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欲望绽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他将钢琴还给她,他玩够了,这些相会,令他觉得自己似嫖客,他想她关。他,但她没有,琴是她的,她走吧。他不开心,因为他只会想着她,什么也不能做,这是他痛苦的原因,睡不好食不好,所以她若没带任何感情来的话,请她离开,走,走!出去!离开他的地方。
  【关键词】哑 男性霸权 欲望
  
  一、哑
  
  电影的主人公艾达。从6岁时的那场意外事故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了,也许心爱男朋友的离去给她的身心都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许当时也有雷电击中她,这也无从考证。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就是以这个“哑”的女人展开,并一步步的向前推进的。带着自己和“前夫”的女儿嫁到这座岛上,如果我是斯图尔特,我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未婚妻有了孩子,而且这孩子将会和自己一同居住。也许在故事的一开头,就给我们这样一个暗示——男性霸权地位的动摇。
  的确,随着故事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哑”女人的生活中,她不满斯图尔特的对待,不满没有钢琴的日子,但又不能用言语直接表达,这种欲裂的痛苦也只用通过撕衣服,打耳光来变变相发泄。静寂的外表下隐藏着躁动的内心。艾达的女儿说:“我妈妈说大部分人说的都是废话,听了也没意思”。她“哑”了吗?没有,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奇怪的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寂静,因为我会弹钢琴”,钢琴演奏的音乐则替代了她的声音,同时宣泄着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影片主题音乐风格简约质朴,在音符自由的流淌中弥漫着浪漫悠扬的气息,这样的音乐语言无疑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她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她甚至更火热,更想冲出眼前的束缚,她比谁都能“说”,她的内心中暗藏着某种尚未发觉的神秘物质。
  
  二、可悲的男性霸权
  
  导演筒·坎皮恩说:“我想讲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讲爱和性的错综复杂性,也讲性压抑。”但是,影片中所描述的性,也从另一个侧面讲以往男性霸权地位撞的粉碎。
  故事中艾达带着女儿远嫁暂且不说,除此之外,我们不难发现艾达冷漠、我行我素,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在面对丈夫斯图尔特的时候。她从未对他展露笑颜,在婚礼结束之后便近乎无理的撕掉礼服。与之相反的是斯图尔特的表现,在去接近艾达的时候他便紧张不安。在与艾达的相处之中,他是胆怯的是弱者。在艾达和斯图尔特的关系中,艾达处于掌控的地位,这在后来一场艾达抚摸斯图尔特的戏中也可以看出来:艾达以抚摸斯图尔特来思念贝恩斯的身体,当斯图尔特不愿脱自己的裤子时,艾达一个固执的手势阻止了丈夫的动作。女人处于掌控的位置,这是对男性视角的一个巨大颠覆。
  
  三、这个物质叫做欲望
  
  艾达的情欲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在最初来到岛上的时候,艾达唯一的渴望就是弹钢琴。而在钢琴课的进行当中,贝恩斯渐渐唤醒了艾达深藏的欲望。欲望的觉醒是缓慢的而不可抵挡的。当贝恩斯因为感觉无法让艾达爱上自己而灰心的将钢琴退还给了斯图尔特后,一向醉心于钢琴的艾达竟然对属于自己的钢琴视而不见。艾达不再满足于音乐,一种新的欲望唤醒了她沉睡的热情。她勇敢地去找贝恩斯,表达自己的爱欲。艾达要回去的时候,贝恩斯不断地问艾达:“你会再来吗?你是爱我的吗?”艾达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似乎在向自己询问,却一个也没有回答。艾达更多的是爱着自己心中的欲望,这是一种高度的女性中心主义。女性的情欲被摆到了核心的位置上,她好像与生俱来的便拥有一种选择的优势,既不屈从于性的压抑又不被性所禁锢,这样的自由境界颠覆了现存的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女性本位问题。
  最后,我想用艾达父亲的一句话结尾:“这是一种黑暗的技能,总有一天会毁了我。”
其他文献
【摘要】从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从密切合作到情断意绝的事情可以看出,由于赛珍珠具体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使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精神还有着一定的隔膜。相比较而言,确实是“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关键词】文化精神 民族心理 隔膜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3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先后三次在其书信中提
【摘要】在海外华文写作群体中,严歌苓可谓是“新移民”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是一个精于叙事的文本,小说试图以多个视角来为读者讲述和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且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展开历史批判和文化反恩,这在“抗战”文学中无疑具有其特别的品味和价值。  【关键词】叙事层面 女性视角 面对战争 文化反思    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发表在《小说月报·原创版》2005年第6期上,作家写这
[摘要]2008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一批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动力,以全民参与为传播目的,将体育、娱乐、竞技融为一体的节目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这些节目因形态新鲜、内容新奇、全民参与、贴近观众等特征,推出后取得了骄人的收视战绩,成为在选秀节目逐渐淡出电视荧屏后,又一可以掀起大众狂欢的真人秀节目。不过在这场运动狂欢的背后,依旧没有掩饰节目热衷于审丑、片面追求身体快感等操作误区。  [关键词]身体奇观 狂欢 审
【摘 要】影片《鬼妈妈》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关于门背后的世界的故事。不过由于门背后的世界的镜像化设置,以及其中所蕴合的儿童拯救的主题,使得影片具有了现代意味的表达,并脱颖而出,一度居于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  【关键词】镜像世界 儿童拯救 现代意味    十五年前因导演《圣诞夜惊魂》而一举成名的亨利·塞利克(HenrySIick)根据英国籍美国畅销书作家尼尔·盖曼(Nell Calman)的幻想作品
[摘要]结构主义理论对于电影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展示,可揭示影片的内涵,推动情节的发展。电影《阿甘正传》用诙谐的故事情节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阿甘正传》 结构主义 成功之道    一、引 言    运用于电影作品的分析,结构主义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同时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出现的。他对于作品的关注从内容分析转向形式的研究,热衷于剥离纷繁复杂的表象剖析出
【摘要】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关联着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向和大众审美习惯,在社会转型期,如何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事电影创作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关键词】中国军事电影 美国军事电影 英雄主义 国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描写了一个富家子弟拒绝进入伪善、虚假的成人世界,愿做一个精神家园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去守望人类纯真的童年,去守望这一块自由、欢快还未曾污染的麦田。由此,充分隐含了作者渴望回归童年、回归美好大自然的良好愿望,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健康的精神生态思想。  关键词 自然 童年 生态批评 精神生态    一、引言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
[摘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同时社会意识形态催生艺术的发展变化。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社会意识形态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但艺术不等于社会意识形态。如果艺术的发展被社会意识形态完全掌控,艺术家也自愿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一种工具,那么艺术的魅力将不复存在。  [关键词] 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干预  doi:10.
【摘要】张艺谋影片中展示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张扬,表面上是反传统,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是对社会约定习俗的认可。他对生命的张扬仅仅是反思。贾樟柯展示的是对人物隐痛的关注,虽然没有提到反传统的角度,但是对人物隐痛则表达出宽容。从张艺谋到贾樟柯,是意识到具体的深化,是反思到宽容的深化。  【关键词】张艺谋 贾樟柯 反思 宽容    第五代导演主要是指“文革”时期被耽误学业。落脚在乡村插队或工厂从事体力劳动,新时
[摘要]  中国贺岁电影历经十余年的培育与发展,渐趋成熟。从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到2010年异常火爆的贺岁档,这十二年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实现了从冯氏贺岁一枝独秀到多极混战掘金贺岁的转变。2010年的贺岁档跨度超长,跨类型、多层次、低口碑成为新的特点。通过繁荣背后的乱象分析,我们更加理性地期待来年中国贺岁电影的精彩。  [关键词]  贺岁片  贺岁档 掘金贺岁