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是连接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青年的最有效桥梁,在结合数字技术等新科技之后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华文化走向历史性全面复兴的今天,新技术、新消费、新文创的“三新”叠加,迎来的将是万亿级别的市场,文创产业崛起已势不可挡。然而,我国文创产业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转型、升级,就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创新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在文创产业的知识产权的认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信用贷款的审核投放、文化金融产品的设计等方面还十分传统。因此,金融支持缺位的问题依旧是限制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如何平衡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要求与文创产业发展转型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设计出更符合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浅析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机制的发展情况,力图探讨出更适合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机制。
关键词:文创产业;金融支持;创新
一、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创产业概念
文创产业这个概念是最早出现在英国(1998年),英国在早期对文创产业的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随着之后文创产业的兴起繁荣,国际上各专家学者开始重新梳理对文创产业的定义,但至今并无统一的说法。美国学者认为文创产业应该和版权紧密结合,是“强调艺术与版权的创意产业”;韩国学者则认定文创产业是文化与商品的结合,是在市场、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与文化商品相关的产业。而文创内容及产品形态在中国自古有之,但就文创产业本身的兴起、发展却比发达国家晚。因此,我国对于文创产业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不过,《生态文化词典》将文创产业描述为:是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出现的强调人的创新性与创造力的新兴产业,是通过产业化利用和开发与文化相关的因素或者对各类知识产权进行营销的相关行业。
文创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滋养。文创源于文化,但不局限于文化。因此,文创产业的内涵应该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创意,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知识产权、现代科技等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最终生产出具有文化内涵的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二)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文创产业具有高文化属性、高溢价、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践行“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重要路径,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受益于政策利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等因素影响,我国文创尽管近两年经济总量增速放缓,文创产业也受到影响,但同步表现是国民的文化自信大幅提升,文创产业已经得到恢复性增长,“新国潮”相关产品创新及销售成为文创产业增长新的爆发点。
我国文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十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5462亿元,占GDP的4.29%;2018年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年均増长率18.9%;2019年实现增加值为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GDP的4.5%。随着我国文创产业规模的增长,其总体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文创产业融资总额为3418.12亿元,比2016年2561.11亿元增长33.5%。2019年到2020年一季度,我国文创产业融资总额达203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7到2018年的投融资高速增长,之后三年,我国文创产业每年的融资总额有所回落,这与投资节奏、行业现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98亿元,同比增长40.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0.0%,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基本恢复,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文化各行业恢复势头良好、文化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恢复,文化供给规模持续扩大,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文创产业恢复有望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继续向国民支柱产业迈进。
(三)中国文创产业发展面临的投融资困境
1、文创企业先天不足,投资风险较大
尽管我国文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先天基础不足,我国文创产业的整体规模依旧较小。尤其是我国文创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其综合实力较弱,产业整体表现为“小”而“散”,文创企业除了具有规模小、经营时间短、财务信息缺乏的特征,还具有无形资产占比较大、抵押物缺乏、生命周期不稳定的特征。其具体体现为企业盈利模式不稳定、研发投入时间长、投资风险较大等。由于文創产品结构复杂多样、个性化、非标化,使得生产、提供相应文创产品的主体比其他主体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文创企业自身的特质导致产业集中化程度低,单位规模效应较小,进而使整体产业发展效率低下,甚至会导致文创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阻碍产业可持续发展。
2、融资渠道匮乏,缺乏长期资金支持
2019年文创产业增长值占当年GDP的4.5%,但是服务文创企业的金融市场规模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却仅占1% 。然而整个文创产业在发展中是非常需要资金支持的,尤其是大量的长期资金的投入支持。但我国文创企业能够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也不够合理,且多为短期资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融资渠道的匮乏。这主要表现为:国家投入文创产业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文创产业高风险属性导致银行并不能根据现有信贷审核标准放贷;我国目前资本市场金融机制不够完善;对文创企业而言,上市门槛过高。文创企业要真正实现文创产业投融资的需求,只有通过更加市场化的资本运作。
3、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大部分文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自有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占比不足两成,且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占比也很低。因此,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中对文创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造成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自身对文创产业认知不足,文创金融服务体系薄弱,审核机制不适合本产业,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一方面面对着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资产追偿难”等原因鲜少支持轻资产的文创企业。由此可见,即使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破局的角度,也应该积极改革其金融服务模式,以争夺更多的市场机会以及盈利空间。 4、缺乏利益相容的风险共担机制、激励机制
文创产业受限于自身风险投资程度、内容培养的长周期特质、文化内容创作的非盈利属性,短期内很难离开政府财政的扶持。同时,也因文创产业主体的复杂多层,政府监管难以落实。文创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除了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入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尽早实现盈利;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加强对文创产业的引导。因此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中,需要政府和文创企业树立风险共担的意识及机制,在国家战略格局层面甄别文创企业的优劣,并进行中长期的资金及各项政策扶持。
除此之外,文创产业想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运作,还需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同时设置激励机制。现状是缺乏文创产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来弥补文创企业风险补充漏洞,缺乏信贷快速通道,缺乏长期利益分享机制等。
以上困境问题都说明文创产业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近年来,中国文创产业呈现出深度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文创产业与众多传统行业相结合,借助知名IP和高新科技,不断推出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创新的产业模式。根据中央及各个地方十四五规划对于文创产业的发展意见来看,传统文化复兴、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新文创的重要目标,新国潮、新业态、新消费则是未来文创产品的重要市场方向。“新文创”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模式转换,尤其在如今的时代,文创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加快,也对我国现行的金融支持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快对文创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研究,促进文创产业与金融资源的融合,对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二、我国文创产业金融支持创新探索
(一)我国文创产业现行融资模式
文创产业金融支持是指运用金融产品、工具、手段、业务来支持、发展、服务文创产业。
从文创产业自身看,其资本构成、产业属性、商业模式和运行规律等都异于传统产业。文创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资产价值难评估、缺少合格抵押品、收入不稳定等特征导致其融资较为困难。目前面向文创产业的金融服务缺乏具备统一标准的无形资产评估、认定、交易平台,会计准则等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十分模糊,这些都导致大部分文创企业无法得到合理的价值评估。另外,金融机构传统的风控标准也使得文创产业金融服务寸步难行。
我国文创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以大概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大类。所谓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信贷、产业基金等,而直接融资则是投资人和企业形成一个直接的资本关系,通常的渠道有:证券市场、民间资本、融资租赁、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根据文创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规模,笔者将文创产业的融资模式(如图1)进行了细分定位,梳理规划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创企业所能触及的融资渠道。这套模式走过长达10年的探索期,到现在已经成为开展文创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的基础逻辑。
过去十年,我国文创产业的投融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相关政策法规也更加完善。整体上,我国文创产业基金数量和募集规模均处于上升态势,文创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在2016年就突破1000亿元。2017年起,以政府或国企为背景的文创产业母基金兴起。2019年底以来,文创产业以及相关基金受到较大影响而增速放缓。2021年,文创产业已得到恢复性增长,同时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产品的需求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对文创产业提出了更高格局、更快速度的发展需求。
因此,无论是从市场、文创企业自身,还是金融支持创新方面都需要加强,探索、实践出真正融合文创产业与金融创新的可行路径。
探索金融支持的创新可行路径需要更加深入了解文创产业,在此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与投融资模式,形成与文创产业特征相匹配的金融方案。落实到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二)丰富融资渠道,打造多元化文创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在政府引导方面体现在国内对境外资本进入文创产业领域的严格规定。而民间资本及相应机构大部分对此认知是模糊的,风险控制门槛高、审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使之对文化产业投资望而却步,这就导致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偏低,内容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从这方面来看,政府对文创产业的资本化市场化造成了限制性影响。那政府就更应该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投入,完善金融机制的合理性。而政府的合理有效引导对于国内文创市场的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我国文创产业正处于转型成长的关键时候。文创企业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政府+文创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利益及风险共担的金融支持机制,而相应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丰富融资渠道与方式。
首先,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的文创产业基金。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同时设立文创发展基金、创投基金,促进对中小微文创企业的投资。另外,国内资本市场在文创板块(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版等)多层次结构的完善,科技含量的提升等。其次,加快建设针对中小微文创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最后,发挥财和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大力发展数字文创的供应链金融。
结合文创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以及其处于成长初期的发展阶段来看,风险资本的介入正当时。在美国、日本等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文创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也是重要的方式。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重抵押的融资理念、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改善了文创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的问题,使文创资产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文创企业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手段,而在国内渗透率还较低,还有广阔的空间。除了专业设备,著作权、专利权、版权等文创企业的特殊资源都可以用来融资租赁。无论是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还是融资租赁都是有助于丰富文创企业的融资方式。
(三)完善“政府+文创企业+金融机构”利益及风险分担机制
毫无疑问,文创产业已然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文创产业的投资和融资的风险是相互关联、互相作用的。因此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预测、事中风险识别以及事后风险评估,动态检测。风控体系的建设很重要一部分在于完善“政府+文创企业+金融机构”利益及风险分担机制。具体可以通过建立文创产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提供相应的风险补偿资金,通过开通文創产业专属的快速信贷通道鼓励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为文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同时建立文创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利息补贴机制、文创产业互助基金等方式与文创企业共担风险。利益相容方面,建立政府财政、社会资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资本三方协同的投融资机构,扶持中小微文创企业更好的发展,各方也能共享文创企业成长的果实。
(四)打造“文创+金融+科技”共生生态圈,推进合作体制改革
科技是世界发展的底色,文创金融生态圈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不仅是有利于信息共享,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更有利于实现互联网文化金融机制的探索。国家成立专门为文创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设立文创金融对接服务平台、文创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平台,文创产品交易平台等为文创企业融资提供专业支持。同时,鼓励银行发展特色文化支行,如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华夏银行近年来都在文创产业金融服务方面做了积极尝试。2009年,杭州银行在浙江省设立省内了首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支行;2013年,设立了文化创意企业专营机构文创支行;2015年底,又率先成立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银行与当地政府都积极尝试了包括资金、财税、人才等在内的文创金融合作政策;推动了文创融资租赁、文创融资担保、文创信用贷款、文创投资基金、文创信托、文创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发展;探索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创金融合作发展长效机制和模式。“区块链+知识产权+金融”,有助于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信用评估,“科技+文创”有助于文创企业增强自身的科技含量,为未来与各产业企业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合作创造良好基础。只有做到了文创、金融、科技三方更加深度的跨界融合,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三者的共生生态圈。
参考文献:
[1]范百灵.文化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01):4.
[2]欧阳日辉.加大文创产业金融“新基建”[J].北京观察,2021(04):25.
[3]吴粤.文化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200-201.
[4]周略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07):155-157.
关键词:文创产业;金融支持;创新
一、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创产业概念
文创产业这个概念是最早出现在英国(1998年),英国在早期对文创产业的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随着之后文创产业的兴起繁荣,国际上各专家学者开始重新梳理对文创产业的定义,但至今并无统一的说法。美国学者认为文创产业应该和版权紧密结合,是“强调艺术与版权的创意产业”;韩国学者则认定文创产业是文化与商品的结合,是在市场、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与文化商品相关的产业。而文创内容及产品形态在中国自古有之,但就文创产业本身的兴起、发展却比发达国家晚。因此,我国对于文创产业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不过,《生态文化词典》将文创产业描述为:是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出现的强调人的创新性与创造力的新兴产业,是通过产业化利用和开发与文化相关的因素或者对各类知识产权进行营销的相关行业。
文创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滋养。文创源于文化,但不局限于文化。因此,文创产业的内涵应该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创意,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知识产权、现代科技等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最终生产出具有文化内涵的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二)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文创产业具有高文化属性、高溢价、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践行“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重要路径,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受益于政策利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等因素影响,我国文创尽管近两年经济总量增速放缓,文创产业也受到影响,但同步表现是国民的文化自信大幅提升,文创产业已经得到恢复性增长,“新国潮”相关产品创新及销售成为文创产业增长新的爆发点。
我国文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十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5462亿元,占GDP的4.29%;2018年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年均増长率18.9%;2019年实现增加值为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GDP的4.5%。随着我国文创产业规模的增长,其总体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文创产业融资总额为3418.12亿元,比2016年2561.11亿元增长33.5%。2019年到2020年一季度,我国文创产业融资总额达203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7到2018年的投融资高速增长,之后三年,我国文创产业每年的融资总额有所回落,这与投资节奏、行业现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98亿元,同比增长40.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0.0%,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基本恢复,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文化各行业恢复势头良好、文化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恢复,文化供给规模持续扩大,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文创产业恢复有望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继续向国民支柱产业迈进。
(三)中国文创产业发展面临的投融资困境
1、文创企业先天不足,投资风险较大
尽管我国文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先天基础不足,我国文创产业的整体规模依旧较小。尤其是我国文创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其综合实力较弱,产业整体表现为“小”而“散”,文创企业除了具有规模小、经营时间短、财务信息缺乏的特征,还具有无形资产占比较大、抵押物缺乏、生命周期不稳定的特征。其具体体现为企业盈利模式不稳定、研发投入时间长、投资风险较大等。由于文創产品结构复杂多样、个性化、非标化,使得生产、提供相应文创产品的主体比其他主体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文创企业自身的特质导致产业集中化程度低,单位规模效应较小,进而使整体产业发展效率低下,甚至会导致文创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阻碍产业可持续发展。
2、融资渠道匮乏,缺乏长期资金支持
2019年文创产业增长值占当年GDP的4.5%,但是服务文创企业的金融市场规模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却仅占1% 。然而整个文创产业在发展中是非常需要资金支持的,尤其是大量的长期资金的投入支持。但我国文创企业能够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也不够合理,且多为短期资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融资渠道的匮乏。这主要表现为:国家投入文创产业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文创产业高风险属性导致银行并不能根据现有信贷审核标准放贷;我国目前资本市场金融机制不够完善;对文创企业而言,上市门槛过高。文创企业要真正实现文创产业投融资的需求,只有通过更加市场化的资本运作。
3、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大部分文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自有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占比不足两成,且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占比也很低。因此,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中对文创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造成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自身对文创产业认知不足,文创金融服务体系薄弱,审核机制不适合本产业,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一方面面对着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资产追偿难”等原因鲜少支持轻资产的文创企业。由此可见,即使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破局的角度,也应该积极改革其金融服务模式,以争夺更多的市场机会以及盈利空间。 4、缺乏利益相容的风险共担机制、激励机制
文创产业受限于自身风险投资程度、内容培养的长周期特质、文化内容创作的非盈利属性,短期内很难离开政府财政的扶持。同时,也因文创产业主体的复杂多层,政府监管难以落实。文创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除了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入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尽早实现盈利;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加强对文创产业的引导。因此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中,需要政府和文创企业树立风险共担的意识及机制,在国家战略格局层面甄别文创企业的优劣,并进行中长期的资金及各项政策扶持。
除此之外,文创产业想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运作,还需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同时设置激励机制。现状是缺乏文创产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来弥补文创企业风险补充漏洞,缺乏信贷快速通道,缺乏长期利益分享机制等。
以上困境问题都说明文创产业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近年来,中国文创产业呈现出深度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文创产业与众多传统行业相结合,借助知名IP和高新科技,不断推出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创新的产业模式。根据中央及各个地方十四五规划对于文创产业的发展意见来看,传统文化复兴、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新文创的重要目标,新国潮、新业态、新消费则是未来文创产品的重要市场方向。“新文创”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模式转换,尤其在如今的时代,文创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加快,也对我国现行的金融支持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快对文创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研究,促进文创产业与金融资源的融合,对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二、我国文创产业金融支持创新探索
(一)我国文创产业现行融资模式
文创产业金融支持是指运用金融产品、工具、手段、业务来支持、发展、服务文创产业。
从文创产业自身看,其资本构成、产业属性、商业模式和运行规律等都异于传统产业。文创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资产价值难评估、缺少合格抵押品、收入不稳定等特征导致其融资较为困难。目前面向文创产业的金融服务缺乏具备统一标准的无形资产评估、认定、交易平台,会计准则等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十分模糊,这些都导致大部分文创企业无法得到合理的价值评估。另外,金融机构传统的风控标准也使得文创产业金融服务寸步难行。
我国文创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以大概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大类。所谓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信贷、产业基金等,而直接融资则是投资人和企业形成一个直接的资本关系,通常的渠道有:证券市场、民间资本、融资租赁、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根据文创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规模,笔者将文创产业的融资模式(如图1)进行了细分定位,梳理规划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创企业所能触及的融资渠道。这套模式走过长达10年的探索期,到现在已经成为开展文创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的基础逻辑。
过去十年,我国文创产业的投融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相关政策法规也更加完善。整体上,我国文创产业基金数量和募集规模均处于上升态势,文创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在2016年就突破1000亿元。2017年起,以政府或国企为背景的文创产业母基金兴起。2019年底以来,文创产业以及相关基金受到较大影响而增速放缓。2021年,文创产业已得到恢复性增长,同时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产品的需求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对文创产业提出了更高格局、更快速度的发展需求。
因此,无论是从市场、文创企业自身,还是金融支持创新方面都需要加强,探索、实践出真正融合文创产业与金融创新的可行路径。
探索金融支持的创新可行路径需要更加深入了解文创产业,在此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与投融资模式,形成与文创产业特征相匹配的金融方案。落实到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二)丰富融资渠道,打造多元化文创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在政府引导方面体现在国内对境外资本进入文创产业领域的严格规定。而民间资本及相应机构大部分对此认知是模糊的,风险控制门槛高、审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使之对文化产业投资望而却步,这就导致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偏低,内容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从这方面来看,政府对文创产业的资本化市场化造成了限制性影响。那政府就更应该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投入,完善金融机制的合理性。而政府的合理有效引导对于国内文创市场的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我国文创产业正处于转型成长的关键时候。文创企业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政府+文创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利益及风险共担的金融支持机制,而相应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丰富融资渠道与方式。
首先,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的文创产业基金。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同时设立文创发展基金、创投基金,促进对中小微文创企业的投资。另外,国内资本市场在文创板块(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版等)多层次结构的完善,科技含量的提升等。其次,加快建设针对中小微文创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最后,发挥财和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大力发展数字文创的供应链金融。
结合文创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以及其处于成长初期的发展阶段来看,风险资本的介入正当时。在美国、日本等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文创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也是重要的方式。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重抵押的融资理念、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改善了文创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的问题,使文创资产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文创企业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手段,而在国内渗透率还较低,还有广阔的空间。除了专业设备,著作权、专利权、版权等文创企业的特殊资源都可以用来融资租赁。无论是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还是融资租赁都是有助于丰富文创企业的融资方式。
(三)完善“政府+文创企业+金融机构”利益及风险分担机制
毫无疑问,文创产业已然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文创产业的投资和融资的风险是相互关联、互相作用的。因此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预测、事中风险识别以及事后风险评估,动态检测。风控体系的建设很重要一部分在于完善“政府+文创企业+金融机构”利益及风险分担机制。具体可以通过建立文创产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提供相应的风险补偿资金,通过开通文創产业专属的快速信贷通道鼓励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为文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同时建立文创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利息补贴机制、文创产业互助基金等方式与文创企业共担风险。利益相容方面,建立政府财政、社会资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资本三方协同的投融资机构,扶持中小微文创企业更好的发展,各方也能共享文创企业成长的果实。
(四)打造“文创+金融+科技”共生生态圈,推进合作体制改革
科技是世界发展的底色,文创金融生态圈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不仅是有利于信息共享,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更有利于实现互联网文化金融机制的探索。国家成立专门为文创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设立文创金融对接服务平台、文创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平台,文创产品交易平台等为文创企业融资提供专业支持。同时,鼓励银行发展特色文化支行,如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华夏银行近年来都在文创产业金融服务方面做了积极尝试。2009年,杭州银行在浙江省设立省内了首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支行;2013年,设立了文化创意企业专营机构文创支行;2015年底,又率先成立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银行与当地政府都积极尝试了包括资金、财税、人才等在内的文创金融合作政策;推动了文创融资租赁、文创融资担保、文创信用贷款、文创投资基金、文创信托、文创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发展;探索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创金融合作发展长效机制和模式。“区块链+知识产权+金融”,有助于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信用评估,“科技+文创”有助于文创企业增强自身的科技含量,为未来与各产业企业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合作创造良好基础。只有做到了文创、金融、科技三方更加深度的跨界融合,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三者的共生生态圈。
参考文献:
[1]范百灵.文化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01):4.
[2]欧阳日辉.加大文创产业金融“新基建”[J].北京观察,2021(04):25.
[3]吴粤.文化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200-201.
[4]周略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07):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