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浅说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扩招导致生源结构复杂、学历层次繁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应从政策宣传、制度建设、队伍培养、规范管理、人本关怀等方面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从入学资格、在校学习以至毕业等整个过程的一种动态、立体管理,其目的是通过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资格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信息储存库,这项工作不但关系到学校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形象,而且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现状
  
  高职教育开办以来,由于社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许多考生不愿报读职业院校,各校为了争抢生源,扩大招生规模,改善办学条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招生,导致学校生源结构复杂、学历层次繁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新生注册、学籍异动、学历电子注册等环节,差错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一度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影响学校与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问题有:学校某些管理人员对政策不熟悉,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理解,违规招生;学生对学籍缺乏正确理解漠不关心,以为只要有书读就行,有时往往造成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的被动局面;学院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籍异动处理不严谨,使有些人钻了制度的空子,某些学生低分录取,却读高分专业,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学生注册信息错误或缺失,影响学生的电子注册与学历电子注册,给学生毕业找工作带来麻烦;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互联网的利用远远不够;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应有的尊重和认识,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学生的管理概念等等。因此,搞好学籍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稳定正常教学秩序,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标的切实保证。
  
  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学院党委特别是学院教务处必须及时向各职能部门传达教育部高校学籍管理政策,使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认识到,学籍管理与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每一名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公正、公平及学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了使每一名学生知晓国家实行的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学业证书制度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要在校内张贴教育部《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宣传海报,同时将学院制定的《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实施细则》一并发至所有班级,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后,在教室内永久张贴。通过广泛宣传,使学生明白只有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并经入学资格复查合格的新生才能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只有经过学籍电子注册的学生,毕业时其毕业证书才能获得电子注册;只有经电子注册上网的毕业证书,国家才予以承认和保护。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能凭个人主观意愿、凭过去的经验办事,更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感情用事,说宽就宽,说严就严。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统一的管理原则与指导思想,又要有严密的、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既要有国家的统一规划与战略决策,又要有自己的管理条件和具体要求,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学籍管理体系,做到疏而不漏,严而不死。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对现行的学籍管理规定做适当的调整,突出服务于教学、适应于育人的特点,注重划分不同的培养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这是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同研究发展,以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创新学籍管理内容与价值取向。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学籍管理与其他管理一样,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原则性和责任心,同时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需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工作,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维护学籍的真实性,这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就目前的状况看,由于学籍管理人员年轻,工作时间短,未经过专业培训,学籍管理水平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籍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开创学籍管理的新局面。必须在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上下工夫,加强全校的统一协调管理。统一管理是学籍管理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在多级管理的模式下,通过各种制度的制约,可使大家工作起来配合默契,有章可循,杜绝互相扯皮、推诿、隐情不报及对问题处理起来轻重不一的现象。
  加强信息核对工作,规范学籍异动管理每年新生报到入学后,学院的学籍管理人员要对学生个人信息进行多次细致认真的核对,确保每位学生信息的准确性,避免“漏注册”现象,为学籍注册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学院在受理学生转学、转专业申请时,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对符合转学、转专业条件的,按规范要求按时到省教育厅办理审批手续;对不符合转学、转专业条件的,一律不予受理,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转学、转专业的人数,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网络化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专业数的逐年增加,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学校应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加强学籍管理,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建立起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使每个部门、每位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各种信息都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籍状况。同时,要将学籍管理人员从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重复劳动多的学籍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籍管理的人性化、网络化、信息化,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以学生为本”,树立全新的学籍管理理念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应有的尊重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弊端,“以学生为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内的具体体现。“以学生为本”以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为背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不但不排除知识的传授与继承,而且要求更有效地进行知识传播与继承。学生不仅作为社会群体而存在,而且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而存在,所以,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必须首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需要。另外,从现实来看,我国的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操作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学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关注,必然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与选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理念,既是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苏兰英.论高职高专院校学籍管理的改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报,2008,(1).
  [2]卢继萍.试论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理念、内容与标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0).
  [3]王学海.“以生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吴东升,阚洲.基于网络平台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作者简介:
  张涛(1971—),女,四川达县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实验师,2006级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教学与学籍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本文对高等院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表示施工项目中各个单位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衔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材料的供应时间,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划的要求进行的,搞好水利
本文在分析数控落地镗床结构和运动的基础上,研究了数控落地镗床的数字建模、数值分析和数字控制等核心技术,为数控落地镗床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三维数字建模,数字装配
摘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全面质量,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借鉴企业普遍采用的ISO9000系列标准,给出了相关质量管理术语的教育学解释,探索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模式及实施要领。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特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
研究发现高粱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热带高粱的DNA导入寒带高粱后,导入后代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变异.同时对导入后代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简称RAPD)分
2011年9月27日,第五届国“际洪水管理大会在日本东京联合国大学开幕,大会由22i个全体会议、8个专题会议与5个平行议题分会构成,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莫王谷、德农211、香优2000、抗优98为试验材料,设计品种与密度二因素五水平的试验,分析品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栽插密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