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深入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强调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发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必经途径是班级管理。新时期来临,为推动小学教育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对班级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途径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165-01
1.當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现状
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应当考虑到有关农村学校学生特点和差异问题。农村的孩子大多较为淳朴,在学习态度上也较为严谨认真,这一点,是有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往往不需要在学生的纪律问题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听话、认真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基本特征。
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当前农村小学生有所欠缺的地方。农村学校的学生从文化基础的角度上看,往往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学前接受的教育较少,也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小学阶段知识的学习时,往往距离感较强,不能很充分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没有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厌学的心理,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
另外,从学生家庭环境分析,当前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这类学生较为特殊,往往更加自卑和敏感,在学校中,也很少和同学之间进行互动,甚至有孤僻的心理问题。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存在缺陷,这就给教师的班级管理造成压力,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尽快转变和创新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2.在农村小学创新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方面面的信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前,应当首先做到全面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班级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掌握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于当前学生的具体现状,进行具体的班级管理策略实施。教师应当注重满足和挖掘学生的相关需求,及时的进行帮助和指导,保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集中的注意力和饱满的精神态度,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教学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鼓励,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有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进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形式化或者过于强硬,通过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形式,建立学生的自信。
另外,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结合学生干部,进行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能只靠教师一个人进行,教师精力有限,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全面、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干部的作用,进行系统、综合的班级管理。教师通过分化班级干部的职责,分化不同的学生小组,发挥学生的执行力,让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要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效仿,形成较为良好的班级纪律。教师也可以通过轮换班级干部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教师组织家长会往往受到局限,所以教师要创新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最好定期进行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便捷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内容应当涵盖内容广泛一些,既要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等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教师还要将相关的教学任务发布给家长,引导家长进行教学辅助和配合。
3.结束语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系统工程,班主任是主要班级管理者,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榜样来影响学生,注意调动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责任感、上进心,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宋贤华.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浅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92
[2]张玲.新时期农村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81-182
[3]郑文学.农村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汉字文化,2018(05):126
[4]沈连坤.农村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汉字文化,2018(03):101-102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途径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165-01
1.當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现状
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应当考虑到有关农村学校学生特点和差异问题。农村的孩子大多较为淳朴,在学习态度上也较为严谨认真,这一点,是有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往往不需要在学生的纪律问题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听话、认真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基本特征。
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当前农村小学生有所欠缺的地方。农村学校的学生从文化基础的角度上看,往往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学前接受的教育较少,也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小学阶段知识的学习时,往往距离感较强,不能很充分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没有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厌学的心理,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
另外,从学生家庭环境分析,当前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这类学生较为特殊,往往更加自卑和敏感,在学校中,也很少和同学之间进行互动,甚至有孤僻的心理问题。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存在缺陷,这就给教师的班级管理造成压力,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尽快转变和创新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2.在农村小学创新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方面面的信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前,应当首先做到全面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班级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掌握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于当前学生的具体现状,进行具体的班级管理策略实施。教师应当注重满足和挖掘学生的相关需求,及时的进行帮助和指导,保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集中的注意力和饱满的精神态度,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教学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鼓励,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有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进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形式化或者过于强硬,通过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形式,建立学生的自信。
另外,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结合学生干部,进行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能只靠教师一个人进行,教师精力有限,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全面、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干部的作用,进行系统、综合的班级管理。教师通过分化班级干部的职责,分化不同的学生小组,发挥学生的执行力,让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要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效仿,形成较为良好的班级纪律。教师也可以通过轮换班级干部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教师组织家长会往往受到局限,所以教师要创新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最好定期进行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便捷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内容应当涵盖内容广泛一些,既要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等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教师还要将相关的教学任务发布给家长,引导家长进行教学辅助和配合。
3.结束语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系统工程,班主任是主要班级管理者,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榜样来影响学生,注意调动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责任感、上进心,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宋贤华.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浅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92
[2]张玲.新时期农村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81-182
[3]郑文学.农村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汉字文化,2018(05):126
[4]沈连坤.农村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汉字文化,2018(0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