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1.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2.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2.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2.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收稿日期:2010-05-08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学校、学生、家长对“体育”两字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中考体考更是牵动着千千万万学生、家长的心,因为体育分数在高中招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考试也越来越科学、规范。如何才能在体考中考出优异成绩,备受学生、家长、体育教师的关注。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据悉我省中考体考各地区在高中招生中所占分值有30分、50分不等,不要因为分值不大而掉以轻心,因为一两分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内涵,认为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实践。   【关键词】政治课;问题教学法;教学意义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防止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现象。由于学生参与较多,所以就避免了对政治课的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总结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學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主动;互动;探究;体验    1.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是否主导得
期刊
【摘要】本文浅述笔者在探索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学的途径和教改的新思路。以及经验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改;探索    1.需充分完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无可否认,高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具有很大的引导力量。虽然这根指挥棒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目前来看,高考还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最好的途经。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如果能够不断地完善好这根指挥棒,发挥好其指导力量,定能取得重大的成绩。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关键词】政治;课堂;提问;艺术    1.精心设问,导入新课     上好政治课,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这就犹如一部小说,要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必须有精彩的开篇。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探讨“愉快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
期刊
1.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
期刊
【摘要】我以新课改为契机,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理念,自觉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科特点,在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方面不断探索。英语学科要千方百计地利用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只有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才能让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开出绚烂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教育教学;素质教育;课堂结构;课改 教学活动    我以新课改为契机,
期刊
计算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数数学教学中歷来都是十分重视的。但过去的计算教学存在如下问题:①过于重视计算方法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于计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②过于重视纯粹的数学计算,忽视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价值与作用的认识,将计算与应用割裂开来。③过于重视对学生计算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针对过去计算教学的不足,我区在进修数学教研部的引导下,深入而广泛的开展了“改革计
期刊
1.审题立意    拿到一个题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上了一个“容易”的或者“熟悉”的作文题,写起来就顺手多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行文速度也大大加快。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多。实际上,任何作文题目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变换一下题目,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把这些“偏、窄、怪”的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题目也就变得熟悉了,容易了,不成其“偏、窄、怪”了。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