡了一壺沉香茶,在嫋嫋的茶香下,他談起以後的規劃。他現階段的重心主要放在沉香上,致力打造高附加值的沉香產業鏈。沉香的市場需求大,中東及東南亞佛教國家高消耗的香油香火是從沉香中提取的;沉香還可以制成香薰、香浴、香水、牙膏等快消品;在保健方面沉香的市場需求也不容小覷,如北京同仁堂,其錄藥裡面最起碼有兩百種藥中必須用到沉香,知名的「救心丸」便是沉香所做成的。「我想沉香塊產業未來發展還是有很大的潛力。」他說。目前,他的展櫃上已經有了沉香茶、面霜、牙膏、香薰等各類沉香產品。
自制生物菌肥 推廣無毒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 大陸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當前, 農業和農村發展正從數量型向質量和數量型並重的模式轉變,需要對農業發展模式和措施進一步優化, 其中有機農業近年來得到較快發展。
有機農業的發展, 具有顯著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促進物質循環利用、發揮農業生態系統內生能力、加強生產者與消費者互動、振興鄉村經濟、創造宜居環境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黃文輝順應趨勢,在發展事業的同時也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開始推廣有機農業,他自己開設了一個肥料廠,自制生物菌肥,他希望「在大陸的每塊土地都能夠采用有機種植,不要再破壞地力,不讓土壤板結酸化。」
農業「看天吃飯」 望政府扶持
農業投入長,回收慢,更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同是從事農業,黃文輝深知農民的辛苦。他呼籲當地政府能就農業發展的困難點提供相關的扶持政策。
第一,落實農業保險。臺風災害是全球發生頻率最高、影響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廣東是大陸受台風影響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省份;近十年來,大陸因台風造成的損失高達900多億人民幣,其中,農業上的損失就占了12.8%。黃文輝希望當地政府能落實加強農業保險,減少農民因風災造成的損失。
第二,拓寬銷售渠道。把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順利銷售出去,變成實實在在的現金收入,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最現實舉措。受新冠疫情影響,水果出現大面積滯銷,以致「水果豐收,果農犯愁」。黃文輝希望當地政府能為農民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第三,強化政策扶持。對於前來農村投資的台商,黃文輝希望當地政府在土地租用方面能落實土地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