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政府对本地客运企业实行过路过桥费打对折,被韩国大使馆举报。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通报了河北遭“反垄断调查”事件,并表示国家发改委已向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执法建议函,建议立即责令三部门改正错误。
在中国,反垄断最重要的是反行政垄断。中国以往的经济竞争模式,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模式,市场背后有政府的沉重身影,地方政府成为本地企业的强有力支撑,而在国际市场上,各国政府成为本国企业的后盾。
地方政府的垄断行为表现在所有地方,有过路过桥费的优惠,有税收优惠,有地价优惠,有本地出租车市场只准用本地生产的车辆,也有本地市场只准喝本地生产的啤酒。这样做的结果是把中国大市场分割成一个个小市场,各个市场插起一面旗帜另立山头,最大限度地在本地限制竞争。在紧缺时代,这样做有其优势,但在产能过剩时代,这样做保护落后,对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国反垄断执行水平较低,常常流于形式,成为选择性执法。198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反垄断特别是反行政垄断的任务。2008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不但对“行政垄断”情形(如“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等)做了规定,还明确了法律责任。但多年以来,很少有行政机关受到调查,更别说处分。以至于最严重的行政垄断没有受到追究,愈演愈烈。
反行政垄断非常困难,同级发改委、工商属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管辖范围之内,不可能认真追究上级的责任,甚至还要为协调部门、使用一切办法为本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既然同级部门不追究,上级部门的调查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表面上的中国大市场实则形成“诸侯经济”。不具备人力成本优势的地方非要做制造业,不具备人才优势的地方非要做金融,不具备资源优势的地方非要做炼化,资源低效配置,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资源不能互相交易,这是严重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难怪国内会有几百个金融中心、数百个高新技术中心,挂一块牌子抢占高地获得行政首长认可。
根据张曙光、程炼2010年的文章,估计2002年社会财富向壟断部门的转移高达2135亿-2417亿元,也就是说,由于相对价格扭曲,转移到垄断部门的社会财富占其营业盈余总额的32.6%-36.9%。行政垄断对中国市场的扭曲不可忽视。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要从根本上破除行政垄断,必须使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向市场主导经济过渡。
媒体披露一位带队在突击检查一线的反垄断官员的话:常常要听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激昂的旋律才有勇气敲开调查对象的大门。反行政垄断之所以困难,因为反的是现行的经济发展体制与财富生成体制,而反国内外大企业垄断,则是与最大的资本作对,有时候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如投资量与就业率的大幅下降。
此次反垄断,绝不能以抓典型、保内企的狭隘目的为出发点。重建市场秩序,才是中国市场经济再启航的契机。在反垄断的同时,其他改革措施正在同步推进,企业注册门槛降低,总部税收制已经基本废除。
为了表示此次反垄断并不仅仅针对外企,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查处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33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约占其查处企业总数的10%;内资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302家,约占90%。惩处的严厉程度如果也能匹配,更能说明公平性。
无论如何,反垄断需要打破最难打破的行政垄断,一旦行政垄断消解,则中国垄断土壤根除可以预料。
在中国,反垄断最重要的是反行政垄断。中国以往的经济竞争模式,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模式,市场背后有政府的沉重身影,地方政府成为本地企业的强有力支撑,而在国际市场上,各国政府成为本国企业的后盾。
地方政府的垄断行为表现在所有地方,有过路过桥费的优惠,有税收优惠,有地价优惠,有本地出租车市场只准用本地生产的车辆,也有本地市场只准喝本地生产的啤酒。这样做的结果是把中国大市场分割成一个个小市场,各个市场插起一面旗帜另立山头,最大限度地在本地限制竞争。在紧缺时代,这样做有其优势,但在产能过剩时代,这样做保护落后,对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国反垄断执行水平较低,常常流于形式,成为选择性执法。198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反垄断特别是反行政垄断的任务。2008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不但对“行政垄断”情形(如“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等)做了规定,还明确了法律责任。但多年以来,很少有行政机关受到调查,更别说处分。以至于最严重的行政垄断没有受到追究,愈演愈烈。
反行政垄断非常困难,同级发改委、工商属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管辖范围之内,不可能认真追究上级的责任,甚至还要为协调部门、使用一切办法为本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既然同级部门不追究,上级部门的调查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表面上的中国大市场实则形成“诸侯经济”。不具备人力成本优势的地方非要做制造业,不具备人才优势的地方非要做金融,不具备资源优势的地方非要做炼化,资源低效配置,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资源不能互相交易,这是严重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难怪国内会有几百个金融中心、数百个高新技术中心,挂一块牌子抢占高地获得行政首长认可。
根据张曙光、程炼2010年的文章,估计2002年社会财富向壟断部门的转移高达2135亿-2417亿元,也就是说,由于相对价格扭曲,转移到垄断部门的社会财富占其营业盈余总额的32.6%-36.9%。行政垄断对中国市场的扭曲不可忽视。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要从根本上破除行政垄断,必须使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向市场主导经济过渡。
媒体披露一位带队在突击检查一线的反垄断官员的话:常常要听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激昂的旋律才有勇气敲开调查对象的大门。反行政垄断之所以困难,因为反的是现行的经济发展体制与财富生成体制,而反国内外大企业垄断,则是与最大的资本作对,有时候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如投资量与就业率的大幅下降。
此次反垄断,绝不能以抓典型、保内企的狭隘目的为出发点。重建市场秩序,才是中国市场经济再启航的契机。在反垄断的同时,其他改革措施正在同步推进,企业注册门槛降低,总部税收制已经基本废除。
为了表示此次反垄断并不仅仅针对外企,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查处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33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约占其查处企业总数的10%;内资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302家,约占90%。惩处的严厉程度如果也能匹配,更能说明公平性。
无论如何,反垄断需要打破最难打破的行政垄断,一旦行政垄断消解,则中国垄断土壤根除可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