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突出目标 深化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略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决定》指出,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即:一是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六个“紧紧围绕”界定了改革的目标、方向与内容。
改革虽然是全方位的,但也有主次之分,《决定》明确了本次改革的重点、核心内容与时间表。即: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定》对改革的困难和疑问毫不回避,并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理清思路 找准办法
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共识,但怎么改,在近年来有不少的争论,《决定》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对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内容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包括六个大类共21个方面: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指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决定》明确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4个方面的内容。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关于现代市场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决定》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决定》指出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5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十一届三全会以来一直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决定》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要求作了具体的部署与安排,具体包括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3个方面的内容。
《决定》还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关于宏观调控体系问题,《决定》明确要求,以健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方面的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也明确规定了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正确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二是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改革以后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关于行政区划问题,《决定》指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财税体制改革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三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一体化机制的健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决定》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要让内外资在同一平台、同一法律规范下公平竞争,就要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同时,与内外开放要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各种中介服务也必须建立与健全,并与国际接轨。对此,《决定》指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在开放的时代,全球经济的互动日益加深,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既要引进外资,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也要走出去,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延伸国内的产业链与产品链。因此,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因此,《决定》要求: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在加快,对于西部欠发达区域而言,是难得的机遇。在国内区域空间布局战略上,《决定》指出: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新的起点 云南起航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到沿江再到沿边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各区域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沿海地区率先进行改革开放,赢得了初始优势,进而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既得优势,逐步拉大了与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差距。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云南也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领域全方位改革的帷幕,东、中、西各大区域站在了同步改革的起点上,谁的改革全面、深入、力度大,谁就将获得持续发展的先机。因此,在很多领域,云南都可以和全国一样同步进行改革,甚至率先进行改革,以赢得初始优势。诸如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流转、混合所有制经济、县域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省管县等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充分说明,谁先改,谁主动,谁就会赢得发展先机,就有机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不要等到其他省、市改革之后再“步其后”而动,这样将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因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内容与改革思路,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改革的一揽子计划要尽快制定,建立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胆略全面推进与深化改革。
在很多方面,云南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与东部省、市的差距更大。比如全国平均城市化率已超过50%,而云南只达到了36%,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4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云南无一县、市进入。要怎样才能缩小发展差距,迎头赶上,惟有深化改革。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步伐加快发展,必须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解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法宝;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自我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充分利用云南的各种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成长性的新主导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才能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产业支撑保障。
责任编辑:张 超
突出目标 深化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略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决定》指出,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即:一是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六个“紧紧围绕”界定了改革的目标、方向与内容。
改革虽然是全方位的,但也有主次之分,《决定》明确了本次改革的重点、核心内容与时间表。即: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定》对改革的困难和疑问毫不回避,并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理清思路 找准办法
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共识,但怎么改,在近年来有不少的争论,《决定》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对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内容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包括六个大类共21个方面: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指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决定》明确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4个方面的内容。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关于现代市场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决定》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决定》指出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5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十一届三全会以来一直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决定》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要求作了具体的部署与安排,具体包括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3个方面的内容。
《决定》还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关于宏观调控体系问题,《决定》明确要求,以健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方面的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也明确规定了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正确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二是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改革以后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关于行政区划问题,《决定》指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财税体制改革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三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一体化机制的健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决定》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要让内外资在同一平台、同一法律规范下公平竞争,就要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同时,与内外开放要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各种中介服务也必须建立与健全,并与国际接轨。对此,《决定》指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在开放的时代,全球经济的互动日益加深,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既要引进外资,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也要走出去,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延伸国内的产业链与产品链。因此,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因此,《决定》要求: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在加快,对于西部欠发达区域而言,是难得的机遇。在国内区域空间布局战略上,《决定》指出: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新的起点 云南起航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到沿江再到沿边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各区域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沿海地区率先进行改革开放,赢得了初始优势,进而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既得优势,逐步拉大了与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差距。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云南也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领域全方位改革的帷幕,东、中、西各大区域站在了同步改革的起点上,谁的改革全面、深入、力度大,谁就将获得持续发展的先机。因此,在很多领域,云南都可以和全国一样同步进行改革,甚至率先进行改革,以赢得初始优势。诸如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流转、混合所有制经济、县域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省管县等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充分说明,谁先改,谁主动,谁就会赢得发展先机,就有机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不要等到其他省、市改革之后再“步其后”而动,这样将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因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内容与改革思路,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改革的一揽子计划要尽快制定,建立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胆略全面推进与深化改革。
在很多方面,云南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与东部省、市的差距更大。比如全国平均城市化率已超过50%,而云南只达到了36%,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4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云南无一县、市进入。要怎样才能缩小发展差距,迎头赶上,惟有深化改革。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步伐加快发展,必须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解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法宝;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自我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充分利用云南的各种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成长性的新主导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才能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产业支撑保障。
责任编辑:张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