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指为了不耽误砍柴的时间和在砍柴时不出纰漏,之前必须在磨刀上不惜花费精力,狠下功夫。“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也说明:没有课前精心地准备,在课堂上就会手忙脚乱,自然就谈不上“高效”了,学生又如何能轻负担呢?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不够用,一晃而过就该下课了,而教学任务有时还没完成呢,或者是不到四十分钟教学内容就进行完了。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每分钟的时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切切实实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但是怎样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呢?我认为课前的准备是最为重要的。
  一、用心钻研教材,读懂、吃透教材
  (一)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仅仅是一种学习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此外还需要课内课外的实践,在教学中还要安排让学生自主观察、动脑动手,在小组内或集体讨论中积极表达等。这些活动是要根据教材在小学阶段所处的年级及系统知识中的前后地位来安排,是有个度的。可见认真的去了解教材,分析教材,才能灵活地选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课前要读懂教材
  首先,课前要“读懂”教材内容。要了解教材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年级段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课前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推敲,针对学生实际,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浓缩,将收集的最新资料进行补充,使其更加充实,对学生有吸引力;力求做到内容精炼新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想要使学生学在一堂课上孜孜不倦,始终充满学习激情,并能顺利学会、牢固的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老师必须有目的地做“事”,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吃透教材,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教参、用以往的经验来盲目的进行教学,而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他们的需求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单元的学习合理确定课堂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总之,读懂了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出好教案.教学才有良好的效果。
  (三) 适当挖掘教材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隐含了许多的教育资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拓展了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更好的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四)课前要预设课堂中的时间段
  设计数学教案时,对整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特别重要:如课堂情景引入、提问、非重点和重点内容、重难点内容的探究活动过程、方法归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及布置思考题等各占多长时间,课前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堂课的内容不至于前压后赶的忙乱现象出现。这方面的基本功对我们每位教师尤为重要。
  (五)课前对教具及课件的准备
  课前对教具及课件的选用至关重要,这往往是突破难点、落实重点的法宝。针对一节数学课到底使用教具还是课件?如果课的内容与几何图形有关,一般选用直观性强的教具。如果内容是落实算理的,一般选用媒体演示性强的课件为好。有时两者都要选用。
  (六)精心设计,写好教案
  教学设计要重在“设计”,不是“写”教案,更绝不是将教材内容的简单抄录或者是照搬别人的教案,而是对准备讲授的内容做透彻的分析。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本次课程应达到什么目的,使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重点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讲解,完成重点内容的講解需用多长时间,特别是用什么方法来突破重、难点才能使学生听明白等,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后,再动手写出教案。值得注意:我们讲课是要达到讲课目的的,怎样用恰当、准确、生动、浅显的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讲课内容?用怎样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为了使学生掌握、巩固,怎样选择与重点内容有关的趣味练习题,练习题还应有一定的梯度,并适当拓展。还应根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针对教材内容布置课外实践活动或者是有趣味、启发性的思考题,使学生通过愉悦实践活动和思考过程,将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使得学生全面地掌握所要掌握的内容。此外还应在教学设计中处处渗透德育思想,写出课堂情况和学生听课要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二、精心设计课堂上的学生活动是课前准备的重要一环
  只有精心设计课堂上的学生活动,才能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技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突破重难点,才能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
  (一)了解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基本功、爱好、擅长及思维方式,根据课的内容来选择诸如绘画涂色、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台上示范等,这对设计构思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教学新授前,尤其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怎样?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怎样?是否具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以下的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这六种能力设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有着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为了有一个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从充分地认识到:课前准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很多有经验的教师才说:课是“磨”出来的。经过自己课前的苦思冥想,通过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来“磨”课前准备这把“刀”,在课堂上这把刀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课堂教学就会凸显出有效性策略,真正使课堂教学高效,才有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其他文献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自觉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上演着一幕幕诸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践踏草坪、出口成脏、骑车闯红灯、上课不专心听讲、抄袭作业、故意打闹破坏课堂纪律影响班级上课、抽烟酗酒、打架斗殴、对父母不孝敬、对师长不尊重、对同学
期刊
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字理教学,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可喜的效果。字理教学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以达到识字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地
期刊
“问题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学校、家庭、班主任都不能放弃、又很无奈的群体。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老师认为: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不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基于我个人多年的教育实践认识,“问题学生”是拥有正常的智商,但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
期刊
化学教学要在学生对化学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与接收,化学实验手段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进几年来,高中化学实验出现了许多让人困惑的现象,既全面否定与全面实行化学实验行为,不管教学内容如何,教学效果如何,一味用一种实验教学形式,要么不管什么内容课课演示,要不从不使用实验设备,节节多媒体展示。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实验教学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以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不仅靠教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而且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摆正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几年来,就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接班人更应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在思维领域追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看到文本表面承载的言语信息,表达的思想内容,使用的文体样式,还必须关注到文字背后隐藏着的言语形式。语文课更应唤醒课程意识:关注文体、关注写法、关注言语形式,领略“语言的魅力”。下面就《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如何关注文本的特征,有效落实“语用”教学浅谈如下。  一、准确解读文
期刊
我任教美术写生课十余年,可以说是站在美术教育的第一前线;观察了美术写生课近十年,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点看法;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教学的商业化、形式化在所难免;2008年5月,在本校的一次市级优质课中,利用学生对自己的写生作品及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让多位同学进行作品互评,阐述作品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大胆交流,促进他们理解绘画基本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后作为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一直局限于“学生先读文章后回答问题 ”。这样被动的技能训练,是学生只用视觉获取信息的单模态教学。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用多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多模态。外语学习是对学生各个感官综合能力的训练,任何一种单模态的教学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英语
期刊
小学生正是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逐渐培养其自学能力的阶段,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并强调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所以,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针对性的设置,以阅读教科书、查询及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资料、针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尝试性的学习等手段进行课程预习,不仅是课程学习的必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一个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预习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