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时“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四个着力”的重要嘱托,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求索创新、奋楫争先,描绘出一幅幅跨越赶超的新局面、开创出一幕幕豁然生动的新气象。荆楚儿女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许多愿景,变为现实。
既有颜值 又有内涵
湖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跻身全国第七位,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排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增长3倍,居中部第一,光纤通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经济“拔节生长”,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武汉,中国光谷。这里的光电子产业已发展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代表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参与全球竞争。正在建设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将填补我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空白。光谷也将形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密集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湖北清障搭台。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項725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带动全省市场主体净增70多万户,总数居全国第五。率先在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完全下放给科研团队。放权松绑,很多过去锁在抽屉里的成果推向了市场。去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900亿元,居中部第一。
湖北憋足一口气,用改革思维、创新精神,加快构建创新发展高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创新科技 农业强省
“湖广熟,天下足。”以“天下粮仓”著称的湖北,历来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湖北坚持“重中之重”谋“三农”,抓住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两个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潜江“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方式,为湖北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提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样板。如今,小龙虾产业成了潜江的“明星产业”。对小龙虾的监管从农田延伸到了餐桌,每批小龙虾都要有“两证”,一个是“合格证”,另一个是二维码“身份证”,保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去年全国首个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潜江设立,专注于优良虾苗培育;今年潜江龙虾学院开门招生,培养行业人才。
沙洋首创“连片耕种”,“连片耕种”和“按户连片耕种”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全国破解农户承包地碎片化的“范例”。从2014年4月在3个村试点,2015年5月开始全县推进,至2016年底,已有86.96万亩耕地实现连片耕种,连片率高达91%。耕地连片之后,机械化种植一下子铺开了,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亩均生产成本降低了300元,耕地连片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民生有温度 生活有质感
从全省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到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从400多万乡亲甩掉“穷帽”,到保障房、棚改房建设惠及700余万城乡居民……5年来,湖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湖北瞄准民生焦点,从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的问题抓起,从百姓“吐槽”最多的地方改起。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教育、医药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改革,精准出招、对症施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来,湖北每年投入就业创业资金40亿元,惠及150万人次。全省5年新增岗位超过400万个,稳定岗位843.14万个。
湖北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考核评估机制,将新增岗位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针对农村曾普遍存在的“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现象,2015年9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补充农村师资力量。目前,湖北112个县市区已有102个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湖北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落实好脱贫攻坚责任。从省到村,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层层签订“军令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过去5年,全省累计有411万农村人口甩掉贫困帽子。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生态地位特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湖北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制定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加强岸线资源管控,组织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长江湖北段干支流总体水质明显改善。
坚决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出台《湖北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湖北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河(湖)长制,坚持环保问题“一票否决”,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不断强化。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绿满荆楚”行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17个重点城市PM2.5均值下降16.9%,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0%,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煤都”黄石率先在全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矿山变身茶园。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转型定力背后,是省委、省政府用好“指挥棒”,给各地坚决卸下“政绩包袱”:“评价各地工作绝不简单看GDP指标,更要看新发展理念落实,更注重发展质量和绿色系数。”
激浊扬清 正风反腐
从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序幕,到如今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湖北省委紧跟党中央的鼓点,从不观望、从不手软,在荆楚大地激浊扬清、正风反腐。
湖北省委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主体责任清单,多次派专班下去督导检查领导班子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连续两年,省“四大家”领导带队“直插”市州督导调研。明察暗访式的调研,“只谈问题、少谈成绩”的报告,让人不敢掉以轻心。现在,湖北各地均实现主体责任履职情况“全程留痕”。
在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基础上,湖北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三级纪委派驻机构改革;深化巡视“利剑”作用,完善基层常规专项交叉巡察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纪检委员,探索推进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省纪委在全国率先运用“大数据”反腐,让“苍蝇”“蛀虫”无所遁形。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湖北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深入。
既有颜值 又有内涵
湖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跻身全国第七位,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排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增长3倍,居中部第一,光纤通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经济“拔节生长”,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武汉,中国光谷。这里的光电子产业已发展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代表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参与全球竞争。正在建设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将填补我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空白。光谷也将形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密集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湖北清障搭台。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項725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带动全省市场主体净增70多万户,总数居全国第五。率先在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完全下放给科研团队。放权松绑,很多过去锁在抽屉里的成果推向了市场。去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900亿元,居中部第一。
湖北憋足一口气,用改革思维、创新精神,加快构建创新发展高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创新科技 农业强省
“湖广熟,天下足。”以“天下粮仓”著称的湖北,历来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湖北坚持“重中之重”谋“三农”,抓住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两个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潜江“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方式,为湖北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提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样板。如今,小龙虾产业成了潜江的“明星产业”。对小龙虾的监管从农田延伸到了餐桌,每批小龙虾都要有“两证”,一个是“合格证”,另一个是二维码“身份证”,保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去年全国首个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潜江设立,专注于优良虾苗培育;今年潜江龙虾学院开门招生,培养行业人才。
沙洋首创“连片耕种”,“连片耕种”和“按户连片耕种”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全国破解农户承包地碎片化的“范例”。从2014年4月在3个村试点,2015年5月开始全县推进,至2016年底,已有86.96万亩耕地实现连片耕种,连片率高达91%。耕地连片之后,机械化种植一下子铺开了,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亩均生产成本降低了300元,耕地连片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民生有温度 生活有质感
从全省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到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从400多万乡亲甩掉“穷帽”,到保障房、棚改房建设惠及700余万城乡居民……5年来,湖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湖北瞄准民生焦点,从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的问题抓起,从百姓“吐槽”最多的地方改起。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教育、医药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改革,精准出招、对症施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来,湖北每年投入就业创业资金40亿元,惠及150万人次。全省5年新增岗位超过400万个,稳定岗位843.14万个。
湖北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考核评估机制,将新增岗位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针对农村曾普遍存在的“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现象,2015年9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补充农村师资力量。目前,湖北112个县市区已有102个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湖北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落实好脱贫攻坚责任。从省到村,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层层签订“军令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过去5年,全省累计有411万农村人口甩掉贫困帽子。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生态地位特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湖北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制定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加强岸线资源管控,组织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长江湖北段干支流总体水质明显改善。
坚决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出台《湖北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湖北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河(湖)长制,坚持环保问题“一票否决”,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不断强化。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绿满荆楚”行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17个重点城市PM2.5均值下降16.9%,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0%,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煤都”黄石率先在全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矿山变身茶园。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转型定力背后,是省委、省政府用好“指挥棒”,给各地坚决卸下“政绩包袱”:“评价各地工作绝不简单看GDP指标,更要看新发展理念落实,更注重发展质量和绿色系数。”
激浊扬清 正风反腐
从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序幕,到如今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湖北省委紧跟党中央的鼓点,从不观望、从不手软,在荆楚大地激浊扬清、正风反腐。
湖北省委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主体责任清单,多次派专班下去督导检查领导班子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连续两年,省“四大家”领导带队“直插”市州督导调研。明察暗访式的调研,“只谈问题、少谈成绩”的报告,让人不敢掉以轻心。现在,湖北各地均实现主体责任履职情况“全程留痕”。
在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基础上,湖北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三级纪委派驻机构改革;深化巡视“利剑”作用,完善基层常规专项交叉巡察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纪检委员,探索推进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省纪委在全国率先运用“大数据”反腐,让“苍蝇”“蛀虫”无所遁形。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湖北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