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土地经济”的排头兵,杭州市却日益陷入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和用地效率不足的双重困境。
日前,杭州市国土局送审了两份优化产业用地的政策文件。如果顺利通过,该市今年以来出台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将达11 项。按照规划,明年将再推出3 项政策,从而形成一整套节地政策体系。
在新增建设用地断炊、存量产业用地粗放、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多重压力下,杭州已没有多少等待的余地。
政策组合拳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由杭州市国土局今年9 月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杭州市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着一些困难。
“杭州土地、电力、能源、供水等生产要素资源供给日趋紧张,与同处长三角的上海、苏州相比,在从业人员行业分布、自主创新能力、居民消费层次、投资结构等方面,差距比较明显。”报告中写道。
在新增用地层面,杭州市自身依赖新增用地的发展方式已经举步维艰。比照《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已透支5.2万亩,全市土地开发强度达13.73%,已超过2020 年13% 的控制性目标。
但在存量产业用地层面,工业园区却普遍存在工业用地投入不足、利用粗放浪费、产出强度不大、履约不到位和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等问题。2013 年,杭州市工业用地合同约定投资强度为375 万元/ 亩,这一衡量土地利用率的指标远低于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杭州16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1 个园区已供地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比例低于40%,闲置浪费严重。
“国家层面政策愈发严苛,从资金投入、容积率到环境效应,未来新增建设用地将面临极其严格的监管,从依赖增量到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是保障杭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唯一出路。”上述报告分析认为。
事实上,杭州市政府早就意识到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在今年5月份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上,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就曾强调,杭州发展已接近临界点甚至部分突破了临界点,但土地、资金等要素利用效率不高,今后要推进集约节约发展。
据悉,今年以来杭州市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留用地、楼宇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公共停车场(库)用地、农村宅基地、医疗卫生用地、“三改一拆”用地、低效用地再开发、批而未用清理、闲置土地处置等多个方面。
杭州市国土局局长谢建华表示,将打好两大战役,即节约集约用地“突围战”和智慧经济土地要素保障“阵地战”。
用地讲质量
杭州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处长王洪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和其他城市相比,杭州市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改革更系统,指导思想更明确:一是节约集约用地是对以往土地利用方式进行革新;二是节约集约用地的落脚点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多大作用。
“节地不能像原来光讲贡献了多少GDP,还要考虑到底质量怎么样。”王洪光说,杭州市分层次确立了“十六字”节约集约用地改革方针:锁定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向空中要土地,向地下要土地,向低效要土地,向管理要土地,向改革要土地。
比如,在向空中要土地方面,杭州做了三方面政策突破。对西湖天际线限高进行了点式地块松绑;分不同产业类型对容积率进行再提升,要求普通工业用地容积率提高到1.2,标准厂房容积率提高到1.8,创新型产业用地提高到2.0 ;出台刺激政策,比如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免收土地出让金,从而鼓励企业向空中要土地。
今年初,杭州市还对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进行了松绑。只要纳入低效用地开发范围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以自行开发,并允许收购相邻零星地块进行集中开发。另外,在土地二调时显示是建设用地的,全部认可现状。
杭州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吴忠心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该园区由旧厂房和旧仓库改造而成,总占地2000 余亩,进行再次开发后,2013 年园区税收达到2.2亿元。
记者同时获悉,杭州市今年还选择桐庐县的两个村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试点。
“建多少住宅农民自己定,住宅造多少层自己定,村里公益设施怎么配置自己定,多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搞什么自己定。”王洪光说,希望杭州市的创新能被国土部选为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
为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今年初杭州市还成立了由市长张鸿铭担任组长的杭州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领导小组,8 月中旬即印发了《杭州市推进“空间换地”实施“亩产倍增”行动方案(2014 ~ 2017)的通知》,落实了职责分工。
“节约集约用地主体是地方政府,但具体工作推进的主体是国土部门。如果没有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没有职能部门的履责配合,节约集约用地抓不出实际效果。”王洪光说
日前,杭州市国土局送审了两份优化产业用地的政策文件。如果顺利通过,该市今年以来出台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将达11 项。按照规划,明年将再推出3 项政策,从而形成一整套节地政策体系。
在新增建设用地断炊、存量产业用地粗放、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多重压力下,杭州已没有多少等待的余地。
政策组合拳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由杭州市国土局今年9 月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杭州市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着一些困难。
“杭州土地、电力、能源、供水等生产要素资源供给日趋紧张,与同处长三角的上海、苏州相比,在从业人员行业分布、自主创新能力、居民消费层次、投资结构等方面,差距比较明显。”报告中写道。
在新增用地层面,杭州市自身依赖新增用地的发展方式已经举步维艰。比照《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已透支5.2万亩,全市土地开发强度达13.73%,已超过2020 年13% 的控制性目标。
但在存量产业用地层面,工业园区却普遍存在工业用地投入不足、利用粗放浪费、产出强度不大、履约不到位和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等问题。2013 年,杭州市工业用地合同约定投资强度为375 万元/ 亩,这一衡量土地利用率的指标远低于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杭州16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1 个园区已供地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比例低于40%,闲置浪费严重。
“国家层面政策愈发严苛,从资金投入、容积率到环境效应,未来新增建设用地将面临极其严格的监管,从依赖增量到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是保障杭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唯一出路。”上述报告分析认为。
事实上,杭州市政府早就意识到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在今年5月份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上,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就曾强调,杭州发展已接近临界点甚至部分突破了临界点,但土地、资金等要素利用效率不高,今后要推进集约节约发展。
据悉,今年以来杭州市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留用地、楼宇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公共停车场(库)用地、农村宅基地、医疗卫生用地、“三改一拆”用地、低效用地再开发、批而未用清理、闲置土地处置等多个方面。
杭州市国土局局长谢建华表示,将打好两大战役,即节约集约用地“突围战”和智慧经济土地要素保障“阵地战”。
用地讲质量
杭州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处长王洪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和其他城市相比,杭州市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改革更系统,指导思想更明确:一是节约集约用地是对以往土地利用方式进行革新;二是节约集约用地的落脚点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多大作用。
“节地不能像原来光讲贡献了多少GDP,还要考虑到底质量怎么样。”王洪光说,杭州市分层次确立了“十六字”节约集约用地改革方针:锁定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向空中要土地,向地下要土地,向低效要土地,向管理要土地,向改革要土地。
比如,在向空中要土地方面,杭州做了三方面政策突破。对西湖天际线限高进行了点式地块松绑;分不同产业类型对容积率进行再提升,要求普通工业用地容积率提高到1.2,标准厂房容积率提高到1.8,创新型产业用地提高到2.0 ;出台刺激政策,比如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免收土地出让金,从而鼓励企业向空中要土地。
今年初,杭州市还对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进行了松绑。只要纳入低效用地开发范围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以自行开发,并允许收购相邻零星地块进行集中开发。另外,在土地二调时显示是建设用地的,全部认可现状。
杭州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吴忠心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该园区由旧厂房和旧仓库改造而成,总占地2000 余亩,进行再次开发后,2013 年园区税收达到2.2亿元。
记者同时获悉,杭州市今年还选择桐庐县的两个村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试点。
“建多少住宅农民自己定,住宅造多少层自己定,村里公益设施怎么配置自己定,多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搞什么自己定。”王洪光说,希望杭州市的创新能被国土部选为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
为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今年初杭州市还成立了由市长张鸿铭担任组长的杭州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领导小组,8 月中旬即印发了《杭州市推进“空间换地”实施“亩产倍增”行动方案(2014 ~ 2017)的通知》,落实了职责分工。
“节约集约用地主体是地方政府,但具体工作推进的主体是国土部门。如果没有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没有职能部门的履责配合,节约集约用地抓不出实际效果。”王洪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