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规划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城市采取方案对该城市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城市规划;利益;规划方案
1、城市规划设计
1.1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完成”已成为“常识”;由于城市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财政载体,建设用地越多、可支配的财政资源越丰富,城市规模的突破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为保证建设用地的开发价值,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是必须的。近期建设、市政设施配套与远期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1.2 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城市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管理体制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1.3 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
各类开发区、大学教育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城市的整体风貌不统一,不能形成拥有浓郁地方特色城市天际轮廓线。
1.4 流域生态系统未得到重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风水作为城市发展的环境载体,水源区的生态系统较脆弱。因城市群一般沿河流流域布局,水源区上游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是下游城市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上游城市中,尤其是中小城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流域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渭河、湘江、赣江流域城市群供水受到很大挑战。
2、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2.1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中特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的共性方面,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正如某学者指出:“各个建筑单体追求特色,正是造成当前城市(镇)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3、城市的规划布局
3.1 城市规划布局形式
作为城市总体布局时首要考虑要点的城市规划布局形式,如城市用地采取集中布置还是分散布置、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等,都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目前,一般城市规划所采取的基本形态主要是表1所列的情况。
3.2 城市内功能区布置
城市是否能最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取决于城市用地是否得到合理的功能组织,在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的交通。城市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以降低成本。
(2)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方便联系。不同类型工业的工业区联系不相同,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应接近生活居住区,而劳动力少、占地大的工业可以距居住区稍远。
(3)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对城市环境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而对城市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另外,流域型城市污染空气以及水体的工业则应布置在城市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4)应留有发展余地。因为在城市实际发展中,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存在难以预见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功能组织上需要留有余地,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弹性”。
4、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1)加强规划与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城乡二元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城市在老区改造、开发区建设和郊区的发展上都存在着新问题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和步伐与新区拓展应因地制宜按着《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切忌盲动,应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同时要兼顾郊区的协调发展,以整體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新的条块分割的产生,也减少土良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2)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着,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没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市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
(3)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隔而不断。
5、结论
总之,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生态系统。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上四点,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关键词】城市规划;利益;规划方案
1、城市规划设计
1.1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完成”已成为“常识”;由于城市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财政载体,建设用地越多、可支配的财政资源越丰富,城市规模的突破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为保证建设用地的开发价值,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是必须的。近期建设、市政设施配套与远期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1.2 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城市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管理体制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1.3 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
各类开发区、大学教育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城市的整体风貌不统一,不能形成拥有浓郁地方特色城市天际轮廓线。
1.4 流域生态系统未得到重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风水作为城市发展的环境载体,水源区的生态系统较脆弱。因城市群一般沿河流流域布局,水源区上游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是下游城市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上游城市中,尤其是中小城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流域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渭河、湘江、赣江流域城市群供水受到很大挑战。
2、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2.1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中特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的共性方面,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正如某学者指出:“各个建筑单体追求特色,正是造成当前城市(镇)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3、城市的规划布局
3.1 城市规划布局形式
作为城市总体布局时首要考虑要点的城市规划布局形式,如城市用地采取集中布置还是分散布置、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等,都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目前,一般城市规划所采取的基本形态主要是表1所列的情况。
3.2 城市内功能区布置
城市是否能最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取决于城市用地是否得到合理的功能组织,在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的交通。城市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以降低成本。
(2)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方便联系。不同类型工业的工业区联系不相同,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应接近生活居住区,而劳动力少、占地大的工业可以距居住区稍远。
(3)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对城市环境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而对城市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另外,流域型城市污染空气以及水体的工业则应布置在城市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4)应留有发展余地。因为在城市实际发展中,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存在难以预见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功能组织上需要留有余地,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弹性”。
4、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1)加强规划与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城乡二元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城市在老区改造、开发区建设和郊区的发展上都存在着新问题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和步伐与新区拓展应因地制宜按着《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切忌盲动,应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同时要兼顾郊区的协调发展,以整體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新的条块分割的产生,也减少土良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2)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着,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没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市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
(3)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隔而不断。
5、结论
总之,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生态系统。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上四点,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