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在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的时候,学生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很多生成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忽视这种生成性的问题,直接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能够通过巧妙的引导,将问题生成变成整个教学过程继续下去的主线。那这样的课堂就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容易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生成式课堂。本文从注重知识悬念的制造,引导问题生成、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促进问题生成、注重旧知识迁移,驱动问题生成等三个方面对基于问题生成的高中物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出一份力。
【关键词】问题;生成;高中物理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中,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都不是一张“白纸”,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以及之前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到了高中阶段,根据这些以往的知识经验,绝大多数学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每当遭遇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的时候,学生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很多生成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忽视这种生成性的问题,直接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能够通过巧妙的引导,将问题生成变成整个教学过程继续下去的主线。那这样的课堂就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容易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生成式课堂。笔者认为要构建问题生成的高中物理课堂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知识悬念的制造,引导问题生成
一般来讲,学生都有一定知识基础,碰到问题思考的主动性决定了课堂的高效性。学生往往会碰到对问题的思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仍然难以表达出来的状态;悬念的制造指的就是教师要能够通过巧妙设置悬念促进学生理清思路,并用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观念以及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动机,为科学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在高中物理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巧妙的设置了知识悬念,来促进学生探究性问题的生成。在进行了简单的引导之后,笔者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地球怎么会一直绕太阳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们通过这两个悬念性问题的探究得出了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作为行星绕太阳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而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等解答。这个时候笔者及时的插进一个悬念性问题:首先将一个苹果置于一位学生头顶不远处,然后从静止开始释放,苹果为什么只砸向这位同学,而没有飞往其他地方呢?在这几个悬念制造下,同学们不断进行探究,一系列的生成性问题自然地就钻出来了,重力、万有引力等一系列知识也在同学们的探究中不断得到解决。
二、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促进问题生成
学生的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仅仅在教室中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外,我们应当注重相应的生活知识的拓展性以及对于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的重要意义。这种生活经验会让开放性问题涉及的资源更丰富、对知识掌握的效率也会逐步提高,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新旧知识以及观念在问题情境教学中产生碰撞,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积极思考问题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教师就能够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深入课堂,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自然提高了。
例如在高中物理人教版《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问题的生成,首先,让学生观看火车过弯道的动画和火车车轮的结构的系列图片,请学生注意观察铁轨弯道的特点和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以及一些高速公路的弯道的特殊结构和赛车比赛的时候汽车过弯道的时候的一些画面。笔者通过这个生活情景的再现分析,层层设问激疑,使得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探究同学们也得出了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的结果。并根据这一结果进行下一步探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果想让赛车的赛道更加安全,弯道的时候应当怎样设计?为什么?弯道比较多的地方能不能提速呢?等问题,进一步引导课堂知识脉络。同学们也在合作探究中感兴趣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旧知识迁移,驱动问题生成
新旧知识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每位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已知的知识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目标的时候更加明确,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提问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鼓舞。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热情高涨。就像著名的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意志和情感领域,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和作用。例如讲《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时候,笔者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解决。首先复习学生已经掌握并会处理的运动形式有那些,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接着再引导抛出平抛运动。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些,学生就在强烈的求知欲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动机并持续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彦武.一次课堂“意外”事件的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杂志,2008年03期
[2]徐卫兵.物理“问题生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2010年13期
[3]陈可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年08期
[4]李楚军.学习新课标 浅探新课堂[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6期
[5]周红英.实验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几种途径[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年03期
[6]李录平.精心预设,让课堂在动态中生成[J].新课程(教师),2010年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关键词】问题;生成;高中物理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中,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都不是一张“白纸”,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以及之前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到了高中阶段,根据这些以往的知识经验,绝大多数学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每当遭遇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的时候,学生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很多生成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忽视这种生成性的问题,直接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能够通过巧妙的引导,将问题生成变成整个教学过程继续下去的主线。那这样的课堂就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容易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生成式课堂。笔者认为要构建问题生成的高中物理课堂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知识悬念的制造,引导问题生成
一般来讲,学生都有一定知识基础,碰到问题思考的主动性决定了课堂的高效性。学生往往会碰到对问题的思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仍然难以表达出来的状态;悬念的制造指的就是教师要能够通过巧妙设置悬念促进学生理清思路,并用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观念以及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动机,为科学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在高中物理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巧妙的设置了知识悬念,来促进学生探究性问题的生成。在进行了简单的引导之后,笔者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地球怎么会一直绕太阳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们通过这两个悬念性问题的探究得出了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作为行星绕太阳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而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等解答。这个时候笔者及时的插进一个悬念性问题:首先将一个苹果置于一位学生头顶不远处,然后从静止开始释放,苹果为什么只砸向这位同学,而没有飞往其他地方呢?在这几个悬念制造下,同学们不断进行探究,一系列的生成性问题自然地就钻出来了,重力、万有引力等一系列知识也在同学们的探究中不断得到解决。
二、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促进问题生成
学生的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仅仅在教室中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外,我们应当注重相应的生活知识的拓展性以及对于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的重要意义。这种生活经验会让开放性问题涉及的资源更丰富、对知识掌握的效率也会逐步提高,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新旧知识以及观念在问题情境教学中产生碰撞,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积极思考问题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教师就能够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深入课堂,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自然提高了。
例如在高中物理人教版《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问题的生成,首先,让学生观看火车过弯道的动画和火车车轮的结构的系列图片,请学生注意观察铁轨弯道的特点和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以及一些高速公路的弯道的特殊结构和赛车比赛的时候汽车过弯道的时候的一些画面。笔者通过这个生活情景的再现分析,层层设问激疑,使得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探究同学们也得出了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的结果。并根据这一结果进行下一步探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果想让赛车的赛道更加安全,弯道的时候应当怎样设计?为什么?弯道比较多的地方能不能提速呢?等问题,进一步引导课堂知识脉络。同学们也在合作探究中感兴趣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旧知识迁移,驱动问题生成
新旧知识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每位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已知的知识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目标的时候更加明确,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提问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鼓舞。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热情高涨。就像著名的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意志和情感领域,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和作用。例如讲《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时候,笔者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解决。首先复习学生已经掌握并会处理的运动形式有那些,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接着再引导抛出平抛运动。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些,学生就在强烈的求知欲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动机并持续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彦武.一次课堂“意外”事件的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杂志,2008年03期
[2]徐卫兵.物理“问题生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2010年13期
[3]陈可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年08期
[4]李楚军.学习新课标 浅探新课堂[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6期
[5]周红英.实验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几种途径[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年03期
[6]李录平.精心预设,让课堂在动态中生成[J].新课程(教师),2010年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