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评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winnie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参考国内外各种有光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成果,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为主线,对职业决策的理论与模型、影响职业决策困难的因素、職业决策困难干预方式、职业指导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职业决策理论与模型困难因素干预方式职业指导
  
  1.职业决策的理论与模型
  
  首先是职业决策精神观。Richard S.Sharf在其著作《应用职业发展理论到咨询》中,把Miller-Tiedeman的毕生职业理论(Lifecareer Theory)和Bloch和Richmond的相关概念结合起来,认为他们的理论代表了职业决策的精神观。[1]持有精神观的研究者把工作看成一个能滋养一个人的精神和发展自己的场所。Miller-Tiedeman认为,个体应该重视来自选择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不是关注对与错的答案。[2]-[3]其次是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观。Peterson及其同事将信息加工理论应用到职业决策中并提出了四种假设。他们用信息加工金字塔来说明个体职业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过程,认为个体的信息加工包括三个成分:知识领域、决策技巧领域和执行加工领域。[4]最后是职业决策的PIC模型。PIC模型中涉及7个基本概念,即职业的有关方面、可选职业的核心方面、方面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方面内水平、方面内偏好、有结构和无结构信息、敏感性分析。
  Gati等人认为,职业决策过程的本质是找到与个体的偏好和能力最兼容的可选职业。在多数情况下,广泛尝试所有的可选职业是不实用的。所以,他们把职业分成具有不同目标、过程和结果的三个主要阶段:(1)预先筛选可选职业;(2)深度探索有希望的可选职业,该阶段目标是确定一些既有希望又适合个体的职业;(3)选择最适合的职业(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Alternative)。[5]
  
  2.影响职业决策困难的因素
  
  2.1职业决策专业影响
  职业决策受毕业生自身专业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已经接受了大学为其规划安排好了的课程教育,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为大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做好了充分准备,有利于大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并在其相关领域有所发展乃至促进相关专业的发展。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大学专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在走上岗位前的实际拥有的能力。毫无疑问,拥有较高能力的大学生有更强的职业竞争能力,在职业决策上也有更广的选择余地,而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则会因缺乏竞争力难以让自己获得专业对口的职业甚至要被迫选择专业不对口的职业,继而影响其对职业的决策。不同个体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喜好不同,并且客观的社会需要也更是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是就业冷门,不易就业,或者同期毕业生太多,竞争压力过大,等等。
  
  2.2择业心理影响
  大学毕业生择业受其择业心理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6]在一般情况下,有些大学毕业生会希望寻求一个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待遇优渥且有发展前途,让其“有面子”的工作职业;有些大学生则是希望可以回到家乡,或者是到西部地区,利用所学促使一方发展。总而言之,这和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不同有重要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到其职业价值观,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决策。并且,不同的人择业要求不同。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职业认识及态度不同,进而择业要求不同;同时,即使面对同一个职业,不同的人也会因为自身的种种因素而有不同的认识或态度,继而择业要求不同。另外,不同的人对其自身的认识评价不同,即每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不同。自我效能感最初被定义为,人对自己为获得预期结果所需施行的行为能力的信念,之后又扩展为:“人们所具有的,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施加控制所需能力的信念。”[7]因此,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并不是指大学生实际拥有的能力,而是指其自身的情绪调控、学习潜力、自我调节及自律能力等。Taylor和Betz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不仅包括职业决策技能的发展,而且包括对一些具体的职业决策能力的信心,后者更为重要。即个体的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阻碍了个体的职业探索行为和职业决策技能的发展,使得低职业决策效能者无法作出有效的职业决策。一些研究还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还调节着职业决策中的焦虑水平,应付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决策水平就越高,焦虑水平越低。[8]
  
  2.3社会环境影响
  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大学生还要考虑一些外在的环境问题,比如歧视问题中的性别歧视。职业类型按性别分类,反映了社会对两性应该从事相应工作的传统观点。虽然现代的性别歧视不像几十年前那么严重,但不少职业本身带有一定的性别选择,比如多数要求重体力劳动的职业多偏向选择男性;另外,某些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也会有性别选择,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又如乙肝歧视,一些用人单位或者职业拒绝患有肝病的大学生就业,甚至为大学生职业决策造成一定困难。并且,不同职业其本身的工作环境有所不同,某些职业本身的工作环境较为严苛,比如喷漆车间等,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而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遇到向往职业和工作环境喜好相悖的矛盾,这也会成为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困难。另外,家庭或重要他人的意见、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以及当下社会总体经济的景气程度,等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根据Eli Ginzberg的观点,早期个体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职业培训,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9]。也就是说,人们根据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了解,慢慢熟悉相关职业直至具体化,并缩小自己的实际选择范围,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但是,如何整合已有的知识元素并帮助自己确定职业,也就是理想的实际化过程,也会给多数大学生带来相当的困难,影响职业决策。
  
  2.4择业动机
  人们找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谋生。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很显然,工作可以换取各种具体的奖赏,如薪水、职称、名誉等,这些组成了影响职业决策的外在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比较认可清教徒式的工作伦理,即“工作本身就很重要”的观点。鉴于这些看法,工作被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东西,它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等等,这些组成了影响职业决策的内部动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同时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甚至使其在其职业决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矛盾,继而成为职业决策的阻碍。
  
  2.5焦虑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近二十年来,焦虑对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成为了职业决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Goodstein(1965)提出,作出职业选择需要特定的信息和技能,面对所需信息和可以培养特定技能的机会时,焦虑可能会妨碍个体获取信息以及利用这些机会来培养所需的技能,从而影响个体作出有效的职业决策。[10]
  
  3.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方式
  
  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有几种方式,概括地说,学校职业指导的主体干预方式有三种:一是职业指导课程,二是职业发展团体辅导,三是个别咨询。[11]职业指导课程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常用的职业决策干预手段,由就业辅导老师介绍当前的职业现状与前景,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总体的认知,但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个体的差异性无法兼顾。职业发展团体辅导则是由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规划的指导,对师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高校才能做到。个别咨询是最具个体性、独立性的职业决策干预方式,它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职业指导老师要对学生个体的兴趣、职业倾向、性格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能够提出一些实际且有效的职业指导意见。这种干预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与财力,高校无法普及。且个别咨询的干预方式已经市场化,如职业决策分析师、职业规划师等职业的出现。
  
  4.职业决策研究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启示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一定课时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决策指导培训已成为不少高校的就业工作之一,但在职业决策教育中,首先应激发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意识,只有个体意识到职业决策的重要性,才会注意并认真对待。朱臻雯在《非毕业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估》中得出结论:在非毕业大学生中,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占多数,但其中有半数以上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低年级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而言是培养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兴趣的及能力的几个方向,选择职业方向。而且一旦学生有了决策意识,就会主动提高决策能力,作出理性的适合自己的选择。[12]
  由上可知,在大学生身心不断成熟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其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可以部分解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题。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国内对职业决策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目前仍以引进国外先进与经典理论为主,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与兼顾实际情况,开展大量测量与调查,为建立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职业决策模型集聚材料。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是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学生群体以其特殊性而得到国家与社会的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民生工作,因此,未来关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而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开始,使大学生树立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减小他们毕业后职业决策的困难。
  
  参考文献:
  [1]Richard,S.Sharf.Apply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o Counseling[M].3rd Edition.Pacific Grove,CA:Brooks/Cole Pub.Co.2002:375-410.
  [2]Miller-Tiedemanal.Lifecareer:How It Can Benefit You[M].Vista,CA:Lifecareer Foundation,1992:75-80.
  [3]Miller-Tiedemanal.Learning,Practicing,and Living the New Careering[M].Philadephia,PA:Accelerated Development,1999:112-125.
  [4]于泳紅,汪航.当代国外职业决策理论模型解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91-95.
  [5]Gati,I,Tikotzki,Y.Strategies for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in making career decisions[J].Journa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9,36:430-439.
  [6]范凯.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J].沈阳教育学报,2006,8(3):58.
  [7]凌文辁等.保险推销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1,33,(1):63-67.
  [8]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5):54-58.
  [9]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560.
  [10]邵一娇.特质焦虑、问题定位与职业决策困难:中国情景下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2):76-77.
  [11]沈学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0-423.
  [12]朱臻雯.非毕业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估[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6,(3):24-27.
  
  本文为2009年度安徽省团委课题的部分成果,课题主持人赵小军,课题编号53(名称: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职业决策困难的实证研究)。感谢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赵小军老师的悉心指导!
其他文献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改革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教师创
期刊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人,约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招生總数的50%。潘懋元先生用“
期刊
摘要: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爱情教育弗洛姆内容途径    爱情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主题。大学生作为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年龄一般在18—24岁,正处于由异性向往向恋爱择偶期的过渡时期,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恋爱心理
期刊
物理新教材要求教师整合教材、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通过渗透寝室文化,让学生在寝室文化中理解知识,享受学习快乐。教师如何进行整合多元信息,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此谈几个案例。    一、寝室文化中的探究题型    案例1:张四海同学发现家里寝室用皮碗挂东西,皮碗所能挂的物体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关呢?(1)请你提出一种猜想:?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研究了Clance等人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心理测量的实证依据,以期促进在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大学生群体适用性    1.前言    自我能力否定倾向(Imposter Phenomenon,IP)最早在1978年由Clance和Imes提出,是指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个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交叉学科,已成为连接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将教学模式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换,有利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模式    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在整个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教学过程现代化的根本手段。教师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编制问卷,对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建立相关模型的同时,用质化的方法进行验证和补充,得出个人效能感不直接影响咨询行为,旨在提出影响学生心理咨询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建立主要因素与咨询行为的回归结构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  关键词: 心理咨询行为回归分析路径分析访谈法问卷法    1.前言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期刊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