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道岔常见故障,同时阐述了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原则,最后总结了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道岔故障;行车组织;常见故障
1 地铁道岔常见故障
1.1故障类型
地铁道岔故障一般分为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其中硬件故障指的是道岔结构故障,比如常见的道岔变形、道岔相互挤压等现象。软件故障指的是信号系统某一软件/模块出现故障,在人机接口与LOW上显示连接中断,道岔相互挤压等。
1.2操作指引
在地铁道岔硬件故障时,地铁列车无法通过或无法采取进路组织变更,无法允许列车通过时,需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抢修工作。若现场人员确认为地铁道岔硬件故障,需要立即中断线路行车,并启动应急预案、接驳预案。若为地铁道岔软件故障,值班人员需要开展系统操作。若在故障发生阶段,列车处于道岔上,行车调度部位需要及时安排人员,现场进行道岔钩锁,且司机以15km/h的速度平缓离开道岔故障区。
2 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原则
(1)安全第一。在道岔故障处理阶段,应当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设备及人员安全,最大限度避免运行事故的出现。
(2)同时抢修。一旦出现地铁道岔故障,不仅需要及时变更地铁列车的折返进路,还需要积极开展抢修工作,最大限度维持运营的稳定性。就折返阶段非必须经过道岔故障点,可暂停故障处理,优先选择其他折返进路形式,切实降低故障对运营秩序的影响。
(3)站台折返。若地铁列车必须要经过道岔故障,则选择调车方式,开展行车组织与管理。先将故障道岔确定出来,分析道岔位置,接着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变更折返进路。
3 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方案
3.1 非必须经过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针对非必须经过道岔故障行车组织,在处理故障阶段,考虑是否有可变更路线,尽可能选择其他道岔组织列车运行方式,比如:其他线路折返、站前折返等。在道岔故障阶段,其行车组织一般需要绕开故障点,后续列车均选择站前折返形式,加速后续列车折返速度。
3.2 必须经过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针对必须要经过地铁道岔故障区域的列车,应当按照不同情况,科学制定行车组织。1.终点站/中间站前出现地铁道岔故障,则选择人工钩锁形式,行车调度组织负责列车动车,这类故障的持续时间较短,且属于一次性单点故障,只要及时将故障点排除,则可促使后续列车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终点站后道岔故障,选择下线路人工办理形式,合理设置进路,地铁车站按照调车方式,合理办理折返调度,这类故障的故障点较为集中,会影响后续列车的折返能力,使得折返时间增加,針对这类故障车站调车人员的折返效率直接决定着行车间隔,行车调度组织部门需要在第一时间派遣人员,开展线下进路办理,如图1所示。
3.3 硬件故障行车组织方案
地铁道岔硬件故障,一般不允许地铁列车通过,需要封锁相关路段,及时开展道路抢修工作。假设某地铁车站F站的W505道岔出现硬件故障,列车无法进入F站,因此中途折返作业。相关设备部位,负责抢修工作,控制中心实现行车调整,最终确定的行车方案如下。
(1)2小1大交路运行方式。
组织列车在E站进行站前折返,每次折返2列列车,组织1列下行列车在E站交叉渡线上折返,并停留在F站上行。简单而言,就是选择2小1大交路运行方式,在这一混跑形式中,A站-E站为小交路,A站-F站为大交路。
(2)小1大交路运行方式。运营分析:A站折返能力为3.5min,E站折返能力为4min,A站-E站的运营周期为44min,A站-F站的运营周期为56min。若按照间隔4min计算,小交路允许最大运行列车数为11列。若按照1:2混合运行方式,则大交路的行车间隔为12min,大交路E段-F段的最大行车为1列,线路允许最大列车数为12列。
(3)交叉渡线折返。
故障线路上的各个列车经过E站后,折返到F站上行,且朝着A方向开展载客运行,如图2所示。A站的折返能力为3.5min,E站与F站上行区间运行时间为2.5min,乘客上下所需时间及司机作业时间为1.5min。A站-F站周期为56min,E站折返能力为6min。假设间隔6min,可容纳的车数为9列,则全线运营列车最多为9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运营阶段道岔故障属于一种常见故障,严重影响着行车质量,威胁着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地铁道岔故障,需要做好故障总结,不断优化各项规章制度,遵循相关处理原则,及时制定应急处理措施、调整行车方案,切实提升地铁道岔故障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敬业.广州地铁四号线新造道岔故障的行车调整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3(13):135-137.
[2]郑晓民.广州地铁5号线终点站道岔故障模式下的行车组织[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08):78-82.
关键词:城市轨道;道岔故障;行车组织;常见故障
1 地铁道岔常见故障
1.1故障类型
地铁道岔故障一般分为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其中硬件故障指的是道岔结构故障,比如常见的道岔变形、道岔相互挤压等现象。软件故障指的是信号系统某一软件/模块出现故障,在人机接口与LOW上显示连接中断,道岔相互挤压等。
1.2操作指引
在地铁道岔硬件故障时,地铁列车无法通过或无法采取进路组织变更,无法允许列车通过时,需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抢修工作。若现场人员确认为地铁道岔硬件故障,需要立即中断线路行车,并启动应急预案、接驳预案。若为地铁道岔软件故障,值班人员需要开展系统操作。若在故障发生阶段,列车处于道岔上,行车调度部位需要及时安排人员,现场进行道岔钩锁,且司机以15km/h的速度平缓离开道岔故障区。
2 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原则
(1)安全第一。在道岔故障处理阶段,应当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设备及人员安全,最大限度避免运行事故的出现。
(2)同时抢修。一旦出现地铁道岔故障,不仅需要及时变更地铁列车的折返进路,还需要积极开展抢修工作,最大限度维持运营的稳定性。就折返阶段非必须经过道岔故障点,可暂停故障处理,优先选择其他折返进路形式,切实降低故障对运营秩序的影响。
(3)站台折返。若地铁列车必须要经过道岔故障,则选择调车方式,开展行车组织与管理。先将故障道岔确定出来,分析道岔位置,接着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变更折返进路。
3 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方案
3.1 非必须经过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针对非必须经过道岔故障行车组织,在处理故障阶段,考虑是否有可变更路线,尽可能选择其他道岔组织列车运行方式,比如:其他线路折返、站前折返等。在道岔故障阶段,其行车组织一般需要绕开故障点,后续列车均选择站前折返形式,加速后续列车折返速度。
3.2 必须经过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针对必须要经过地铁道岔故障区域的列车,应当按照不同情况,科学制定行车组织。1.终点站/中间站前出现地铁道岔故障,则选择人工钩锁形式,行车调度组织负责列车动车,这类故障的持续时间较短,且属于一次性单点故障,只要及时将故障点排除,则可促使后续列车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终点站后道岔故障,选择下线路人工办理形式,合理设置进路,地铁车站按照调车方式,合理办理折返调度,这类故障的故障点较为集中,会影响后续列车的折返能力,使得折返时间增加,針对这类故障车站调车人员的折返效率直接决定着行车间隔,行车调度组织部门需要在第一时间派遣人员,开展线下进路办理,如图1所示。
3.3 硬件故障行车组织方案
地铁道岔硬件故障,一般不允许地铁列车通过,需要封锁相关路段,及时开展道路抢修工作。假设某地铁车站F站的W505道岔出现硬件故障,列车无法进入F站,因此中途折返作业。相关设备部位,负责抢修工作,控制中心实现行车调整,最终确定的行车方案如下。
(1)2小1大交路运行方式。
组织列车在E站进行站前折返,每次折返2列列车,组织1列下行列车在E站交叉渡线上折返,并停留在F站上行。简单而言,就是选择2小1大交路运行方式,在这一混跑形式中,A站-E站为小交路,A站-F站为大交路。
(2)小1大交路运行方式。运营分析:A站折返能力为3.5min,E站折返能力为4min,A站-E站的运营周期为44min,A站-F站的运营周期为56min。若按照间隔4min计算,小交路允许最大运行列车数为11列。若按照1:2混合运行方式,则大交路的行车间隔为12min,大交路E段-F段的最大行车为1列,线路允许最大列车数为12列。
(3)交叉渡线折返。
故障线路上的各个列车经过E站后,折返到F站上行,且朝着A方向开展载客运行,如图2所示。A站的折返能力为3.5min,E站与F站上行区间运行时间为2.5min,乘客上下所需时间及司机作业时间为1.5min。A站-F站周期为56min,E站折返能力为6min。假设间隔6min,可容纳的车数为9列,则全线运营列车最多为9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运营阶段道岔故障属于一种常见故障,严重影响着行车质量,威胁着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地铁道岔故障,需要做好故障总结,不断优化各项规章制度,遵循相关处理原则,及时制定应急处理措施、调整行车方案,切实提升地铁道岔故障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敬业.广州地铁四号线新造道岔故障的行车调整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3(13):135-137.
[2]郑晓民.广州地铁5号线终点站道岔故障模式下的行车组织[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08):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