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活血化肝煎”与西医常规疗法(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19.5~65.8岁。按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化肝煎”1剂/天,水煎400ml,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粒,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关键词:活血化肝煎;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06-0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外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的症状及体征。目前认为脂肪肝不再是良性病变,约25%可发展为肝纤维化,8%可发展为肝硬化[1]。
1 病例和诊断
1.1 病例病例选择标准:
1.1.1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大于18岁,小于70岁,性别不限。
1.1.2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已知对本药过敏及严重心、脑、肾疾病者。
1.2 NAFLD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郁脾虚证”及“血瘀证”的辩证标准制定:主症:①胁肋疼痛;②脘腹胀满;③食少纳呆;次症:①倦怠乏力;②头身困重;③肝脾肿大;④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⑤脉弦滑或弦涩。具备主症3项,次症3项即可诊断为“痰瘀互结型”。
活血化肝煎组方: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苍术15克,白芍10克,泽泻15克,山楂15克,决明子15克,柴胡10克,厚朴15克,丹参15克,郁金15克,延胡索10克,生甘草6克。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活血化肝煎”1剂/天,水煎400ml,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粒,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实行个体化饮食计划,合理运动,控制体重,不应用其它保肝、降脂药物及影响实验结果的药物。
2 治疗效果
2.1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下降≥95%;肝功能恢复正常(ALT、AST和GGT活性);血脂恢复正常(包括TG和TC);B超检查恢复正常。
2.2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肝功能恢复正常或ALT和/或GGT下降≥40%;血脂恢复正常和TG和/或TC下降≥20%;B超检查基本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
2.3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证候积分下降≥30%;肝功能虽未恢复正常,但ALT和/或GGT下降≥20%;血脂虽未恢复正常,但TG和/或TC下降≥10%;B超检查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等情况有所改善。
2.4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下降<30%。
3 结果
注:表1、2采用t检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4 结论
“活血化肝煎”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及停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且医疗费用大大减少。
5 讨论
在痰瘀互结型NAFLD的诊疗中,肝郁脾虚是基本病机,“痰”、“瘀”是病变的核心。“痰瘀交阻是关键病机,痰瘀同治是基本治则“[4],因此在疏肝健脾方药上加强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其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及停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且医疗费用大大减少。中医药的灵魂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活血化肝煎治疗NAFLD有其独到的优势,具有多靶点干预、整体治疗的优点,活血化肝煎方中茯苓、苍术、泽泻健脾祛湿,使痰无化生之源,柴胡、厚朴、决明子疏肝理气消胀;丹参、郁金、延胡索、白芍活血化瘀,柔肝止痛,山楂、法半夏行气散瘀、软坚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参考文献
[1] 迟雷,刘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7(13)111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85-89
关键词:活血化肝煎;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06-0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外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的症状及体征。目前认为脂肪肝不再是良性病变,约25%可发展为肝纤维化,8%可发展为肝硬化[1]。
1 病例和诊断
1.1 病例病例选择标准:
1.1.1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大于18岁,小于70岁,性别不限。
1.1.2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已知对本药过敏及严重心、脑、肾疾病者。
1.2 NAFLD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郁脾虚证”及“血瘀证”的辩证标准制定:主症:①胁肋疼痛;②脘腹胀满;③食少纳呆;次症:①倦怠乏力;②头身困重;③肝脾肿大;④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⑤脉弦滑或弦涩。具备主症3项,次症3项即可诊断为“痰瘀互结型”。
活血化肝煎组方: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苍术15克,白芍10克,泽泻15克,山楂15克,决明子15克,柴胡10克,厚朴15克,丹参15克,郁金15克,延胡索10克,生甘草6克。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活血化肝煎”1剂/天,水煎400ml,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粒,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实行个体化饮食计划,合理运动,控制体重,不应用其它保肝、降脂药物及影响实验结果的药物。
2 治疗效果
2.1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下降≥95%;肝功能恢复正常(ALT、AST和GGT活性);血脂恢复正常(包括TG和TC);B超检查恢复正常。
2.2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肝功能恢复正常或ALT和/或GGT下降≥40%;血脂恢复正常和TG和/或TC下降≥20%;B超检查基本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
2.3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证候积分下降≥30%;肝功能虽未恢复正常,但ALT和/或GGT下降≥20%;血脂虽未恢复正常,但TG和/或TC下降≥10%;B超检查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等情况有所改善。
2.4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下降<30%。
3 结果
注:表1、2采用t检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4 结论
“活血化肝煎”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及停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且医疗费用大大减少。
5 讨论
在痰瘀互结型NAFLD的诊疗中,肝郁脾虚是基本病机,“痰”、“瘀”是病变的核心。“痰瘀交阻是关键病机,痰瘀同治是基本治则“[4],因此在疏肝健脾方药上加强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其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及停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且医疗费用大大减少。中医药的灵魂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活血化肝煎治疗NAFLD有其独到的优势,具有多靶点干预、整体治疗的优点,活血化肝煎方中茯苓、苍术、泽泻健脾祛湿,使痰无化生之源,柴胡、厚朴、决明子疏肝理气消胀;丹参、郁金、延胡索、白芍活血化瘀,柔肝止痛,山楂、法半夏行气散瘀、软坚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参考文献
[1] 迟雷,刘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7(13)111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