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教师抓好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呢?
一、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主动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色彩鲜艳、新奇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东西常常会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自主地看看、摸摸、碰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幼儿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幼儿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事物。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的观察对象,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事物。例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中,幼儿认识了植物的种子后,对各种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科学角中投放了绿豆、黄豆、红豆等,先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各种豆的颜色、大小、形状,吸引幼儿用眼睛去观察。接着让幼儿把三种豆分别装入三个小瓶子中,摇一摇,让幼儿听听发出的不同声音。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的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地、自主全面地、细致地观察事物。
1.一个物体的观察方法
教师应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对象的外部特点: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以及一一对应地观察。如:有一天,幼儿在滑滑梯旁发现了一只蜘蛛,他们高兴不已,但只顾兴奋地叫喊,没人观察它。于是我马上找了一个大玻璃瓶将蜘蛛放进去,并组织幼儿观察。我说:“你们仔细看看,等会儿告诉我看到了什么?”这时,幼儿不再无目的地看。然后我又引导幼儿从蜘蛛的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进行观察。幼儿通过观察有顺序地讲述了蜘蛛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蜘蛛的头上有眼睛,蜘蛛有八条腿,等等。
2.两种物体的比较观察
为了使幼儿能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可以让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比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鸡蛋》中,我主要运用的是观察比较的方法。我在课前准备了许多鸡蛋,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鸡蛋的形状虽然都是椭圆形的,但大小和颜色却不同。然后我让幼儿比较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区别,幼儿通过比较知道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蛋清和蛋黄,蛋清是流动的液体,当鸡蛋煮熟后,蛋清就变成了蛋白,液体的蛋黄也变成了固体的蛋黄。教师要注意教会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观察的方法,应引导幼儿先从物体的不同点开始比较,然后启发他们找出相同点,训练他们观察的敏锐性。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例如种子的发芽实验,我从种子浸种开始引导幼儿每天进行观察。当过了几天,幼儿很快观察到种子发芽了,但是芽很小;又过了几天,小芽长大了一点,长高了一点……幼儿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了种子发芽的变化。观察后我要求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记录,这样使幼儿养成了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也提高了幼儿观察的兴趣。这种追踪观察法使幼儿对于物体的变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三、充分利用科学角和自然角,引导幼儿积极观察
我在班上设置了科学角和自然角,科学角里很多物品是我和幼儿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做成的,摆放了一些植物,如洋葱、大蒜、绿豆、玉米等,让幼儿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被教师认可,他们会特别高兴,而成功会激起他们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养成积极探索科学道理的习惯。
四、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幼儿深入观察
幼儿年龄小,能力较弱,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指导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能给幼儿以引导,从而使幼儿的观察更持久。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例如:“小树叶两面的颜色一样吗?摸上去感觉一样吗?”“请你用手摸一摸、摇一摇桌子上的蛋,看一看、听一听,每一个蛋是不是一样的?”教师通过这些提问,可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且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会得到提高。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科学的奥秘,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主动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色彩鲜艳、新奇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东西常常会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自主地看看、摸摸、碰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幼儿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幼儿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事物。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的观察对象,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事物。例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中,幼儿认识了植物的种子后,对各种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科学角中投放了绿豆、黄豆、红豆等,先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各种豆的颜色、大小、形状,吸引幼儿用眼睛去观察。接着让幼儿把三种豆分别装入三个小瓶子中,摇一摇,让幼儿听听发出的不同声音。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的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地、自主全面地、细致地观察事物。
1.一个物体的观察方法
教师应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对象的外部特点: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以及一一对应地观察。如:有一天,幼儿在滑滑梯旁发现了一只蜘蛛,他们高兴不已,但只顾兴奋地叫喊,没人观察它。于是我马上找了一个大玻璃瓶将蜘蛛放进去,并组织幼儿观察。我说:“你们仔细看看,等会儿告诉我看到了什么?”这时,幼儿不再无目的地看。然后我又引导幼儿从蜘蛛的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进行观察。幼儿通过观察有顺序地讲述了蜘蛛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蜘蛛的头上有眼睛,蜘蛛有八条腿,等等。
2.两种物体的比较观察
为了使幼儿能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可以让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比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鸡蛋》中,我主要运用的是观察比较的方法。我在课前准备了许多鸡蛋,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鸡蛋的形状虽然都是椭圆形的,但大小和颜色却不同。然后我让幼儿比较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区别,幼儿通过比较知道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蛋清和蛋黄,蛋清是流动的液体,当鸡蛋煮熟后,蛋清就变成了蛋白,液体的蛋黄也变成了固体的蛋黄。教师要注意教会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观察的方法,应引导幼儿先从物体的不同点开始比较,然后启发他们找出相同点,训练他们观察的敏锐性。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例如种子的发芽实验,我从种子浸种开始引导幼儿每天进行观察。当过了几天,幼儿很快观察到种子发芽了,但是芽很小;又过了几天,小芽长大了一点,长高了一点……幼儿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了种子发芽的变化。观察后我要求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记录,这样使幼儿养成了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也提高了幼儿观察的兴趣。这种追踪观察法使幼儿对于物体的变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三、充分利用科学角和自然角,引导幼儿积极观察
我在班上设置了科学角和自然角,科学角里很多物品是我和幼儿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做成的,摆放了一些植物,如洋葱、大蒜、绿豆、玉米等,让幼儿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被教师认可,他们会特别高兴,而成功会激起他们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养成积极探索科学道理的习惯。
四、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幼儿深入观察
幼儿年龄小,能力较弱,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指导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能给幼儿以引导,从而使幼儿的观察更持久。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例如:“小树叶两面的颜色一样吗?摸上去感觉一样吗?”“请你用手摸一摸、摇一摇桌子上的蛋,看一看、听一听,每一个蛋是不是一样的?”教师通过这些提问,可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且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会得到提高。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科学的奥秘,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