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朱育成看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群众给予的是信任,而自己担负的是责任。只要为群众的利益代言,无论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他都心甘情愿,乐在其中。
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余姚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正高级主任药师朱育成,满腔热忱地为群众代言,竭尽全力维护百姓利益,尽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
为老百姓看病贵呼吁
1982年,朱育成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药学工作。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他深切地关注药价虚高不下、损害患者利益的现象。2001年,在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育成提出了《促使药品价格合理化,从源头上堵住药品回扣行为》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十大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当时,朱育成担任余姚市药品监督检验所副所长。有一次,他配合市纠风办对几个主要医院的药品回扣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的情况令人吃惊。如有一个医生为了拿到高额药品回扣,对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肝炎病人都开出了同一种药,而且数量相当大。急性病人服用这种药后,不但看不好病,反而要耽误病情。药品回扣行为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败坏了医德医风,朱育成深感痛心。
朱育成对药品回扣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并查阅大量资料,写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要求省物价部门应充分运用管理职权,对我省的药品价格进行一次大清理,促使药品价格合理化,还利于民。对外省生产的药品,在备案时也应予以论证,对价格明显过高的药品要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
这一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重点督办的建议,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物价局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重新审核和公布全部政府定价药品的价格;实行药品价格专家评审制度;配套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适当提高技术劳务含量高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健全药品价格数据库等等。省物价、体改、药监、卫生、纠风、社保等部门还共同制定药品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用药规范管理。通过几年的努力,药品回扣现象有所遏制,浙江省内流通的药品,尤其是本省生产的药品,在价格上与外省相比显得规范、合理。
长期从事药学工作,朱育成养成了严谨务实、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朱育成对写议案、建议像对待学术研究一样重视,每次总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2004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对朱育成所在的药监局进行行政执法评议,朱育成从评议意见中得知群众对虚假药械广告意见非常大。
朱育成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了省内主要电视台、报刊等媒介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播放、刊登情况,在2005年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在新闻媒体发布前须到当地药监部门登记的建议》,受到大会的高度重视。
去年底,哈尔滨的天价药费事件,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朱育成。他通过调研,感到医院药价高的深层次原因,是现行的医药购销体制和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不合理造成的。现行购销体制下的医院药品采购,是政府、医院、医生和病人“四不满意”。如何把这“四不满意”转变为“四个满意”,朱育成正在查找相关的资料,作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案。他准备在即将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再一次为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而呼吁。
为民工就医难奔走
朱育成以一个学者的悲悯情怀,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利用代表职权,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2年10月的一天,余姚市城区警署民警在凌晨巡逻时,查扣了一辆装满药品的三轮车,当事人是安徽利辛县人。朱育成和同事处理该案时发现,这些常用药品均为安徽利辛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制剂。原来他们是受五六百个在余姚打工的同乡委托,为了避免在生病期间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到利辛县人民医院购买了这一车廉价的医院自制制剂作为常用药。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医院自制制剂只能在医院内使用,不得流入市场,否则作为假药处理。朱育成在秉公办案的同时,内心十分同情他们。
平时,朱育成时常听到或看到当地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病贵成了老百姓最难以承受的负担之一。贫困家庭往往“小病拖、大病扛”。他决心帮助这些弱势人群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他积极呼吁在余姚建立一家廉价爱心医院,为贫困人员和外来务工者创造基本的就医条件。
后来,他得知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有意向成为慈善医院。通过实地视察了解后,他和医院领导都认为第三人民医院为精神病治疗医院,其它病种的业务量少,而且交通便利,相对一院、二院病人济济,医生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三院最适宜设立慈善医院。
在他的奔走呼吁下,2004年4月1日,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一家面向社会弱势群体、不以营利为目的、合理用药的爱心慈善医院。余姚的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都有一张慈善医院的救助卡,外来务工人员凭单位的证明能领到一张爱心卡。凭这两张卡在慈善医院就诊,就能免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检验项目便宜30%,住院时的床位费减半。每个月第四个星期六上午,浙江医院呼吸、心血管、消化、骨伤4大类专家级的医生都来义诊,同样免挂号费、诊疗费等,这不仅帮助许多贫困人员走出了缺医少药的困境,而且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余姚市政府还把推广建立爱心慈善医院,写入了2006年的政府工作计划。
目光不仅盯在余姚
通过英特网百度搜索能发现,朱育成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提出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节”的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又处于弱势地位。2004年,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朱育成领衔提出议案,建议浙江省在每年的11月中旬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节”。他说:“如果浙江率先在全国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节’,就能营造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依法用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外省籍劳动者来浙江工作、创业。”
为什么把“外人务工人员节”放在11月中旬,朱育成也经过了细致的考虑。他通过查阅发现,11月份的节日比较少,国内只有11月8日是记者节,11月9日是消防节,把“外来务工人员节”放在这个时候,不会同其他节日发生冲突。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11月份开始返乡,希望藉这个节日能促进拖欠工资问题的解决。
朱育成不仅仅以一个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议案和建议,他还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写好的建议反映给同他联系的全国人大代表,让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呼吁。
2005年,药监局增加职能,改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是朱育成时常忧虑关心的一件事。他常在报上、网络上看到我国食品出口受挫的消息。朱育成发现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过低,这不仅使我国的食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而且影响每个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为了写好修改食品安全标准这个建议,朱育成查阅了大量资料。到时,他要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交给同他联系的全国人大代表,让全国人大代表把这个建议提交到今年全国人代会。
朱育成小档案
朱育成,男,1957年9月生,现为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药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宁波市药学会理事,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常委,余姚市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余姚市支委会副主任。朱育成是全省县市级屈指可数的正高级主任药师,药学是他一生钟爱的事业,近5年来,他有14篇学术文章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2001年,余姚市委、市政府授予朱育成优秀科技人员称号。
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余姚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正高级主任药师朱育成,满腔热忱地为群众代言,竭尽全力维护百姓利益,尽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
为老百姓看病贵呼吁
1982年,朱育成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药学工作。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他深切地关注药价虚高不下、损害患者利益的现象。2001年,在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育成提出了《促使药品价格合理化,从源头上堵住药品回扣行为》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十大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当时,朱育成担任余姚市药品监督检验所副所长。有一次,他配合市纠风办对几个主要医院的药品回扣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的情况令人吃惊。如有一个医生为了拿到高额药品回扣,对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肝炎病人都开出了同一种药,而且数量相当大。急性病人服用这种药后,不但看不好病,反而要耽误病情。药品回扣行为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败坏了医德医风,朱育成深感痛心。
朱育成对药品回扣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并查阅大量资料,写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要求省物价部门应充分运用管理职权,对我省的药品价格进行一次大清理,促使药品价格合理化,还利于民。对外省生产的药品,在备案时也应予以论证,对价格明显过高的药品要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
这一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重点督办的建议,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物价局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重新审核和公布全部政府定价药品的价格;实行药品价格专家评审制度;配套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适当提高技术劳务含量高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健全药品价格数据库等等。省物价、体改、药监、卫生、纠风、社保等部门还共同制定药品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用药规范管理。通过几年的努力,药品回扣现象有所遏制,浙江省内流通的药品,尤其是本省生产的药品,在价格上与外省相比显得规范、合理。
长期从事药学工作,朱育成养成了严谨务实、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朱育成对写议案、建议像对待学术研究一样重视,每次总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2004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对朱育成所在的药监局进行行政执法评议,朱育成从评议意见中得知群众对虚假药械广告意见非常大。
朱育成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了省内主要电视台、报刊等媒介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播放、刊登情况,在2005年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在新闻媒体发布前须到当地药监部门登记的建议》,受到大会的高度重视。
去年底,哈尔滨的天价药费事件,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朱育成。他通过调研,感到医院药价高的深层次原因,是现行的医药购销体制和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不合理造成的。现行购销体制下的医院药品采购,是政府、医院、医生和病人“四不满意”。如何把这“四不满意”转变为“四个满意”,朱育成正在查找相关的资料,作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案。他准备在即将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再一次为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而呼吁。
为民工就医难奔走
朱育成以一个学者的悲悯情怀,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利用代表职权,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2年10月的一天,余姚市城区警署民警在凌晨巡逻时,查扣了一辆装满药品的三轮车,当事人是安徽利辛县人。朱育成和同事处理该案时发现,这些常用药品均为安徽利辛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制剂。原来他们是受五六百个在余姚打工的同乡委托,为了避免在生病期间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到利辛县人民医院购买了这一车廉价的医院自制制剂作为常用药。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医院自制制剂只能在医院内使用,不得流入市场,否则作为假药处理。朱育成在秉公办案的同时,内心十分同情他们。
平时,朱育成时常听到或看到当地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病贵成了老百姓最难以承受的负担之一。贫困家庭往往“小病拖、大病扛”。他决心帮助这些弱势人群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他积极呼吁在余姚建立一家廉价爱心医院,为贫困人员和外来务工者创造基本的就医条件。
后来,他得知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有意向成为慈善医院。通过实地视察了解后,他和医院领导都认为第三人民医院为精神病治疗医院,其它病种的业务量少,而且交通便利,相对一院、二院病人济济,医生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三院最适宜设立慈善医院。
在他的奔走呼吁下,2004年4月1日,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一家面向社会弱势群体、不以营利为目的、合理用药的爱心慈善医院。余姚的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都有一张慈善医院的救助卡,外来务工人员凭单位的证明能领到一张爱心卡。凭这两张卡在慈善医院就诊,就能免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检验项目便宜30%,住院时的床位费减半。每个月第四个星期六上午,浙江医院呼吸、心血管、消化、骨伤4大类专家级的医生都来义诊,同样免挂号费、诊疗费等,这不仅帮助许多贫困人员走出了缺医少药的困境,而且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余姚市政府还把推广建立爱心慈善医院,写入了2006年的政府工作计划。
目光不仅盯在余姚
通过英特网百度搜索能发现,朱育成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提出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节”的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又处于弱势地位。2004年,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朱育成领衔提出议案,建议浙江省在每年的11月中旬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节”。他说:“如果浙江率先在全国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节’,就能营造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依法用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外省籍劳动者来浙江工作、创业。”
为什么把“外人务工人员节”放在11月中旬,朱育成也经过了细致的考虑。他通过查阅发现,11月份的节日比较少,国内只有11月8日是记者节,11月9日是消防节,把“外来务工人员节”放在这个时候,不会同其他节日发生冲突。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11月份开始返乡,希望藉这个节日能促进拖欠工资问题的解决。
朱育成不仅仅以一个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议案和建议,他还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写好的建议反映给同他联系的全国人大代表,让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呼吁。
2005年,药监局增加职能,改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是朱育成时常忧虑关心的一件事。他常在报上、网络上看到我国食品出口受挫的消息。朱育成发现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过低,这不仅使我国的食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而且影响每个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为了写好修改食品安全标准这个建议,朱育成查阅了大量资料。到时,他要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交给同他联系的全国人大代表,让全国人大代表把这个建议提交到今年全国人代会。
朱育成小档案
朱育成,男,1957年9月生,现为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药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宁波市药学会理事,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常委,余姚市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余姚市支委会副主任。朱育成是全省县市级屈指可数的正高级主任药师,药学是他一生钟爱的事业,近5年来,他有14篇学术文章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2001年,余姚市委、市政府授予朱育成优秀科技人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