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第十八中学教师。
毋庸讳言,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师生最费力也是成效最低的一项学习内容。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文言文本身存在的与当代学生之间的语言隔膜,二是间歇性的学习模式且学了之后并无运用的局限,三是教师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碾压了学生原本就不大的兴趣。正因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几无兴趣,效率低下,所以在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即使勉强着手复习,也是被动而茫然,最终陷入盲目刷题的“备考”泥淖。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顺利实现文言文高考备考突围?笔者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指导学生认真研究高考真题,了解并掌握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规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要摸清学情,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依据真实学情制定合适的复习方案,切不可盲目刷题;三要向学生推介操作性强的答题策略,最好指导学生在答题中总结答题技巧,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个性化的解题技巧。下面笔者将自己带领学生在文言文备考中的实践与思考简述如下,以求方家指教。
一、研究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思路
我们梳理了近五年(2016—2020)来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并将2020年全国三套卷试题列表如下,发现全国卷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固定化和模式化了。高考文言文选文来源一般为正史,题材多为人物传记,字数600字左右。选文结构一般呈“纺锤形”,即首尾细、中间粗。具体来说,开头主要介绍传主包括姓名、字号、籍贯、祖上官职等基本信息;中间部分为主体,主要概写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交代传主的结局及时人的评价或朝廷追赠的封号。另外,试题考点分布及考查能力设置相对固定,分别考查了文言文断句、文化常识、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句子翻译,能力考查点为理解和分析综合;题量、题型和分值固定,即四小题、三个选择题和一个翻译题、分值共计19分(见表一)。
从历年全国卷文言文考查内容来看,知识点分布虽然较为丰富,既有断句和文化常识,又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文言翻译,似乎涵盖了文言文的全部:字词句篇,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命题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比如第三题“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对文章个别字词理解等细枝末节方面的考查,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分析”的特质。
二、仔细研究学情,夯实基础知识
要想有效地应对高考文言文试题,提高答题效率,除了了解试题的样式及考查能力点之外,我们认为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不少考生看来,文言文复习时知识点繁多,难以理清头绪,感觉无从下手,从而在心里就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梳理一下,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或者说主要复习内容无外乎四个方面:字—词—句—篇(见表二)。抓住这四个方面,文言文的备考复习就能事半功倍。
实践证明,成系统的知识才是有用且有效的知识,否则,零散的知识非但不能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增加人的记忆负担。同样的道理,在复习备考文言文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将基础的文言知识形成网络化、体系化,着眼整体,通盘考虑,然后再各个击破。
以“字”为例,我们指导学生将其再列表如下,学生就会对“通假字”这一文言现象有了深入的理解。
再以“词”中的“古今异义”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告知学生为什么会有“古今异义”现象,其次要帮助学生理清“古今异义”的类型,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古今异义”这一文言现象,才能在阅读和翻译时不至于以今律古。
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强化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面,结果导致语文知识的教学退出了语文课堂,尤其是淡化语法知识教学的倾向,致使不少学生连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这无疑也成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大障碍。所以除了上述的基础文言知识外,学生还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否则在词类活用和倒装句等知识点上仍会一头雾水。
从这样的学情出发,笔者在复习备考中给学生凝练了两个语法知识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句子成分的相关知识,即一个单句其正常句式其结构模式为:(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
毋庸讳言,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师生最费力也是成效最低的一项学习内容。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文言文本身存在的与当代学生之间的语言隔膜,二是间歇性的学习模式且学了之后并无运用的局限,三是教师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碾压了学生原本就不大的兴趣。正因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几无兴趣,效率低下,所以在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即使勉强着手复习,也是被动而茫然,最终陷入盲目刷题的“备考”泥淖。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顺利实现文言文高考备考突围?笔者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指导学生认真研究高考真题,了解并掌握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规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要摸清学情,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依据真实学情制定合适的复习方案,切不可盲目刷题;三要向学生推介操作性强的答题策略,最好指导学生在答题中总结答题技巧,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个性化的解题技巧。下面笔者将自己带领学生在文言文备考中的实践与思考简述如下,以求方家指教。
一、研究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思路
我们梳理了近五年(2016—2020)来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并将2020年全国三套卷试题列表如下,发现全国卷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固定化和模式化了。高考文言文选文来源一般为正史,题材多为人物传记,字数600字左右。选文结构一般呈“纺锤形”,即首尾细、中间粗。具体来说,开头主要介绍传主包括姓名、字号、籍贯、祖上官职等基本信息;中间部分为主体,主要概写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交代传主的结局及时人的评价或朝廷追赠的封号。另外,试题考点分布及考查能力设置相对固定,分别考查了文言文断句、文化常识、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句子翻译,能力考查点为理解和分析综合;题量、题型和分值固定,即四小题、三个选择题和一个翻译题、分值共计19分(见表一)。
从历年全国卷文言文考查内容来看,知识点分布虽然较为丰富,既有断句和文化常识,又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文言翻译,似乎涵盖了文言文的全部:字词句篇,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命题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比如第三题“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对文章个别字词理解等细枝末节方面的考查,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分析”的特质。
二、仔细研究学情,夯实基础知识
要想有效地应对高考文言文试题,提高答题效率,除了了解试题的样式及考查能力点之外,我们认为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不少考生看来,文言文复习时知识点繁多,难以理清头绪,感觉无从下手,从而在心里就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梳理一下,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或者说主要复习内容无外乎四个方面:字—词—句—篇(见表二)。抓住这四个方面,文言文的备考复习就能事半功倍。
实践证明,成系统的知识才是有用且有效的知识,否则,零散的知识非但不能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增加人的记忆负担。同样的道理,在复习备考文言文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将基础的文言知识形成网络化、体系化,着眼整体,通盘考虑,然后再各个击破。
以“字”为例,我们指导学生将其再列表如下,学生就会对“通假字”这一文言现象有了深入的理解。
再以“词”中的“古今异义”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告知学生为什么会有“古今异义”现象,其次要帮助学生理清“古今异义”的类型,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古今异义”这一文言现象,才能在阅读和翻译时不至于以今律古。
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强化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面,结果导致语文知识的教学退出了语文课堂,尤其是淡化语法知识教学的倾向,致使不少学生连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这无疑也成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大障碍。所以除了上述的基础文言知识外,学生还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否则在词类活用和倒装句等知识点上仍会一头雾水。
从这样的学情出发,笔者在复习备考中给学生凝练了两个语法知识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句子成分的相关知识,即一个单句其正常句式其结构模式为:(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